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澎波 王名主 胡偉
“五里有界,有理無界”;“立身守規矩,辦事講道理”;“寧可自己麻煩百次,不讓群眾為難一次”,這是如今流行在江夏區五里界街基層黨員干部中的時尚語言。五里界街積極推行“四議兩公開”的“4+2”工作法,打造陽光村務,使基層民主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
干不干票決看 行不行村民評
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如何落實到位?議事不夠民主、處理不夠公正、村干部“一言堂”等問題如何破解?對此,五里界街全面推行“村民議事日”制度。
每季度第一個月的9號,以村為單位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必須有一名街道掛點干部督會,2/3以上的村民代表參加,以集中討論和無記名投票表決形式,決定村級重大事項,并形成會議紀要存檔。會議決議必須經到會人員一半以上同意才能通過,結果采取公開信形式發至各家各戶。

去年4月,唐涂村與區農業集團簽訂了5000畝土地流轉協議,擬建設武漢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市場。對唐涂村而言,項目預計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5萬元,并且可以帶動農戶就業增收。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兩個月內要流轉5000畝土地,涉及7個小組215戶。
機遇難得,任務艱巨,如何推進?村“兩委”迅速召開村民代表開會,反復討論,35名村民代表票決,一致認為項目可行,隨后制訂實施方案,組建工作專班,村組干部分頭入戶,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和補償政策,逐田逐塊逐人逐戶做工作。
經過20多天的艱苦努力,在充分發動村組干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礎上,5000畝土地流轉工作圓滿完成。年終村書記抓黨建工作測評會上,該項目作為村書記胡中平2014年度工作實事,得到了廣大黨員和村民代表的一致好評。
財務支出要審理 “拒付”印章顯民意
“一把手、一支筆、一個紙盒當抽屜,一枚公章到處提。”群眾的一句順口溜,反映了往日村級財務管理的混亂。近年來,五里界街推行“民主理財日”制度,把財務開支的審批權交給群眾。
每逢雙月的8日,是村里的“民主理財日”。這一天要召集村民民主理財小組成員,共同審批村級財務支出,將票據逐張“過堂”。街道黨工委為每個理財小組制作了兩枚印章,一枚“核銷”,一枚“拒付”。理財小組有權決定哪些開支可以報銷,哪些應該拒付。
在唐涂村的一次民主理財日會議上,35名村民代表審理了該村近兩個月的支出,涉及金額789.6萬元(含工程項目的土地補償費),予以核銷788.7萬元,審查核銷票據有37張,涉及金額6189元,拒付的有23張2811元。在被理財小組拒付的票據中:某村委辦私事的車票、支部書記的弟弟來村魚塘釣魚產生750元費用、某支委無正當事由產生的1300元招待費等一一被蓋上“拒付”章,由其簽字人或審查人自付。
民主理財日制度的實施,實現了村級開支審批權限的轉移,在村組干部中引起了強烈的震動,在群眾中獲得了很好的反響。
墻上有了公開欄 心中有了明白賬
村里到底有多少存款?救災救濟、低保款物按照什么標準發放?還有土地流轉和新農村舊房改造有哪些標準和規定?在五里界街,要了解這些內容,到村里看公示欄,都可以得到詳盡清楚的答案。
為了確保公開內容的真實性,街道黨工委在公開程序上確定了四個步驟:首先,村委會確定公開內容,提出公開方案。然后,村務監督委員會對方案和內容進行審核、補充、完善,同意后加蓋公章。接著,村“兩委”會議討論確定。最后,村委會利用公開欄等形式公開。
群益村計劃為本村8個困難家庭辦理低保,少數村民對此產生了疑慮:村干部在低保辦理過程中,能否秉公辦事?錦繡村兩個新建山莊占地近1700畝,有些村民猜測:土地補償標準和補償款的發放是不是符合政策規定?村委會有沒有截留、克扣補償款?
面對這些情形,要讓村務公開“實打實”,就必須按照村民要求,實行點題公開。群眾想知道什么, 就公示什么;群眾何時想了解,就及時予以公示。
由此,群益村村委會立即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將辦理低保的相關政策、程序、結果公之于眾。村民代表將辦理低保的實際情況與政策兩相對照之后,心服口服地接受了村委會為村民辦理低保的方案。錦繡村村委會也將占用土地面積、補償標準以及政策依據一一跟群眾見面,讓鄉親們心悅誠服。
群眾監督敢“亮劍” 廉政建設進村灣
把干部廉潔自律的紀律規范交給群眾,把黨風廉政建設納入各村年度目標考核,五里界街重在探索緊貼實際的廉政制度。
在重要環節上設限制、定規矩,五里界街重點把好四大關口:嚴明工程招投標規定,凡投資50萬元以上的工程一律進入招投標,實行預算編制審計和工程決算審計;嚴明項目引進規定,引進項目必須是集體會議決定,任何村干部個人無權表態,不得就面積、價格、優惠條件等作出許諾和表態;嚴明地材供應管理規定,村干部不得插手地材采購,不得承攬地材采購合同,不得介紹眷屬和親友參與地材采購;嚴明集體和國有資產處置規定,任何個人不得擅自決定變賣和以其他方式處置閑置土地、廠房、機械設備等。
唐涂村5000畝花博園土地流轉,涉及7個村民小組,215戶,每畝價格726元,租期14年。項目確定后,村“兩委”立即召開由村民小組長和村民代表組成的班子擴大會,決定成立村民巡查小組,防止突擊建房種樹等行為。
某村干部利用夜色掩護栽種了約一畝樹苗。巡查小組第二天發現后堅決將樹苗全部拔掉,并在全村黨員干部群眾中進行了通報,遏制住了苗頭。同時,成立了清理專班,對7個小組的農作物、樹木等進行全面清理、登記造冊,只要有群眾異議就重新清理,確保賬實相符。短短20天時間,共清理樹木苗圃27萬余株,分為11個品種共計11個等級,除將結果告知農戶外,還將明細在村務公開欄中公示,接受全村黨員干部群眾監督。
工作實事群眾定 書記主任投票選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五里界街向群眾征求意見建議,明確努力的方向。全街8個村通過會議征集、書面征求、設意見箱等多種形式,共收集各類意見建議412條,找準并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村民潘建建因車禍住院花費超過60萬元,車主僅賠了20多萬,欠債數額巨大。村支部書記積極幫其申請救濟,并發動全街黨員干部群眾捐款,送去了溫暖;村民沈富生因兒子重病,花了40多萬元醫療費,村“兩委”干部逢年過節就上門慰問,鼓勵一家人積極與困難做斗爭;老黨員朱賦本不幸得了食道癌,書記主動送去慰問金1000元……
“把群眾‘放心上’、‘當親人’,不這樣,群眾就不投你的票。”一名村干部道出了真心話。2014年的村“兩委”換屆選舉,村民都把選票投給了最信得過的人,投給了以解民之憂、排民之難、濟民之困、謀民之利的人。全街8個村有3個村書記連任,4個老書記因年紀大退職,但他們培養的年輕干部得到了大家的認同。
五里界街通過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亮了村級黨組織的家底,暖了黨員群眾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