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杏+謝體坤
“你們赤水的竹燕窩真好吃!”
多年不見、家住上海的大學同學打電話告訴筆者,在上海各大超市,都可以買到遵義的土特產品。
“上海援遵干部傾情幫扶,才讓我們赤水竹筍、務川大腳菇、正安白茶和遵義雞蛋糕等農副產品走進上海超市!”遵義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副市長王祖彬說。
通過上海援遵干部牽線搭橋,舉辦上海對口支援地區暨西部地區特色商品迎春博覽會,促成遵義企業2億元農副產品直接進入上海超市。
2013年7月13日,上海市首批10名援遵干部踏上遵義這塊紅色土地,進行為期三年的掛職。
兩年來,他們自覺肩負使命,主動融入貴州,把遵義當故鄉,視群眾為親人,積極投身當地建設,為當地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把幫扶當事業 把掛職當任職
“我們是上海籍遵義人,是遵義和上海再續前緣的使者。”說這話時,黃慶偉滿臉自豪。
“上海和遵義有三個緣分:地緣、業緣和人緣。”黃慶偉說。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發源地,遵義是中國革命轉折地,兩地有深厚的“地緣”;
20世紀60年代三線建設,許多上海企業內遷遵義,結下工業發展的“業緣”;
三線建設,讓許多上海人和他們的后代留在遵義,也使得不少上海人對遵義充滿回憶,此為“人緣”。
“我們遵義”是黃慶偉談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
原任上海普陀區副區長的黃慶偉是首批援遵干部聯絡組組長,現任遵義市委常委、副市長、新蒲新區黨工委第一書記。遵義根據援遵干部的專業特長,給他們任實職、授實權、明實責。其他9名援遵干部,分別擔任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市扶貧辦副主任和4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委副書記、副縣長等職。
貴州和遵義始終對上海援遵干部相當重視。
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王曉光,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經常聽取工作匯報,了解援遵干部情況,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膽放手、生活上關心照顧。
市委組織部建立完善了援遵干部工作、學習、考核、述職、廉政等各項規章制度,確保援遵干部與遵義干部一同培訓、一同述職、一同評比、一同考核,從而全身心投入到各項工作當中。
各級有關部門對援遵干部熱情關心,讓他們感受到了老區人民的深情厚誼。
既重民生實事 又抓產業富民
赤水河畔的習水縣土城小壩小學,群山環繞,嶄新的校園里各種設施齊全。
小壩小學現有師生232人,其中留守兒童62名。一年前,學校只有一間10平方米的宿舍和一個10平方米的舊食堂,20多個住校的孩子,兩個人擠一張床,許多孩子只能每天步行10多公里山路上學。
“為盡快讓山里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解決學生走讀問題是第一步。”在援遵干部施民的牽線搭橋下,學校去年修建完善了學生住宿樓和食堂。2015年上半年,上海市再投入300萬元擴建小壩小學,再修一棟住宿樓,徹底解決200多名孩子的寄宿難題。
上海市普陀區長風街道辦副調研員施民,現掛職習水縣委副書記、副縣長。
“摸了幾十年黑,要不是上海來的醫療隊,我們夫婦還是瞎子。”走進習水縣土城鎮長壩村,65歲的羅明登和69歲的老伴張國美正在地里勞作。羅明登40年前參加修建湘黔鐵路時患上白內障,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幾近失明。而6年前,妻子張國美也患上白內障,為了治眼睛,老倆口花光了家里的積蓄,還欠下大筆債務。
在施民積極協調下,2013年8月,上海市“白內障復明慈善光明行”走進習水。
短短5天時間,70余人的醫療隊加班加點,接診城鄉眼病患者3983人,為371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為32名胬肉和倒睫患者解除了眼疾痛苦。
在關注民生實事的同時,上海首批援遵干部把發展富民產業、引導村民致富作為幫扶工作中心任務,積極為幫扶地區想路子、出點子。他們提出立足當地旅游、茶葉、生態、藥材等資源優勢發展產業、加快脫貧的思路,助力正安、務川和全市40個鄉鎮實現“減貧摘帽”。
“對口幫扶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于精準。”援遵干部、市扶貧辦副主任畢晗介紹,聯絡組以遵義當地關注焦點和貧困群眾生活難點為切入點和著力點,通過精準發力、定向施策,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今年有望再實現道真和全市20個以上貧困鄉鎮“減貧摘帽”,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0萬人以上。
沒有豪言壯語 只有腳踏實地
“上海近年來重視發展電子商務,特別是農產品電子商務。遵義在農特產品方面有優勢。我提議雙方政府各自擬定重要企業清單,匯總對接,在兩地企業與企業間建立合作機制。商務部在上海有一個產業轉移促進中心,可以在遵義新蒲經濟開發區設立一個分支機構,促進產業轉移對接。”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情真意切。
劉敏話音剛落,遵義市商務局局長楊永華立即回應:“電子商務怎么建?怎么推進?怎么發展?希望上海相關部門能給予我們這方面的幫助和支持。”
7月8日晚,上海市代表團結束白天在遵義的考察后,舉行了遵義(上海)產業園開發建設推進協調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
園區位于新蒲經濟開發區,占地775.62公頃,于2014年6月揭牌成立。
作為開發區先期啟動項目之一,園區承載著滬遵兩地優勢互補與產業合作的使命,將打造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的重要功能區。目前已啟動平場工作,目標是創建1000億元級園區。
自上海對口幫扶遵義以來,援遵干部充分發揮聯絡客商、推介項目的作用,推動滬遵裝備制造、汽車和IT產業融合發展。
兩年來,遵義與上海實施合作項目37個,總投資304.42億元,到位資金75.3億元,項目涉及工業、農業、商貿、旅游、文衛等領域。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
上海援遵干部腳踏實地,一樁樁實事,一件件好事,如春雨潤物,在黔北大地無聲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