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 譚穎 劉珍華
[摘要] 目的 觀察注射用復方甘草酸苷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及后遺神經痛的臨床療效。 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住院治療的帶狀皰疹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n=30,采用注射用復方甘草酸苷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和對照組(n=30,采用阿昔洛韋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兩組的止皰時間、結痂時間、止痛時間。 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達90%,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73.3%),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6.387,P<0.05)。觀察組的止皰時間、結痂時間、止痛時間均分別為(2.56±1.07)d、(3.23±0.85)d、(5.61±1.07)d, 對照組的止皰時間、結痂時間、止痛時間均分別為(4.32±1.12)d、(5.96±1.03)d、(8.93±1.02)d、 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結論 注射用復方甘草酸苷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及后遺神經痛具有較好的療效,值得推廣。
[關鍵詞]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復方甘草酸苷;阿昔洛韋
[中圖分類號] R752.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15-10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yclovir combined with Glycyrrhizin in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Methods A total of 60 in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30, Glycyrrhizin Combined with acyclovir) and control group (n=30,Glycyrrhizin),the efficiency rate, Blister stop time,the scab time, pain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3.3%)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x2=6.387, P<0.05). The check blister time, scabby time, duration of analgesia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Acyclovir combined with Glycyrrhizin in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have exact effect,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and it is worth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Herpes zoster; Neuralgia; Compound glycyrrhizin; Acyclovir
帶狀皰疹(herpeszoste)是皮膚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性皮膚病,多伴有明顯的神經痛,且皮疹消退后常會遺留神經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抗病毒、營養神經﹑減少疼痛、預防繼發感染、縮短病程、預防后遺神經痛是帶狀皰疹治療的關鍵[2]。糖皮質激素為常用治療方法,可抑制本病的炎癥過程和減輕神經節的炎癥及纖維化,減少神經后遺痛的發生,但使用不當易致病毒播散,加重感染[3]。復方甘草酸苷主要成分是甘草酸苷、甘氨酸、蛋氨酸,具有抗炎、免疫調節、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4]。阿昔洛韋是一種廣譜抗皰疹病毒藥,能與病毒DNA聚合酶結合,從而抑制病毒的復制,起到抗皰疹病毒的作用[4]。本研究旨在觀察注射用復方甘草酸苷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及后遺神經痛的臨床療效,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住院治療的帶狀皰疹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痛,排除1周內未系統用抗病藥物,未用糖皮質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劑治療者,排除不遵醫囑用藥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22~72歲,平均(51.4±8.6)歲。病程1~6d,平均(3.5±0.6)d。全部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其中觀察組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齡(52.3±7.4)歲。發病部位:頭面部15例、胸背部7例、腹部5例、四肢3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50.6±8.1)歲,發病部位:頭面部13例、胸背部10例、腹部4例、四肢3例。兩組入選患者的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endprint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抗病毒、營養神經、止痛等對癥治療,觀察組予注射用復方甘草酸苷(瑞陽制藥有限公司,規格為20mg/支,批號為12122816)60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1次/d,連用10d。同時聯合用阿昔洛韋注射液(湖北華世通潛龍藥業有限公司,規格為0.25g/支,批號為1211161)0.5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1次/d,連用10d,兩組治療前后分別檢查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并觀察并詳細記錄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3 療效評定[5]
痊愈:燒灼感和疼痛完全消失,皮疹全部或基本消失;顯效:疼痛基本消失,無新皰出現,皰疹大部分干涸、結痂;有效:疼痛減輕,皮損消退20%~50%;無效:疼痛末減輕,皮損消退20%以下或未消退,仍有新皰出現。
1.4 評價指標
(1)止皰:無新皰出現,原發水皰開始干涸;(2)結痂:皰疹全部干涸結痂。(3)止痛:疼痛消失或較前明顯減輕[6]。
1.5 統計學方法
對數據應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達90%,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73.3%),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6.387,P<0.05)。詳細見表2。
2.2 兩組止皰時間、結痂時間、止痛時間比較
觀察組的止皰時間、結痂時間、止痛時間均分別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細見表3。
2.3 用藥安全性觀察
觀察組出現惡心嘔吐2例、頭痛1例,對照組出現腰痛1例,惡心嘔吐3例,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均不嚴重,均未中斷治療。
3 討論
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導致的急性水皰性皮膚病,患者在神經分布區域有密集小水皰、刀割樣或燒灼樣疼痛,若治療不及時,易遺留神經痛,且難以治愈[6]。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HN)是指帶狀皰疹皮損消退后,受累區皮膚疼痛持續3個月以上,60歲以上老年患者PHN發病率高達50%~70%,持續時間可長達3~5年。以往臨床治療帶狀皰疹多在抗病毒治療的基礎上早期予以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控制神經性炎癥,但糖皮質激素不良反應較多,使其臨床應用受限[7]。
注射用復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苷、甘氨酸和蛋氨酸,化學結構類似于糖皮質激素,具有非特異性抗炎和抗病毒的糖皮質激素樣作用,可抑制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生長及繁殖,保護細胞膜完整性的功能[8]。還具有免疫調節、促進神經功能修復而達到止痛和預防后遺神經痛發生的作用[9]。同時注射用復方甘草酸苷還通過活化調節T淋巴細胞、及γ-干擾素誘導作用、胸腺外T淋巴細胞分化增殖作用而提高機體的抗病毒能力[9]。研究表明[10],應用復方甘草酸苷片治療48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有效率達95.8%,與傳統的解熱鎮痛藥比較療效顯著提高,且未見不良反應。
阿昔洛韋是核苷類抗病毒藥物之一,具有較強的抑制皰疹病毒的作用,是目前治療帶狀皰疹的常用藥物之一。阿昔洛韋利通過干擾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從而抑制皰疹病毒DNA的合成和復制[11-12]。
金藝儀[13]將127例帶狀皰疹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阿昔洛韋,觀察組聯合復方甘草酸苷,療程10d,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止皰、結痂和止痛時間都明顯短于對照組,且治療后觀察組的紅斑面積、糜爛面積、水皰數量和疼痛程度四項癥狀積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總有效率87.69%,也顯著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69.35%,進一步證實復方甘草酸苷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較好,可以更迅速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縮短病程,提高療效。
本研究觀察組將二者聯用,觀察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達90%,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與汪國慶等[14]報道的觀點是相符的,說明復方甘草酸苷和阿昔洛韋聯用治療帶狀皰疹具有協同效應,能明顯提高臨床療效。郭世俊等[15]將64例帶狀皰疹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應用復方甘草酸苷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對照組34例,單用阿昔洛韋治療。治療10d對兩組的療效進行評價,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率9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有效率65%,說明復方甘草酸苷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臨床療效顯著。本研究表3結果證實,觀察組的止皰時間、結痂時間、止痛時間均分別短于對照組(P<0.05),證實注射用復方甘草酸苷聯合阿昔洛韋二者治療帶狀皰疹及后遺神經痛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3-64.
[2] 陳健忠.復方甘草酸苷減少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臨床觀察[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0,17(3):220-221.
[3] 徐綱.阿昔洛韋單用與聯合小劑量糖類皮質激素治療帶狀皰疹療效對比觀察[J].農墾醫學,2012,34(5):422-423.
[4] 施桂泉,李銀元.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48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177-178.
[5] 吳國根.復方甘草酸苷片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療效[J].實用臨床醫學,2010,11(9):53-54.
[6] 裘字光.復方甘草酸苷針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90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0,45(12):927-928.
[7] 吉翔鵬.復方甘草酸苷聯合鹽酸伐昔洛韋、神經妥樂平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療效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0):497-498.
[8] 高婷婷,高慈.伐昔洛韋顆粒聯合復方甘草酸苷片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2):165-166.
[9] 劉偉.復方甘草酸苷聯合伐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2,33(17):3626-3627.
[10] 劉健,劉莉.復方甘草酸苷聯合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60例[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8):1059-1060.
[11] 郭曉霞.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療帶狀皰疹96例臨床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2):931-932.
[12] 王書忠,王忠芬,尹遜國.阿更昔洛韋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J].皮膚病與性病,2014,36(1):30-31.
[13] 金藝儀.復方甘草酸苷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年6月第28卷第6期:120-121.
[14] 汪國慶,李翠華,周芳.復方甘草酸苷片聯合阿昔洛韋片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0,27(4):389-390.
[15] 郭世俊.復方甘草酸苷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5):401-402.
(收稿日期:2015-04-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