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榮岳
當今,推行素質教育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學生思維能否得以發展成為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的一條重要標準,而良好的思維品質是創造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各種思維能力發展的基礎,近年來筆者在教研和改革教學方法的實踐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一、創設情景,激發思維動機
思維動機是激勵并維持一個人的思維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動力。動機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同時也離不開刺激的作用。當刺激與個人相關聯時即會產生思維動機,引起思維活動。“問題”是物理教學的核心,物理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要解決問題首先要提出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應十分重視問題情景的創設,使學生進入問題探索者的“角色”。提出問題的實質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學生內心的沖突,在于動搖學生已有的認識結構的平衡狀態。
二、啟發設疑,激發思維矛盾
筆者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這一實驗課簡介一下這種方法。
1. 課前預習。筆者認為:課前預習,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發現問題能力的一種必要手段,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必要過程。
2. 課堂上“少、精、活”。“少”,即教師在課堂上不講那些學生已經懂了的東西和那些他們自己有能力去解決的問題,而是講研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講清分析問題的關鍵和要領。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計算:設入射小球質量為m1,被碰小球質量為m2,入射小球碰撞前后速度分別為u1、v1,被碰小球碰撞前后速度為u2、v2,則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m1v1+m2v2=m1u1+m2u2 ①
因是彈性碰撞,能量守恒:m1v12+m2v22=m1u12+m2u22 ②
聯立①②方程解得:
討論:1)當m1=m2時,v1=u2,v2=u1。這里u2=0,v1=0,則v2=u1(速度交換)
2)當m1≠m2時,
若m1>m2時,v1>0,速度方向與原運動方向相同;若m1三、擴大視野,豐富思維結構
知識是思維結構內容的一個重要來源。學習知識,能開闊視野,促使思維結構更新和豐富,促成思維方式的合理化、效率化和科學化。思維活動具有人類性,人們通過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方式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對比聯想以認識客觀事物,然而光是教科書是不夠的,還應注意收集整理信息,介紹新科技。如計算機軟件開發,光纖通訊,高能物理等等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和發展趨勢,同時開展實踐活動,組織小科技,小制作活動。
四、及時練習總結,梳通思維網絡
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阻礙在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前呼后應,層次不清晰,缺乏系統性。究其原因是由于隨著學習的推移,新的信息(如概念、定律、規律等)不斷增加,前面學過的內容受到干擾而逐步衰退或受到抑制,即:不能把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構筑所學的知識網絡,不能把相近或似是而非的概念、規律、定律進行比較和鑒別。
五、調整速度,提高思維的敏捷性
教育心理學認為:原始的學習速度與保持成正相關。學習快則遺忘慢,學習慢則遺忘快。一般來說,物理學習中的閱讀過程、解題過程、操作過程中的速度與理解也是相輔相承的。閱讀、解題、操作速度的加快,能加深理解更多的知識,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能夠提高學習效率;理解程度的加深亦能提高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速度。
六、注意特殊性,發展辯證思維
物理學還具有特別強調辯證思維的特殊性。思維是人類參考客觀的理性認識活動,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卻是有規律的,思維規律稱為邏輯。按思維的規律作區分,基本上有兩大類型,即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形式邏輯研究思維形式的規律,它為人們的思維提供概念、判斷和推理的正確形式結構,但不涉及思維具體內容的真偽。辯證邏輯要求把認識論與辯證法作為思維規則,重點從形式與內容統一的角度考慮思維內容的真偽,即考察思維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實在。在進行物理學的發現,物理規律的應用與再認識以及物理學革命中,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總是互相滲透交替運用的,但其中辯證思維顯得更為重要。因為任何物理規律都是對具體的物理對象和事實的抽象。因此,物理學的思維形式對客觀現實具有明顯的指向性,脫離物理對象是事實的抽象,喪失了物理學的物質特征。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