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順東+陳強
田陽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滇桂黔石漠化片區扶貧攻堅的35個縣區之一,據調查統計,目前全縣共有貧困人口7.5萬人。自治區黨委政府十分關懷田陽扶貧生態移民工作,要求田陽克服困難,搶抓機遇,打造成扶貧開發示范,作全區表率,每年至少遷移5000人以上的貧困群眾。2014年,田陽縣被列為全區4個扶貧生態移民工作示范縣之一,當年完成項目8個,移出1700多戶近8000人。山里的群眾搬出來后如何留得住,怎么謀發展?
下山進城,實現“一遷移三轉變”
周末的田陽田州古城游人如織。傍晚,各燒烤店擠滿了客人,在一家燒烤店里,服務員小陳來回穿梭,滿面含笑,人們不住夸贊起來。“我們的服務員能吃苦,態度好,招人喜歡得很。”店老板介紹說。
“老家地少,往年都去廣東打工。縣城建了老鄉家園,我們就回來了。”小陳說,她現在每月能掙2000多元,老公有3000多元。“希望老鄉家園盡快建成,我們就能真正安定下來了。”小陳對未來充滿期待。
據了解,在田州古城,像小陳一樣移民出來打工的有近千人,而整個古城全部建成后,預計可吸納8000人就業。
“老鄉家園”是田陽縣依托城東農民工創業園區和古鼎香物流中心打造的勞動密集型安置小區,區位優勢突出,周邊產業密集,用工企業眾多,產業發展潛力大。項目區除了建設約300畝的扶貧生態移民居住區外,還將充分利用扶貧生態土地政策,落實安置區周邊約1000畝的土地作為產業發展用地,引導支持勞動密集型企業進駐產業園區,為生態移民提供大量的用工崗位,切實解決搬遷的生產生活問題。
項目總體規劃安置扶貧生態移民2萬名。一期工程項目于2014年12月開工建設,占地約90畝,總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總投資近2.5億元,主要建筑7層步梯樓與12層電梯樓,戶型面積約75平方米,計劃新建住房1122套,安置扶貧生態移民約5000人。除建設安置住宅樓外,將配套建設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依照現代化小區模式對安置點進行綜合建設,切實解決搬遷群眾后續生產生活問題,逐步實現搬遷群眾“居住有改善、致富有路子、就業有崗位、遷出能穩定”。截至2015年2月13日,全縣已有3054戶共計1275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09戶5326人)報名入園。
“我們嚴格按照‘產移結合的思路,一手抓移民,一手抓產業,能接納多少再決定移出多少。群眾到縣城能夠實現‘一遷移三轉變,即向產業農民、產業工人和城鎮新型農民轉變。”田陽縣委書記鐘恒欽說。
全力推進生態移民,離不開田陽發展迅猛的工業。“我們工業產值做到了148億元,本身就需要大量產業工人,‘十三五末預計將超過500億元,僅田陽的移民遠遠不能滿足。”田陽縣委領導對扶貧生態移民工作信心十足。
在田陽縣城周邊,義烏國際商貿物流城、田陽農貿批發市場、古鼎香物流園等項目都在推進中,建成后可吸納近3萬人。
“我們給生態移民定下‘一年移民,二年脫貧,三年致富目標,按照‘產移結合路子,收入很快就可以翻番。”田陽縣政協主席、扶貧生態移民工作指揮部指揮長韋勝說。
下山入谷,整合資源呈聚變效應
那滿鎮露美村寶市屯是田陽縣分散安置的搬遷屯,村民都是從大山深處搬遷而來。
“我們搬下山后,到合作社打工,工資不少,山地退耕還林有補貼,流轉平地給公司有租金。現在收入高了,生活也比以前好多啦!”村委會主任周有強感慨道。
2011年起,田陽縣決定:將大山里的叫昆、弄江屯還沒搬遷出來的群眾全部易地搬遷到寶市屯,建設生態移民新村。
“我們這種條件,一步到位進城不現實,就近集中到安置點最為合適。”周有強跟農戶達成了共識。
可是山下無田、無林、無業,一些老人擔心:住著好房子,吃飯靠什么?大家的擔憂,其實也是田陽縣領導班子的心頭大事。
“謀劃生態移民,我們準備了多年。如今,我們河谷地區以芒果、蔬菜為主的現代農業已經很發達,需要大量的勞力完成種植、采摘和分揀等工作,每年務工期可以達到8~10個月,每月收入2000~3000元不等,可以保證就業問題。”那滿鎮書記黃振文介紹,村民移出來后,鎮里鼓勵大戶流轉他們原來的土地種植紅心蜜柚、蘇木等,讓群眾以土地入股分紅的方式增收。
山里的人聚集到各個安置點,縣里千方百計給群眾找更多的門路幫助其扎根發展。露美片區已引進11家企業,合作社流轉8400多畝土地進行特色果蔬種植。2014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150元,比上年增加了1948元。
還有正在建設中的安置點:廣新家園、那滿鎮安置點、田州鎮老鄉家園、玉鳳鎮城南新區等。工地上,人們捋袖揮汗、綻露笑顏,忙得熱火朝天,而每個安置點,配套的產業體系振奮人心,聚變效應激發移民搬遷戶的創富激情,讓這片希望的田野更顯朝氣。
共享工程,同城待遇無后顧之憂
目前,田陽縣委縣政府已完成2014~2020年扶貧生態移民工程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扶貧生態移民安置主要采取以右江河谷集中安置為主、重點鄉鎮分散安置為輔的安置方式。根據扶貧生態移民規劃,到2020年,田陽將搬遷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生態搬遷戶6.5萬人。
大量的家庭入駐縣城和安置點,孩子上學、就醫等問題怎么解決?
田陽縣發展改革局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規劃中,田陽將推進教育“五擴四建兩遷一增”工程,即2013~2017年擴建5所中小學,新建4所學校,搬遷兩所學校,增建一所初中。同時醫療網點建設、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都列了具體的方案。“我們還明確了安置點房價和安置房的貸款額度、相關部門的幫扶職責等,為移民量身定做了一套‘保姆式服務體系。”田陽縣發展改革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周武根說。
田陽還著重考慮“人”的城鎮化。抓緊落實戶籍制度配套政策,為移民群眾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務,對選擇落戶城鎮的移民群眾,執行屬地管理原則,啟動扶貧生態移民安置區的社區化管理模式,積極推進農業人口市民化。同時,加強勞動技能培訓工作,讓移民更好地適應用工企業需要。
“這幾年的效果很明顯。老百姓有極高的移民熱情,沒有一戶回遷。老百姓有這個愿望,我們黨委、政府就會積極引導、幫助、安排他們朝這個方面發展。”田陽縣縣長冉光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