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湖南“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致公·萬嬰班”學習匯報會暨“致公系列班”簽約儀式在民主黨派湖南省委機關舉行。致公黨湖南省委協調相關企業和學校完成9個“致公班”簽約捐資182萬,資助學生455名,標志著2015年度“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拉開了序幕。
“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由湖南省委統戰部、省教育廳、省扶貧辦聯合主辦,旨在動員社會力量,實現對貧困家庭“資助一人,就業一人,致富一家”的目的。
政府引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一家一”助學就業工程,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充分發揮民主黨派的項目主體地位和骨干作用,統籌資源,形成合力,構建政府與社會扶貧助學就業新格局。湖南省將“一家一”助學就業工程作為引導統一戰線組織和成員服務社會的重要平臺,不斷擴大各方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近年來,各民主黨派省委聯合市級組織通過成立助學平臺等形式募集資金722 萬元。致公黨省委聯合致公黨中央組織澳門致公協會會員、海外洪門人士籌資60萬元。湖南中華職業教育社爭取全國總社資助540萬元,組織長沙、常德2個市級社籌資306萬元。
湖南省通過同心溫暖工程平臺,借力使力,廣泛動員統戰系統外、省外以及海外的資源和力量參與工程實施。目前,已有54家單位團體成為工程實施公益伙伴,其中省內44家、省外10家、中央2家、省級40家、省級以下12家,非公企業38個、機關部門5個、社會團體11個,參與統一戰線的成員超過1萬人次。
助就學與幫就業相結合
“一家一”助學就業項目既著力解決貧困家庭孩子就學難的實際問題,又突出市場需求導向,堅持校企合作,堅持就學與就業相結合,加強就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服務就業增收和脫貧致富。
為培養統一戰線人才,湖南省主動對接企業發展人才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專業。目前,27所項目實施學校共開設專業66個,并由開設適合勞動就業的各種普通專業班,拓展到面向特殊群體開設特殊職業教育專業班,有些學校還滿足捐資企業人才需求設置幼師專業、醫療器械、藥學等專業。
同時,既讓受助學生由實施學校按全日制職業院校教學計劃進行培養,又重視職業院校、民主黨派、用人企業、愛心團體和愛心人士的聯合培養,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工學對接,通過開設創業教育指導課、舉辦創業規劃大賽,激發學子創業潛能,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如致公黨省委成立“致愛小組”,幫助受助學生成長成才、心理撫慰;國中醫藥湖南九華有限公司、中部生物谷科技有限公司等選派1名公司高管擔任資助班級的班主任。
搭平臺與建機制相結合
圍繞“一家一”助學就業平臺,湖南省將擴大“一家一”助學就業工程規模,對全省51個重點貧困縣(市、區)農村貧困家庭學生開展助學就業,根據積極穩妥的原則,2015年度擬籌資4000萬元,資助貧困學生1萬名。同時,凡納入到“一家一”助學就業工程的貧困學生,每人每年資助生活費2000元,兩年共資助4000元。第三年推薦到出資企業或有關單位頂崗實習并就業。探索建立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的綜合扶貧大格局,創新精準教育扶貧機制,推動形成助學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一家一”助學就業工程自2012年在湘西啟動以來,已籌措社會資金1658萬元,資助學生4145人,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工程的實施,開創了“統戰扶貧牽頭、部門黨派聯動、社會各界捐資、校企工學對接”的工程推進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政治、社會效應。
通過充分整合全省統一戰線各方社會力量,積極爭取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統戰社團組織的資源以及省外、海外的資源,有效地優化配置到促進國家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上來,創造了“普通教育-職業教育-企業就業”三位一體的教育扶貧新模式,通過教育幫扶、就業幫扶兩位一體,變“輸血”為“造血”,既發揮了統戰優勢,又探索了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一家一”助學就業項目,促使中高職業院校按照“需求驅動”模式,相對應地設置專業,主動加快教學改革,帶動了學校招生,一些中高職院校招生人數連年遞增。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工學對接,既為企業提供了人才培養通道,培養了一批素質較高、適應需求的技能人才,又降低了企業人力成本。而企業受益后,又會主動參與項目實施,捐資開辦校企合作班,進而又促進了中高職院校的招生,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從而形成了企業、學校的無縫對接,互為促進。
職業院校、愛心企業等多方聯合培養,對學生既扶貧又扶志,讓學生既受助又助人,激勵他們學會讀書、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讓受助學生更多地感受社會大愛,并通過受助學生將社會各界的關愛傳遞給身邊的人和社會。同時,通過愛心企業團體的典型引導、正向輻射作用,把“感恩社會、回報社會”的正能量傳遞到更多的群眾中,影響社會輿論環境,促進心的溝通融合、人的健康成長,為黨委和政府凝聚了更多民心人心,增添了廣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