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東槐
筆者在執教“平面圖形面積的復習”一課中,以“回憶—整理—交流—綜合應用”展開教學,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要求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進行計算,引導學生復習公式的推導過程,并探索計算公式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絡,同時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一、以“修改日記,激趣引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1. 教學片斷
新課伊始,出示小淘氣的日記:3月18日 晴
早上,我從2平方厘米大的床上起來,就坐到面積約為1平方分米的飯桌上拿早點吃。媽媽把我耳朵一揪:“洗臉去!”于是我才去拿14平方米大的毛巾洗臉……
師:看完了這篇日記,你有什么話想對小淘氣說的嗎?
生:……
師:小淘氣短短的一篇日記中卻出現了這么多錯誤,看來他真得好好學數學了,你們覺得他在哪方面的數學知識該補一補呢?
生:面積單位、平面圖形的面積、面積……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一下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
出示課題“平面圖形的面積復習”。
2. 教后反思
如何讓學生喜歡上復習課,創設好的教學情境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教學中先出示小淘氣的日記,學生讀完日記后,既感到有趣又有話可說,你一言我一語,把小淘氣的日記修改好了。修改完日記后,我說道,小淘氣短短的一篇日記卻出現了這么多錯誤,看來他真得好好學數學了,你們覺得他在哪方面的數學知識該補一補呢?學生很快說出要補補有關平面圖形的面積方面的數學知識,至此很自然地引出了課題。這樣的設計喚醒了學生所學的舊知識,同時在修改日記中又復習了面積單位,為“平面圖形面積的復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在生活情境中回憶、運用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1. 教學片斷
【片斷1】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小淘氣也有一個溫馨、漂亮的家,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生:好。
課件出示小淘氣的家的圖片。
師:小淘氣覺得他家的這個房門有點舊了,他想重新漆上油漆,當然門上的這塊正方形玻璃、門鎖以及下面裝飾條上的這些地方是不需要油漆的,你們能幫小淘氣算算涂漆部分的面積有多大嗎?
學生計算后匯報。
學生回憶并說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
【片斷2】
師: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用這些計算公式呢?讓我們再回到小淘氣的家中去看看。在這個房間里面有哪些問題與面積計算有關呢?
生:……
師:沒錯,其實只要量好尺寸,這些面積都能算。
(1)房間墻上有三幅圓形裝飾畫。這幅裝飾畫的底板是一塊三夾板。它是從長1.2米寬0.6米的長方形三夾板上切割下來的一個最大的圓。你能說一說這幅裝飾畫有多大嗎?
生:……
(2)房間墻上的長方鏡子用四個螺絲釘固定住。螺帽的上面是個六邊形,你能計算出螺帽這個面的面積是多少嗎?
生根據數據計算后,小組匯報交流。
2. 教后反思
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使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這是課改的重要內容與發展方向,在復習課中也應該有這樣的要求。本節課無論是問題的引入,還是練習的設計,都盡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與生活同在。在“討論交流,復習整理”環節中,小淘氣家的門上綜合了學過的所有平面圖形,讓學生在幫助小淘氣計算油漆的面積中不知不覺地勾起了對學過的所有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回憶,學生學得主動、積極;在“應用方法,立足實踐”環節中,設計的題目都源自課初的生活情境,把整節課有機地整合為一體,同時也進一步讓學生體驗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用數學的價值,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總之,復習課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使之“豎成線”、“橫成片”,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在整理、分類、綜合的過程中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同時,彌補缺漏,消除疑惑,讓學生在復習中真正得到提高。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