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衛 徐麗梅 周萬興 韓 彬
1.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廣東廣州510080;2.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干保科,廣東廣州510080
醫學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影響著我國醫療衛生行業的服務質量,還對提高我國醫療科學的整體水平有重要影響。隨著醫學發展的日新月異,人們對醫療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因此加強對醫學研究生培養更是至關重要。怎樣促進和提高內科學研究生的科學創新能力和課題研究素質,以更好補充社會對高層次醫學專業人才的需求[1]。是當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并且對內科學醫學事業的發展亦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教育教學經歷和科研中發現的問題[2],關于目前內科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近況和不足,對提高內科學研究生的科學研究創新能力作一簡要總結。
近年來,由于我國正進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患者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醫療糾紛不斷增加,而且研究生無執業醫師資格證,因此無法單獨管床及進行臨床診治操作,從而使臨床技能培訓機會大大減少;此外由于面臨就業困難的壓力,部分內科學研究生在本科實習階段開始忙于考研復習準備,很少參加臨床轉科實習,造成臨床技能水平參差不齊。
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數普通醫學院校的本科畢業生就業困難,考研隊伍不斷壯大,造成臨床研究生人數大大增加。但醫院各科室導師人數有限,故導師單獨指導研究生的時間相應縮短;部分導師由于工作繁忙,不重視科研意識及創新思維的培養。
目前內科學專業研究生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不足、學習效率不高,很大原因還是由于傳統的理論教育模式對新時代的學生缺乏吸引力,師生之間交流互動不夠,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盡管近年來各高等醫學院校引進多媒體教學,使教學更為生動,易懂,但卻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固有的教育模式[3]。
內科學病種繁多、病情多變復雜,這就要求研究生進臨床之前牢固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培養自己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對待科研要有嚴謹的態度,善于發現其中的不足和問題,提供對應的看法及應對措施[4]。因課堂教學是培養及提高研究生能力的最基本環節,可以通過采用靈活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如病例討論、專題小講座、學術最新進展報告等,并定期在科室內開展疑難病例討論或專業知識講座,讓研究生多角度、多渠道地掌握好專業理論知識,為今后的科研研究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導師可以針對性指導學生學習內科學專業相關課程,以本專業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為切入點,進行有的放矢講授,讓學生了解當前國內外本專業知識的學術進展,重視本專業發展的國際前沿學習,為今后的科研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重要依據[5]。向他們傳授查閱參考文獻的方法和技巧,鼓勵他們養成查閱參考文獻習慣,讓研究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和臨床能力制定相應的研究方向了解自己的科研課題在國內外的進展最新動態,了解目前研究所達水平,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甚至萌發新的見解[6-7]。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科研技巧,熟悉科研設計方法,了解實驗儀器使用注意事項。
內科學專業教師增強自己的教學技術和授課水平,是創立優良的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氛圍的前提,教師的職業道德、授課水平、教學技術等都會直接影響研究生課內的教學效果。基于此,對內科學專業教師我們制定了以下要求:(1)努力增強自身的授課水平和教學技術。作為教師除了提高本專業的基礎理論水平外,應積極參與國內外相關講座、學術交流活動,拓展醫學視野,及時了解本專業最新的知識技術和發展方向,在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中向學生介紹更新落后醫學手段;(2)提高教師的專業外語水平,為適應新世紀醫療科學的發展趨勢,實施雙語教學模式。這不僅能及時更新內科學專業研究的新發現、新方向、新進展,還有利于醫學研究生鍛煉自己的專業英語水平和醫學能力;(3)研究生多開展研討性課程,采用啟發式、雙向式教學,開展PBL教學法,逐漸培養學生發散性、求異性的獨立思考能力,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集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并對相關問題進行展開討論、分析、歸納總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融會貫通,培養研究生科研創新的意識和能力[8]。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學術梯隊,加強學術團隊建設,注重培養團隊主義精神[9]。定期組織研究生科研工作匯報例會,要求研究生對目前科研工作作出總結,并提出目前遇到的問題和下一步計劃。不僅對研究生科研工作完成進度起監督作用,而且對科研工作遇到的難題集思廣益。同時也增進導師和學生之間的友誼,增加團隊的凝聚力,促進學術團隊的形成和進步,提高研究生科研創新的能力。此外,為了從根本上改善研究生的學風學紀,建立一個嚴謹、勤奮、認真、負責的學習氛圍,要完善和健全學風建設相關的規章制度,要求老師學生嚴格執行。另外,積極構建競爭機制,強化導師指導小組的實際作用。研究生開展科學研究,并完成相關課題設計及寫作,多基于導師引導下進行,可見研究生開展科研工作與導師主導的科研項目息息相關[10]。一般而言,導師人格魅力、自身能力、學術水平、治學風格、個人修養等對研究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故必須要重視導師素質、能級建設。嚴格進行導師選拔,構建招生遴選機制,每年管理部門向學生進行導師問卷調查表發放,要求其定期開展學術研討會,強化與研究生的交流,并予以學術指導,拓寬研究生視野,強化實際操作技能鍛煉,培養其協作能力。
要想加強內科學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首先要重視學術基礎理論知識的積累,進而增強實驗研究能力。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1)明確科研理論,把握實驗技能。在研究生培養期間,務必要時研究生明確研究方向,掌握國內外現狀。考慮到內科學研究生的培養主要通過課題而進行,故在某一課題研究過程中,研究生必須要了解科學研究原理及實際方法,涵蓋課題選取、方案設計及實施等步驟,同時經由形象化實驗工作明確實驗技術[12]。故研究生選課后應從研究方向出發。針對在校理論學習而言,內科學研究生維持1年的時間,故在必修課選擇時應從未來研究方向出發,合理進行選修課程的選擇,同時兼顧純理論及實驗操作課程學習;(2)重視綜述書寫。內科學研究生待明確研究方向后,應認真查閱相關文獻,撰寫成綜述[13]。經由綜述書寫可促使其明確自身所研究內容現狀,基于此前提下提出自身設想,并于今后科研活動中進行驗證,及時發現學習問題,并予以改進;(3)重視科研課題選擇。基于導師引導下,內科學研究生應對研究課題選擇持認真態度,予以詳細設計,進行開題報告書寫[14]。為提高選題新穎性及創造性,應強化標書學習,進行全面性查閱,并對相關文獻進行復習,明確自身研究課題主要內容,強化理論及實驗操作準備工作;(4)構建內部有效學習機制。強化內科學研究生定期學習,重視其相互交流[15]。重視內科學研究生間的溝通與交流,構建共同學習機制,譬如可通過專題理論學習、座談、實驗室操作等形式進行,進而實現互相促進目的;(5)提高對外交流參加積極性,重視課題申報與研究工作的參與。內科學研究生應參加講座、學術會議等活動,重視對外學術交流,打好專業基礎[16]。明確臨床最新進展;條件允許下可出國學習,參加學術交流與學習活動,接受專業培訓[17]。同時,研究生應重視課題申報與研究工作,將理論付諸實踐,及時發現并解決實際操作中的問題,為今后科研工作積累經驗[18]。此外,內科研究生必須要樹立科學的學習、科研態度,增強自身培養逆向型思維能力,積極采用新型技術或手段調整策略,進行全新的探索,提高自身發現、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實事求是,敢于突破前人研究,并對醫學倫理持尊重態度,樹立科學的價值取向,促進醫學技術可持續發展[19]。
對國內外本專業相關的學術交流會要加以重視,便于擴大交流的同時了解本專業在各國新的研究動態和方向,擴大技術交流與合作,鼓勵研究生大膽向國內外專家發表自己的學術觀點,從而拓寬學術視野,啟迪智慧,提高創新能力。其次在研究生畢業課題進行到一定階段時,導師可以要求研究生定期對實驗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掌握課題進展,歸納課題成果,按照相關雜志期刊要求撰寫成文并發表,參加內科學專業為主題的研究交流會議,培養學生獨立完成課題研究以及撰寫論文的能力。同時,鍛煉學生的外語能力,隨著知識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發展,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興盛,研究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英語聽、說、閱讀、寫能力,才能融入到國際醫學界里,吸收先進的醫學知識,進行國際醫學交流,也是我國醫學衛生事業與國際接軌、不斷發展的需要。因此實際的科學研究教學中,建議學生學習背誦本專業優秀SCI論文,定期進行最新專業文獻的研究討論,組織學生參加英語學術交流講座,輔導學生撰寫英文文章,全面提高學生英語的聽、說、閱讀、寫能力以及專業英語能力[20]。
醫療衛生事業是個特殊行業,肩負著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的重任。它的服務對象是人。因此注重思想品德和人文精神培養在研究生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首先樹立正確的醫學、職業道德和人生觀。除了對研究生進行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培訓,還要從人文科學的角度教育研究生,以一種“大愛”精神與患者溝通,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還可定期開展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以談話交流、專題講座等方式對研究生進行醫德醫風教育;務必將醫德教育滲透到研究生的臨床實習、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等各個環節中。同時導師用長期積累的經驗陶冶教育研究生,使其理解人文道德精神的價值,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質、社會責任感、文化品位,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這對研究生的良好醫德、無私奉獻精神的職業道德和胸懷寬廣的人文精神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總之,研究生教育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層次、高素質、創新性人才的重任,直接影響我國的醫學事業的發展。隨著全球化體系的進展,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合作團隊,這種形勢使醫療科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研究生作為醫療科學的接班人,要求其科研能力與時俱進,所以對研究生的醫學教育在整個醫療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值得我們醫學教育者深入探索和思考,今后我們還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研究生培養模式,培養更多的優秀內科學專業的研究生,為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輸送高水平的內科學人才。
[1]岳國峰,陸美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課持續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4):333-336.
[2]劉仕勇,楊輝.醫學研究生臨床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1):51-53.
[3]吳立娟,宋曼殳,王友信,等.以轉化醫學理念指導醫學研究生培養[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10):1182-1183.
[4]王云,吳安石,岳云.麻醉科研究所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培養的探討 [J].中國病案,2011,12(9):62-63.
[5]劉同娟,馬向國.面向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生教學改革初探 [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89(1):150-151.
[6]趙順英.醫學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J].繼續醫學教育,2012,26(5):9.
[7]梁莉,丁彥青.八年制醫學生基礎階段科研指導方法的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6):1077-1078.
[8]梁世雄.科研型醫學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的心得和體會 [J].內科,2012,7(1):69-70.
[9]李忠玉,吳移謀,肖建華,等.淺析導師團隊建設與研究生培養質量[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J].2011,10(5):544-546.
[10]王培民,張農山.探討臨床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模式 [J].中國醫藥科學,2012,2(22):147-148.
[11]周健,李蕊,王磊,等.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與管理 [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1):140-142.
[12]張宏家,劉歐,李藝影.轉化醫學理念下的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2):157-158.
[13]肖榮,麻微微,肖義秀,等.預防醫學研究生科研實踐和自我學習能力培養淺析[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6):1148-1150.
[14]陳念,蘇維.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醫學研究生科研基本情況調查[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4,14(5):527-529.
[15]曹珊,白娟,劉紫陽,等.高等中醫藥院校提升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途徑探索與實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5):65-67.
[16]孟凡剛,劉崇,孔繁軍,等.專業型醫學研究生的科研創新精神培養[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4):2116-2117.
[17]陳琪,劉婭,葉運莉.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現狀與對策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12-13.
[18]劉利英,楊娟,倪磊,等.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建立[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6):1119-1120.
[19]王樹松,趙淑芳,宋光耀.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對培養醫學研究生科研思維的啟示[J].醫學與哲學(A),2013,34(8):78-79.
[20]秦彥文.談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J].中國醫藥導報,2012,9(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