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對學生提高適應社會能力,交流、溝通、組織協調等多方面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它既有利于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培養職業學校學生的獨立自主的意識,也有利于彌補社會交際能力的欠缺,提高了解社會、認識自己的能力。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引導學生走出學校,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經受風雨,見識世面,增長才干。
關鍵詞:中職學生;社會實踐;意義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8-0056-02
收稿日期:2015-06-10
作者簡介:林條穎(1978-),男,佛山市順德區胡寶星職業技術學校中學體育一級教師,學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廣東 順德/528325)一、中職學生就業現狀
根據我校實際情況,我校學生的就業途徑主要是:一是學校推薦,各企業到我校擇優錄取。二是學生自主擇業,即家長自己聯系企業安排子女就業。其中70%是學校推薦,但該部分學生到了工作單位后能長期堅持下來的非常少,很多學生干不了多少天就紛紛退出了,究其原因是:
(一)年齡結構偏小
中職學生畢業時年齡在18周歲左右,由于年齡偏小,再加上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行業習慣,在單位基本上是不會受重用的。從企業反饋的情況知道,很多學生是因為不能遵守最基本的正常勞動秩序而被企業所辭退。有的學生到了企業采用“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形式,不能嚴格要求自己,經常曠工、遲到或早退。
(二)文化程度相對較低
由于中職學生的文憑時中專,文化水平雖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其本身學習的能力不強,自控能力較差,進校后對文化知識、專業知識的學習的認識程度又不同,造成了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特別是專業技能方面,學生普遍動手能力不強,如有的學生學的是機電專業,但是到了企業,連一張普通的圖紙都看不明白,更不用說動手實踐操作方面了。由于文化水平較低等方面的原因,所以學生到了企業基本上從事的是體力勞動,進一線車間的較多。繁重的體力活動,枯燥的生活制度,也使一部分學生不能長期堅持下來,很快又重謀其他職業。
(三)思想道德存偏頗
中職學生個性心理的品質表現不容樂觀,生活品質方面存有不良傾向。具體表現為:(1)學習基礎比較差,基本上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部分的學生出現學習困難,少部分學生甚至厭學。(2)對校紀認識不足,不愿意受學校紀律的約束,以自我為中心,責人嚴律己寬。(3)學生個性化太強,自我表現欲強,不顧后果。(4)缺乏自信心和上進心。(5)缺乏責任感,欠缺奉獻精神,重視“利益”。(6)對批評教育有較嚴重的對抗和敵視情緒,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二、參加社會實踐的作用和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技能
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看到自己在學校中學習的理論與工作之間的聯系,提高他們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長期以來學習理論知識教學方法單一,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課堂滿堂灌,缺乏說服力,缺乏生機和活力。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受到各類職業指導,將專業知識貫穿于實踐當中,從社會實踐中檢驗專業知識。學生在實踐中吸收了不少的實踐經驗和實踐知識,克服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的毛病,理論聯系實際,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更好地提升了他們的專業技能。
(二)有利于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當代學生是幸福的一代,科技信息高度發達,物質條件寬裕,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長輩視其掌上明珠,什么辛苦的活都不讓干,不缺錢,要什么給什么,其結果是學生很少參加社會勞動,勞動習慣差,“嬌”、“驕”二氣嚴重。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鍛煉,逐漸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勞動習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磨練學生的意志,感受勞動的辛苦,讓學生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從而感受到父母的深恩,培養他到孝順父母的良好品質。我們發現,不少學生通過實踐鍛煉,思想道德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責任心和自我判斷能力,變得更加成熟。
(三)有利于增強學生綜合素質
通過參加社會勞動實踐活動,學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與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觸,接受職業指導、經受職業訓練,加深他們對企業和社會的認識,激發和培養了學生參與社會勞動的興趣和愛好體會到與同事建立合作關系的重要性;提供了提高自己環境適應能力的機會。增強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有利于獲得更多的就業創業信息
中職學生長期生活在一個較封閉的圈子里,學校、家庭兩點一線,信息的交流還不是太暢通。有的學生雖然喜歡上網吧,但他們更多的是上網玩游戲,和朋友聊聊天,很少會去特意關注就業創業方面的信息,了解到與自己今后就業有關的各種信息,開闊了知識面,擴大了眼界。
我們應該正確認識,社會實踐應該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提升技能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它不受教學大綱的限制,學生可以在社會實踐中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并可以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來發揮自己的才能,在社會實踐中磨煉自己,真正轉變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技能。
為了培養出大批能迎接新挑戰的創新型人才,通過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既學會獨立思考、敢于大膽實踐,又學會集思廣義、善于交流合作;既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又學會深入分析問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有利于在學校營造創新氛圍、樹立創新風尚,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梁杰鋒.中等職業學校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的作用研究[J].職教探索,2010(6).
[2]何錦河.創新社會實踐模式,提升中職學生素質——中職學生社會實踐模式探討中國校外教育[J].高教,2012(5).
[3]梁榮濱,劉冰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就業能力——談中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C].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06.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