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菲 李漢祥 肖麗華
8月3日,剛出鐘祥的高速路口,一張碩大的“振興大柴湖”廣告牌映入眼簾,不遠處工地里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路邊的“花果蔬基地”里,村民采摘著紫紅的葡萄。
“大柴湖,臭水窩,移民上訪多。”大柴湖在記者印象中,就是一個窮窩子、信訪鎮。
可四新村的老移民趙平杰卻說:“現在不僅自來水送到廚房,還經常有干部來問寒問暖,心里舒服!”
從“上訪”到“點贊”,鐘祥到底用了什么“神器”?

隨行的鐘祥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付鵬,看出了記者的疑惑,說:“一張笑臉、‘三辦’服務、‘十問’立規、‘四亮’行動就是‘神器’。”
一個微笑,讓親民作風永駐
“我的事終于辦好了,多虧了段書記,謝謝吶!”鐘祥市郢中街道新堤社區居民袁新華高興地拿著自己辦好的養老保險證。
今年3月,社區黨總支書記段家興走訪老上訪戶袁新華家。袁新華一看到段家興,火氣騰地一下就上來了:“段書記,你跟我說說,憑什么別個下崗職工養老保險一下子就辦成了,我總是辦不成?”
“你反映的問題弄清楚后會盡快給你答復的,請你放心。”段家興耐心地做著工作。
“話說在前頭,如果這個事情不辦好,我的生活無著落,上訪誰也擋不住。”一個多小時的座談中,袁新華將怨氣一股腦地發泄出來,段家興始終和顏悅色。
在查清事情原委后,段家興帶著袁新華和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一連三天找單位、跑部門、補手續,終于辦妥了養老保險。
這是鐘祥市村(社區)干部“微笑服務”的一個縮影。今年來,鐘祥市委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基層干部對待群眾不聞不問、不理不睬、作風粗暴、相互推諉等突出問題,提出“群眾辦事,微笑迎進門;問情幫扶,微笑敲家門;調處糾紛,微笑解心門”的要求,明確規定:居民到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辦事,工作人員必須先打招呼、首問負責;干部走訪居民家庭,必須一周一次、一戶不漏;在對待、服務群眾上,不準擺架子、打官腔,不準多問幾遍就不耐煩、發脾氣,不準故意糊弄、敷衍了事,不準收受或索要禮品、禮金;在處理矛盾糾紛時,不準以權壓人,不準倚仗宗族房頭勢力、地霸惡勢力欺人,不準以血緣、親緣或利益圈子度量人。
如今,“微笑服務”已走進全市495個村、52個社區。 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溫軟的問候,經常在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之間傳遞,居民總是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三辦”服務,讓居民常享便利
“辦審批手續,不再擔心跑冤枉路了!”鐘祥市張集鎮沙河村村民沈永東拿著一疊子剛辦回來的涉林證件深有感觸地說。
沈永東有5畝山林,多已成材,山林需要更新間伐、樹苗補種等,每次都要到市林業局辦理林業采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木材加工許可證、使用林地審核等手續。
由于手續多、路程遠、又不懂辦事程序,每次都要到城區來來回回跑好幾趟,耽誤時間不說,還要多花50多元的車費。
得知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開始代辦這些手續后,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到服務大廳找工作人員,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下午,工作人員就將所有的證件交給了他。
“不換思想就換人。”鐘祥市委強力推行審批權限下放,目前,全市下放審批權限89項。對于能夠在村里現場辦結的10個事項,實行直接辦,不讓群眾在外奔波;對于不能在現場辦結的47個事項,實行代理辦,由工作人員全權負責,不讓群眾勞頓奔波;對于行政審批或許可權受限,村(社區)不能辦理,仍需由群眾本人到相關部門辦理的35個事項,實行協助辦,工作人員負責做好宣傳引導、流程告知、表格填報等工作,不讓群眾盲目奔波。
今年以來,鐘祥市委整合各項項目資金900萬元,新建、改擴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108個,共為群眾辦理事項13545件,其中,直接辦理3856項,代理辦理 6825項,協助辦理2864項。
“‘三辦’讓人省時、省事、省心多了。”沈永東向代辦村干部伸出了大拇指。
“十問”立規,讓服務效能倍增
“哪怕今天周末,村里的干部照樣在‘上班’,不信你們去文集瞧瞧。”付鵬信心滿滿地說,“和機關事業單位一樣,村官也要按時上下班。”
走進了文集鎮橫堤村,村里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窗明幾凈,村調解室里,村支部書記李科正在為群眾調解一起宅基地的糾紛。
“以前,村干部自種自家田,找干部辦事就到田里去喊。”橫堤村村民李積斌說:“現在不一樣了,村干部必須在村部坐班值班,辦事就方便了。”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記者翻開了橫堤村村務日志,上面每天都記得滿滿的:7月23日(星期六),調解二組高大江抽水糾紛;7月24日(星期日),三組高金花兒子考上大學開貧困證明來蓋章……
村民趙有富說,現在村里的變化可不只是這些,村里環境衛生搞好了,組織活動也經常了……
站在一旁的一個老黨員插話道:“現在村里每月至少搞一次組織生活會。搞一次組織生活,黨員的心就擰緊一步。”
“‘十問’問出了壓力、激發了動力。”李科補充說,“每天上班看一看“十問”,一天的工作心里就有數了。”
市委按照上級黨委的要求,在全市453個村(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都制作了基層組織建設“十問”的提示牌,還為每一個村干部制作了“十問”溫馨提示卡片,市委組織部還會經常電話抽查,基層黨員干部對基層組織建設“十問”亂熟于胸。
“一問環境衛生常打掃,二問值班制度常堅持,三問工作作風常自省,四問組織活動常開展,五問集體增收常抓緊,六問村務居務常公開,七問教育培訓常舉辦,八問檔案資料常整理 ,九問文體活動常組織,十問‘第一書記’常駐點。”李科倒背如流。
“‘十問’仿如一面鏡子,時時刻刻照著基層每一名黨員干部,時刻提醒著我們工作做沒做,是否做到位。”鐘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波說。
“四亮”行動,讓群眾滿意度提升
“五星黨員的牌子掛在黨員門口,讓我們一看就知道哪些黨員是好黨員,有事找他準沒錯。”文集鎮大廟集村民向元祥說。
高考成績出來了,向元祥的女兒考上武漢大學,喜悅之余,可6000多元的學費讓這家人犯愁了。他東拼西湊了5000元,還有1000多元實在沒有著落。
抱著試試的心理,向云祥找到了村里的五星黨員王有才。“他真不愧是一個好黨員,把自己家的一頭豬賣了,湊足1800元,送到我手里。”
鐘祥市委實施“班子亮目標、干部亮承諾、黨員亮身份、集體亮家底”四亮行動,讓村、社區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服務群眾,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和評判。
村、社區黨組織每半年召開一次黨員群眾代表大會,通報情況,接受質詢,聽取建議。年底實行干部述職、黨群評議、組織評定,獎懲掛鉤,對連續兩年未完成工作目標任務的黨員干部取消評先表模資格。
在全市4萬多名黨員中開展“五星黨員”評定活動,對表現特別突出 的“五星”黨員全市表彰,并納入后備干部培養。對“二星”及以下黨員進行談話,幫助其對照檢查、剖析問題,轉化升級。
“四亮”成為黨員干部自律、率先垂范、“雙帶”發展的“緊箍咒”,讓每個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主動性大為增強。
“群眾獲得感增多了,對我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滿意度自然會提升。”鐘祥市委書記馬朝暉說,“在今年上半年群眾對全市基層黨員干部的測評中,群眾滿意度達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