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珊
2014年11月,筆者完成了小學美術第5冊《水墨游戲》的公開課教學的任務。雖然這是一節校內的公開課,但我非常珍惜這次教學交流的機會,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學校的領導和老師也都很認真地觀摩了這節課。從課堂上師生們愉快地笑聲和輕松活躍的氣氛來看,這節課突出了游戲的特色,能夠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很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美術活動的樂趣。雖然大家對這節課都作出了肯定與贊賞,但本人經過深入地反思,還是看到美中不足之處,以下就課堂情況進行診斷。
當這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完一系列的教學程序和師生互動后,到了學生實踐探究的環節,我布置作業要求: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利用點、線、面,濃淡、干濕的形式玩水與墨的游戲,暢想水墨在宣紙上自然滲化后表現出來的韻味和美感;完成后小組成員進行討論,為作品起個好聽的題目。這項作業要求既面向全體又不失激發學生的創意,學生們聽了都表示沒問題,好,創作游戲正式開始。隨著悠揚的背景音樂,學生們開始興奮地進行創作:有的小組長像模像樣地指揮組員畫不同的局部;有的學生顧不上跟小組成員商量就迫不及待地畫了……可是在巡視中我發現,有三個學生沒有主動地去參與小組的創作。這一環節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與交流,發現情況,我馬上過去詢問這三位學生,他們分別給我的解釋是:A同學說自己不會畫,怕畫得不好,同學們會嫌棄他;B同學說跟大家的意見不合,想自己畫;C同學經我一問就不好意思地動起筆來地加入到小組的合作中。我鼓勵這三位同學以及其小組成員要團結和包容他人、發揮團隊精神。經過我的鼓勵,A同學和C同學后來也愿意參與到小組的合作中。可是B同學還是不愿意參與小組的合作,竟自顧自地畫了起來。B同學是個個性非常張揚的孩子,平時也很有自己的見解和喜歡創造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所以他有這樣的舉動不足為奇。但是在公開課的場合,經過老師的勸說他還是我行我素,況且公開課的時間是非常的緊湊,我也無暇只照顧B同學一人,但我還是強調希望他能嘗試和小組的同學合作。時間有限,我也要進入到下一教學環節,這段小插曲并沒有影響整節課的進度。公開課還是圓滿地結束了,最后我發現B同學還是沒有參與小組的合作,而他自己的創作也沒有完成,心里感嘆他真是個犟孩子。
課后,我找B同學和小組的同學進行談話,我指出大家合作得多愉快啊,小組作品的題目是《幸福的花園》,大伙兒畫了許多的花果、樹木,缺少了B同學的創意多可惜啊。組員也紛紛表示希望B同學的加入。B同學難掩得意之情,但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指出他們畫的和自己的不一樣。我讓B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他的主題是《超越時空隧道》,他興奮地指著自己的畫說得繪聲繪色、頭頭是道,非要驚呆其他小伙伴不可。此刻,我真的被B同學打動了,我看到的是一個充滿自信個性張揚的孩子。新課標提到:尊重和保護人的個性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對美術學習內容和方式的選擇,必然受到學生個性的影響,所以美術課程是最尊重學生個性的課程之一。聯想到平時的教學,B同學的這種現象在平時課堂上也經常會有,有的學生對于老師提出的要求不一定會接受,例如我提醒學生用蠟筆涂色比用彩色水筆涂均勻,可有的孩子偏偏喜歡用艷麗的彩色水筆涂色;又如我提醒學生在構圖時先畫大的物體,再畫小的,可有的會孩子又會相反來畫,但最后也未覺不妥。傳統的觀念會認為這些是不聽話的孩子,但是想想這些有逆向思維的孩子可能更無拘無束地會創作出一些更與眾不同的事物。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有至少八種智能,這些智能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現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無法判斷哪一個更加聰明,每一個人都能以獨特的方式對人類文化做出有價值的貢獻。對于學生而言,每一個學生雖然尚處在成長和發展期,有許多特性還不能完全顯現,但是事實上他們獨特的智能品質已潛在地存在著。美術課程在引導學生形成社會共同的價值觀的同時,也努力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而不是對他們的忽視和約束。
一個人在生命中的最大成就往往來自于其個性的充分發展,一個人對于世界的貢獻也就是其個性智慧所做的創造性工作。這節課的小插曲使我有大的發現、更深的思考:如果我們在每節課的在教學中給孩子們更多的選擇,能給孩子們更廣闊的創作空間,放飛他們的夢想,一定會因他們個性的發展而更精彩。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