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清
這個暑假對于市民徐女士而言,自己的朋友圈成為了拉票圈,幾乎每天都有朋友在上面請她幫忙給孩子投票。記者調查發現,有的刷票公司甚至打出了“只要給錢,就讓你成為票王”的廣告語,網絡刷票已經形成了一條成熟的產業鏈。
微信原本只是一個私人空間和精神家園,卻被異化為社會表現和社會競爭的舞臺。在現實的語境下,“微信拉票圈”淪為“拼人脈”;那些在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優勝者,并不見得實力出眾,卻將“拼爹”發揮得淋漓盡致。不論是將社會關系網絡進行一次“投票總動員”,還是“發紅包拉票”,抑或花錢網絡刷票,缺乏社會資本的人們,通常在“微信拉票圈”中處于不利地位。
比賽理應以實力、業績等內在因素為評價標準,卻被人脈、財富等外在因素所左右,這樣的本末倒置,無疑損傷了公平正義。在名利的裹挾下,“微信拉票圈”成為一些單位對外營銷的手段,至于比賽的結果,則被置放到次要的位置。而有了“以票數論英雄”,自然會導致票數爭奪的漸趨激烈,微信朋友圈走調、變味在所難免。

“微信拉票圈”與其說是孩子之間的較量,倒不如說是成人之間的比拼。為了所謂的臉面與榮耀,人們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乃至金錢,可謂得不償失。說到底,塑造孩子的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不能迷戀比賽帶來的成功幻覺,而是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追求,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