朱春鷹,尹 靜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150080)
大學生群體是一個身心處于旺盛發展的群體,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是教育者們不斷研究、探討的問題。在這一階段,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自己的特點:1.自我認識不夠完善:大學階段,大學生的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斷增強。他們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和發展自己。2.情感豐富但情緒波動較大:大學生的情緒體驗日漸豐富,但情緒的發展具有不穩定性,易受各種因素影響,大起大落,容易引發一系列情緒問題。進而影響到身心的健康水平。3.意志力的發展不穩定:對于獨立生活的開始,許多大學生不能確定正確的目標,自我約束不夠,并且意志力水平容易受情緒的影響,意志發展不穩定,容易呈現多種狀況。4.性意識的發展:大學階段,性生理的發展趨向成熟,但性心理的發展出現滯后,容易受環境和周圍人際因素的影響,對戀愛和性缺乏正確的態度,常常處于早熟與遲發自立的糾葛之中,容易引發與戀愛和性有關的心理沖突和矛盾。5.人生觀、價值觀的進一步確立:大學生們在校園里,他們關注著社會的發展,評判著各種社會現象,并希望自己加入進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變各種令人不滿意的現象,把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于社會,體現自己的力量,實現自身的價值。這種迫切的社會需求與大學生正在形成的價值觀、人生觀相互作用,是他們將來走向社會的重要心理依據。
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是20世紀90年代初香港大學陳麗云教授提出并開創的,“這種模式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之上的本土化心理輔導模式,運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生哲學和中國傳統醫學中的身心互動理論和養生觀念,以道儒佛醫思想為背景,結合西方心理輔導形式,從身體、情緒和觀念三個層面全面介入,強調人個體的內在潛能,發掘人的正面能量;在全人的關注、全面的介入、全方位的干預下,通過生理、心理和精神(靈性)三者相互作用,以促進人的全面健康”。身心靈全人健康輔導模式所提倡的身心靈全人健康觀念,對于社會和個人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強調整體思維,強調身、心、靈相互影響、互為關聯,體現了人類存在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使人具有無限發展的空間和潛能。
身心靈全人健康觀念和輔導方式的目標在于改善身體、心理、精神三個方面的協調關系,從而促進整體的健康。現有的研究結果也顯示,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進了積極的人生觀念和生活態度的培養,提供了一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行性途徑。在現有的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的應用研究中,針對的都是特定的大學生,如大學貧困生群體、大學生社交焦慮者群體等,雖然團體效果比較明顯,但是受益的人數較少。如何將身心靈全人健康觀念引入到大學教育之中,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
身體健康層面的引導:首先,要倡導學生增強體育鍛煉,增加戶外活動,多與大自然接觸。其次,要倡導學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重個人飲食的健康,減少抽煙酗酒的次數。最后,要引導學生愛護自己的身體,珍惜生命。
心的層面的引導:首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學會管理自己的壓力,學會正確看待人際關系,應對困難和挫折。其次,學校提供大量的與身心健康和自我發展有關的資源,如專業的個體輔導和團體輔導,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大量的圖書資料和網上資源等等。最后,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四級網絡(校——院——班——寢),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靈的層面的引導:首先,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念和生活態度,使學生找尋到生活的意義,設置合理的發展目標。其次,提升學生的幸福感,學會愛和感恩。最后,引導學生完成身心靈的整合,激發自身潛能,激發創造力。
這三個層面的引導,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這樣的觀念引導不能僅僅依靠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課堂、職業規劃課堂、成功學課堂、體育課堂、各種專業課堂及各類選修課課堂,包括學生的團活、班會、校園文化生活等都可以作為身心靈全人健康觀念推廣的載體。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生命的傳承,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命路途中的行者,而教師是把生命路途中的感悟、發現傳遞給別人的人,是播種愛的土壤。身心靈全人健康觀念,以中國文化為背景,強調文化育人的功能,能讓我們感受到文化對發展的作用。將身心靈全人健康觀念引入到師資培養體系中,可以引導教師在保持自身身心靈和諧的基礎上,全面地看待學生,既看到問題、癥狀,更看到每個人的能力、資源;用全人的角度關注學生,引導學生學會欣賞、接納、愛和感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個體發展的潛能,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品質和完善的人格特征。如何將身心靈全人健康觀念引入到師資培養體系中,本文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方式:
第一,學校引導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自身的發展和提高,樹立全員育人的觀念,把身、心、靈看作一個整體來育人,樹立積極樂觀的態度。教師的日常生活和行為舉止、人生觀、價值觀也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學生的品德教育就是思想品德課的任務,應該把學生作為一個整體,把知識的傳授作為一個載體,來引導學生通過學習過程,來關注自己、了解自己、思考人生發展的方向。
第二,學校要為教師的身心靈全面發展提供途徑:在身的層面,可以通過集體活動、比賽、講座、討論等形式,鼓勵教師多從事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讓教師了解健康的飲食觀念和健康的生活觀念。在心的層面,引導教師增加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研究表明,只有積極、健康的教師,才能營造出和諧溫馨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身心愉快地學習;而自身情緒緊張、容易煩躁、抑郁的老師,會使學生惶恐不安,嚴重的情緒反應會導致對學生自尊、自信的傷害。學校要有針對性地關注教師的健康,可以通過舉辦教師文化沙龍、教師減壓工作坊、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營養養生講座、體育比賽等多種形式,幫助老師們調整心理狀態,增加對生命意義的認識,使教師的個性得到張揚,這樣才會有發現學生潛能的敏銳視角,更好地引導學生成才和發展。在靈的層面,以傳統文化為資源通過格言、箴言分享、勵志故事、案例討論等形式引導教師更好地感受生命的長度和廣度,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對人生發展充滿信心和希望,更熱愛自己的職業,并且能保持健康、快樂、有希望的生活。
蒙臺梭利說過:“教育的潛能就是激發生命,充實生命,協助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幫助發展這種精神。”這是我們開展靈性教育的一個方向,在身心靈全人健康觀念中,靈是身心的統合,指引著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身心靈全人健康觀念,應該納入到教師培養體系中。
[1]張大均.大學生心理健康[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5.
[2]陳麗云等,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中國文化與團體心理輔導[M].中國輕工業出報社,2009:1.
[3]高嵐等.蒙臺梭利教學法[M].中國和平出版社,19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