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娟 王晴 施愛茹等
[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ICU內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產生的影響。 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共120例,將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入院之后給予一般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一般護理的基礎之上,完善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及治療效果。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98.33%)有明顯提高,VAP發生率(13.33%)顯著降低,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ICU內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降低VAP發生率,值得進行臨床推廣。
[關鍵詞] 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15-12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for patients in ICU. Mthods 120 cases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eatment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the patients were dividi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method,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general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general nursing and improve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The rate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the rate of VAP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98.33%)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rate of VAP (13.33%)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CU,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to nursing work,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AP, and it is worthy applying to clinical nursing.
[Key words] ICU;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Nursing intervention
在臨床上,早期沒有發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接受呼吸機輔助治療48h后出現肺部感染以及早期患有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接受呼吸機輔助治療48h后出現新的肺部感染均稱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1-3]。VAP是運用呼吸機輔助通氣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在延長患者住院治療時間的同時,也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4-8]。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護理干預對ICU內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護理效果,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共12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其中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干預之后,取得非常滿意的護理效果,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共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對象均在ICU內接受呼吸機輔助性呼吸治療。其中,尿毒癥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6例,心腦血管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7例,慢性肺病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65例,嚴重創傷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10例,藥物中毒2例。將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各6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20 ~ 78歲,平均(38.5±4.8)歲;對照組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19~81歲,平均(39.2±4.3)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呼吸機輔助機械通氣輔助性呼吸治療,行氣管插管,使用抗生素藥物,給與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的相關治療及營養支持治療,根據患者癥狀實施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對照組接受一般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護理干預。
觀察組患者接受一般護理的基礎上,接受護理干預,具體實施策略有:(1)對急救環境的管理,對急救病房的患者所采取的操作一般具有一定的侵害性,對患者身體影響比較大,因此必須要維持室內適宜的溫度以及濕度。如果具備一定的醫療條件,可以對室內的空氣進行層流凈化。保持室內的溫度在一定的范圍,在22℃左右,保持室內的空氣濕度在50% ~ 60%之間。對急救實驗室應該定期進行細菌學檢測,并進行定期的消毒。(2)管理醫護人員,ICU室內的醫護人員必須要具備熟練的無菌操作技術,應該具備高度的防范意識。對ICU患者必須要實施陪護制度,人員應該做好自身的清潔工作,在手術時應該使用口罩等工具,ICU人員必須要嚴格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3)對呼吸機管路的管理,呼吸機管路中容易受到細菌的侵蝕,容易繁殖出大量細菌,造成呼吸的污染,嚴重時會使得患者患上吸入性肺炎。呼吸機管路中的冷凝水屬于污染物質,在使用管道時,必須要保證冷凝水在管道的最下端,并對其進行實時監測,及時傾倒其中的污染物。(4)做好吸痰工作。患者的吸痰功能受到影響,容易有污物污染呼吸道,影響到通氣的效果。當護理人員聽到患者呼吸有痰鳴時,則必須要及時給與吸痰措施,及時監測患者的呼吸功能情況,同時觀察患者的心率以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確保可以做到及時吸痰。(5)對氣道進行濕化。氣道保持濕化,能夠降低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同時可以有效促進呼吸道的通暢。其主要原因在于,氣道的濕化可以有效稀釋痰液,有助于患者咳出痰液,當氣道濕化程度不足時,患者氣道中容易產生痰塊,影響到咳痰效果,甚至會堵塞氣道,嚴重時引發患者窒息。(6)對患者的體位進行護理。呼吸科的患者一般采取頭高腳低的體位,頭部應該抬高20°~30°左右。實際的護理工作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患者的體位,維持患者的舒適感,減輕患者的身體負擔。(7)加強患者的營養支持。呼吸機輔助的患者容易有營養不良的情況發生,嚴重時會影響到患者各器官的功能的發揮,造成損害。因此,必須要保證患者具有充足的營養,需要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以及高營養的食物。對于不能自主進食的患者而言,可以采取鼻飼法,選擇營養充足的流食,從管腔較小且不易堵塞的胃管進食。在鼻飼之前必須要對患者進行充足的吸痰,患者應該行半臥位。(8)對患者的口腔進行護理。患者口腔內有比較多的細菌,應該做好清潔工作,降低細菌的數量,進而減少患者發生細菌感染的幾率。endprint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60例患者護理干預后,護理滿意率(98.33%)明顯高于對照組,VAP發生率(13.33)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引發機械通氣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一般認為患者的口咽部位細菌是引發肺炎感染的主要感染源。患者接受長時間的通氣,會降低患者的氣道防御功能。同時,行氣管插管的患者,在插管的表面會有分泌物滯留,引發誤吸,造成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9-11]。
對機械通氣的患者必須不斷加強護理干預,提高護理的水平,可以從管理ICU環境、呼吸機管道以及呼吸道等方面,來加強有效預防,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在治療前必須要對患者詳細介紹呼吸機的使用方法,對患者在呼吸機操作過程中應該接收到的防護措施進行重點強調,并說明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癥狀[12-16]。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可能會感受到的變化進行說明,并提出可以采用的應急措施。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降低患者的焦慮情緒。對機械通氣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中醫認為人的精神狀態與機體的臟腑氣血密切相關,人的情志活動與臟器的功能密切相關,凡是精神飽滿、心胸開朗的患者,療效一般較好,而出現焦慮情緒的患者治療效果則較差。因此,護理人員應該關心體貼患者,多和患者交談,及時了解患者的思想狀態,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
綜上所述,對ICU內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降低VAP發生率,值得進行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紅梅,王利,劉芳菲,等.ICU患者預防VAP相關護理操作執行情況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1,26(13):85-86.
[2] 何桂霞,胡春麗.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致病因素和護理干預措施[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2):424-425.
[3] 楊秀玲,郭紅,周霞,等.應用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預防體外循環術后患者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11):178.
[4] 張艷麗.ICU內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原菌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8):75-76.
[5] 龔光明,陸俊國,李桃,等.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預防控制進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1):5375-5377.
[6] 陸曉燕,王玉宇.鎮靜喚醒聯合早期功能鍛煉的護理策略在ICU機械通氣患者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8):2566-2567.
[7] 張旭霞,賀亞寧,鄭麗華,等.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干預措施研究[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12):1140-1141,1144.
[8] 劉志梅,宋代坤,高小霞,等.集束化護理干預體系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刊,2010,12(1):142-144.
[9] 張譯文,胡必杰,高曉東,等.綜合干預措施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病率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2):1688-1689,1697.
[10] 杜君威,楊麗珍,侯秀剛,等.加味香砂六君子顆粒對肺脾氣虛型肺炎喘嗽患兒的療效觀察[J].中醫藥信息,2013,30(2):52-53.
[11] 周軍,趙斯靜.150例肺炎患兒應用思密達防治阿奇霉素胃腸道副反應療效及護理[J].廣州醫藥,2010,41(1):75-76.
[12] 謝曉穎,吳建萍,徐宏坤,等.腎移植術后巨細胞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早期治療和護理[J].哈爾濱醫藥,2013,33(4):330-331.
[13] 曾莉,岑瓊,胡波,等.ICU機械通氣患者實施護理程序化管理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5):13-15.
[14] 宋維娜,宋桂芳,倪麗,等.建立人工氣道機械通氣患者的護理干預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2):190-192.
[15] 黃美珍,劉志燕,李君,等.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價值[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5):289-290.
[16] 田春梅,李德保,段愛君,等.人工鼻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觀察與干預效果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5):3153-3155.
(收稿日期:2015-05-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