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波 章曉鵬
1. 漢嘉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 310005;2. 上海建工二建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0
某辦公商業金融用房項目位于杭州市拱墅區,周邊環境復雜。工程基坑處于軟土地區,基坑南側、東側為雙蕩新村小區,南側緊鄰32幢居民樓、東側緊鄰27幢居民樓。雙蕩新村小區均為磚混結構,基礎采用沉管灌注樁,以⑨2粉砂層為持力層。小區路面下密布地下管線,分別為電信管線、給水管線、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基坑西側莫干山路為城市南北向主干道路,車流量較大;基坑北側緊鄰雙蕩弄,雙蕩弄北側為拱墅區體育大廈,設2層地下室,采用鉆孔樁基礎。
本工程設3層地下室,基坑開挖深度11.50~14.40 m,其平面尺寸類似1個80 m×30 m的矩形。基坑總平面見圖1。

圖1 基坑支護總平面示意
根據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場地土層分布從上至下分別為:①雜填土,②粉質黏土夾黏質粉土,④淤泥質粉質黏土夾黏質粉土,⑥淤泥質粉質黏土,⑧粉質黏土,⑨1粉質黏土,⑨2粉砂。
場地區域內主要分布2層地下水,上層地下水性質屬孔隙潛水,下層地下水性質屬承壓水。上部潛水主要賦存于填土層及硬殼層中,地下水位一般埋深為1.10~2.20 m。承壓水對本工程無影響。
1)基坑開挖深度影響范圍存在深厚淤泥質土,土性較差。
2)基坑主要開挖深度為11.50~14.40 m,開挖深度深。
3)基坑東側、南側為雙蕩新村小區,西側、北側為道路,周邊環境復雜。
根據本工程的水文地質、基坑開挖深度以及周邊環境對基坑位移控制的要求,圍護墻可選擇鉆孔樁加止水樁和地下連續墻組合形式。
地下連續墻既能擋土又能止水,具有抗彎剛度大、整體性好和防滲性好的特點。采用“兩墻合一”技術,能減小圍護體寬度,可充分利用用地紅線范圍內面積建造地下室。鉆孔樁加止水樁的圍護墻形式應用廣泛,技術相對成熟,在類似基坑的圍護中應用較多,經計算能滿足周邊環境對基坑位移的要求。該圍護墻形式造價相對較低,通過經濟性比較,比地下連續墻造價節省約300萬元人民幣,比較適合本工程[1-3]。
本工程可采用2道或3道鋼筋混凝土支撐圍護。采用2道支撐可節省造價約50萬元人民幣,并可加快施工進度。經分析,采用3道支撐比2道支撐可減少約10 mm的基坑位移。因本工程周邊環境比較復雜,周邊環境對土體的變形非常敏感,故決定采用3道支撐。在基坑尺寸較小的情況下,做強支撐桿件,具有很高的性價比。基坑剖面見圖2。

圖2 基坑典型剖面
基坑外采用三軸水泥攪拌樁止水。為有效控制基坑位移,坑底設置了三軸水泥攪拌樁坑底加固區。為優化工程樁設計,本工程底板頂至圍護樁邊,并與圍護樁作有效連接,利用圍護樁作為抗拔樁,節省了工程造價。
為解決本工程施工場地用地緊張的問題,加快施工進度,在第1道支撐上設置了棧橋(圖3)和材料堆場。為更充分利用坑外場地,將第1道支撐面標高設置為地面標高。

圖3 棧橋平面布置
支撐結合棧橋和施工堆場的設計,使棧橋區域支撐桿件既受水平力作用,又受施工荷載引起的豎向力的作用,受力復雜。水平力作用下支撐桿件的計算與常規支撐設計方式相同。施工堆場荷載為靜止荷載,支撐桿件的設計相對較為簡單。支撐結合棧橋設計時,由于棧橋荷載為動荷載,設計時需對棧橋荷載進行一定的簡化。常規設計思路是棧橋板按均布面荷載設計,而支撐梁按集中點荷載或線荷載的不同組合進行設計。施工荷載主要考慮挖土機、運土車和施工材料運輸車輛的荷載[4-7]。
考慮到本工程復雜的周邊環境,根據后澆帶的劃分,基坑開挖和地下室施工由東向西,按照A區→B區→C區順序進行。土方分層、分塊開挖,施工過程順利。
根據周邊環境監測資料,從基坑開挖至地下室施工結束,雙蕩新村小區各測點的最大累計房屋沉降量為12 mm。沉降量較小,且呈現整體下沉趨勢,房屋傾斜非常小。施工過程中未對雙蕩新村小區產生明顯影響,該小區在基坑施工過程中處于安全和受控狀態。
根據基坑深層土體位移監測資料,對普遍開挖深度處的各測斜孔累計土體位移進行分析,靠雙蕩新村小區側各測斜孔(CX1~CX4)累計位移為47.20~55.90 mm。鄰近道路側測斜孔(CX5、CX7、CX8)的累計位移為23.80~44.80 mm。主要是因為雙蕩新村小區房屋采用沉管灌注樁基礎,樁底以⑨2粉砂層作為持力層,基坑開挖對房屋產生一定的沉降,房屋的超載加大了基坑位移。CX6位置電梯井離基坑邊較近,設計時未對該處圍護剛度作重點加強,該處測斜孔累計土體位移較大,為49.80 mm。監測結果表明,本基坑的位移在安全和受控范圍內。
1)在周邊環境復雜、軟土深厚的3層地下室基坑中,采用鉆孔灌注樁加3道鋼筋混凝土支撐圍護,并結合坑底加固和棧橋的設置,可有效控制基坑位移,保證施工進行。
2)基坑鄰近建筑物時,應綜合考慮建筑的基礎形式和埋深,選擇合理的超載,分析建筑物和基坑的相互影響。
3)電梯井鄰基坑邊較近位置,設計時應綜合考慮電梯井深度,對該處的圍護剛度作重點加強。
4)將底板頂至圍護樁邊,并與圍護樁作有效連接,利用圍護樁作為抗拔樁,可優化工程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