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英 劉玉惠
[摘要] 目的 對照分析兩種護理方式配合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臨床效果。 方法 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56例病理性黃疸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與對照組26例。治療組給予綜合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兩組均配合藍光照射治療。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治療后1、3、5d血清膽紅素水平變化;患兒家屬滿意度;不良反應發生率。 結果 兩組治療前血清膽紅素水平變化比較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1d、3d、5d血清膽紅素水平變化比較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與治療組滿意率為84.6%(4/26)和96.7%(1/30),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x2=10.416,P<0.01)。對照組與治療組出現不良反應率為38.5%(10/26),10.0%(3/30),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x2=6.330,P<0.05)。 結論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配合藍光照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綜合護理,可以改善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臨床應用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綜合護理;常規護理;藍光照射;滿意度;膽紅素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15-13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kinds of nursing with Blu ray irradiation treatment of neonatal pathological jaundice. Methods 56 cases of pathological jaundice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February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with 26 cases and treatment group with 30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two groups were matched with Blu ray irradiation therapy. The changes of serum bilirubin level in 1, 3, 5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family satisfac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hanges of serum bilirubin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The changes of 1, 3, 5d in serum bilirubin levels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4.6% (4/26) and 96.7% (1/30),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x2=10.416, P<0.01).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of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ere 38.5% (10/26) and 10% (3/30),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x2=6.330,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Blu ray radiation therapy plus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serum bilirubin in patients,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Neonatal pathologic jaundice; Integrated nursing; Routine nursing; Blu ray irradiation treatment; Satisfaction; Bilirubin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是兒科常見疾病,是在新生兒期血中膽紅素濃度升高造成的皮膚及鞏膜等黃染的現象,少數患兒會出現膽紅素腦病,損害神經,嚴重者造成新生兒死亡[1-2]。臨床多進行給予藍光照射治療,在此基礎上加強護理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康復中可起到重要作用[3]。為了提高臨床效果,本組分析我院自2013年3月~ 2014年2月收治的56例病理性黃疸患兒,采用綜合性護理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效果,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匯報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endprint
1.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56例病理性黃疸患兒。其中男31例,女25例。入選標準:均符合實用新生兒學中所載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Rh溶血病;先心病;肝、腎、肺等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者。體質量2500~4300g,平均(3200±320)g。病程15h~29d,平均(50.5±4.2)h。足月37例,早產19例;陰道順產42例,剖腹產14例。患兒臨床表現為間接膽紅素增高,血清膽紅素水平>220.6?mol/L。56例入組患兒均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均簽屬知情同意書,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56例患兒均給予常規治療 ,補充鈣劑及維生素B、預防感染,口服茵梔黃口服液、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等。兩組均給予藍光冷光源間歇照射,分別與晨起、午后照射,2次/d,6h/次,兩次照射時間需間隔6~8h。按照隨機數字法將56例患兒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護理內容包括按照醫囑給藥進行治療,常規營養治療,常規巡視,觀察患兒接受藍光治療后的病情變化,如有不良反應及時向主治醫師匯報。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綜合護理。
1.2.1 藍光治療期間護理 本組采用間歇性藍光治療,治療期間患兒會有不同程度地失水,因此治療期間應給予母乳喂養,適當補充水分。適當地母乳喂養不僅能保持水分供給,防止脫水引起發熱、血液濃縮等。同時也能保持水電解質平衡。
1.2.2 水療及撫觸護理 水療護理即在專門的浴室由經過專門培訓的護理人員為患兒進行沐浴。沐浴時間為每日上午,通過沐浴將患兒皮膚表面的污染物,如奶漬、嘔吐物、汗液、尿漬、糞便殘留物等清潔掉[5]。水療后對患兒進行撫觸,撫觸時室內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同時可以放一些輕柔的音樂相伴,撫觸及水療時需家屬在旁邊陪伴[6]。
1.2.3 健康教育 對于出現病理性黃疸的患兒,需對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進行藍光治療前,需告之患兒家屬患兒病情,治療方法,治療過程中取得的階段性效果以及治療過程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每個家屬都需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導患兒家屬按照醫囑對患兒進行喂養和護理,同時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健康教育的方式除了單獨溝通外,還可以進行宣傳手冊放發,知識講座,患兒家屬交流等多種方式進行[7]。通過健康教育使患兒家屬能夠配合醫療機構對患兒進行全方面的綜合護理,從而有效促進患兒的恢復。
1.3 滿意度標準
我院自行設計問卷,評估護理干預效果10分為滿分。>9分為非常滿意,6~9分為滿意,<6分為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治療后1、3、5d血清膽紅素水平變化;患兒家屬滿意度;不良反應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清膽紅素水平變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1、3、5d血清膽紅素水平變化比較,對照組血清膽紅素水平顯著高于治療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滿意度評價比較
對照組患兒家屬的滿意率為84.6%,治療組滿意率為9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0.416,P<0.01)。見表2。
2.3 不良反應
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10例,發生率為38.5%,治療組出現不良反應3例,發生率為1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330,P<0.05)。
3 討論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的多發性疾病,其發病原因與新生兒代謝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有關,易導致膽紅素在體內蓄積,如果沒有積極有效地治療措施,則膽紅素無法有效排泄而致膽紅素腦病,嚴重威脅新生兒的生命及遠期預后[8-9]。藍光治療可以迅速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預防膽紅素腦病。且治療時簡單易行,適用于臨床治療[10-11]。但單純藍光治療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如皮疹、哭鬧、腹瀉等,運用合理的護理方式可有效緩解患兒的不良反應,并提高藍光治療的效果[12-13]。
本研究中兩組患兒治療后1、3、5d血清膽紅素水平變化比較,對照組血清膽紅素水平顯著高于治療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藍光照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綜合護理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可以有效改善患兒的血清膽紅素水平。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10例,發生率為38.5%,治療組出現不良反應3例,發生率為1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在藍光照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綜合護理能夠顯著減少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水療撫觸、音樂等護理方式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14],研究表明,撫觸護理在新生兒黃疸中的運用有利于新生兒的康復,但撫觸時間目前尚無定論[15-17]。本研究中對照組患兒家屬的滿意率為84.6%,治療組滿意率為96.7%,治療組患兒家屬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本組在藍光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綜合護理,通過藍光治療期間護理、水療及撫觸護理、健康教育護理等進行綜合護理,能有效改善患兒的血清膽紅素水平,減輕藍光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同時有效提高患兒家屬滿意率,具有臨床應用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廖亮榮.口服茵梔黃顆粒及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研究進展[J].內科,2013,8(1):75-76.
[2] 王吉勝.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病因及影響因素觀察[J].安徽醫學,2013,34(5):613-615.endprint
[3] 田華.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護理體會[J].河南醫學研究,2014,23(6):139-140.
[4] 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實用新生兒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73-278.
[5] 何池英,樊桂英.游泳和撫觸對新生兒黃疸以及生長發育的影響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2,19(3):415.
[6] 蘇萍萍,唐桂芬,莊麗萍.新生兒游泳對新生兒體質量及黃疸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1):27-28.
[7] 南慧梅.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臨床治療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3,7(2):266-267.
[8] 譚連絲.98例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3,11(6):86-87.
[9] 岑選雄.新生兒黃疸209例病因分析及防治[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9):250-251.
[10] 杜琳.間斷及持續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臨床療效分析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3):317.
[11] 王盛枝.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藍光照射治療依從性的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7):662-663.
[12] 曾國華.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3):143.
[13] 陳細香.新生兒病理性黃疸84例相關因素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3,42(7):888.
[14] 蔣宏.撫觸加水療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0,7(8):1-2.
[15] 王偉恒,李曉云.不同時長的撫觸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光療效果的影響[J].福建醫藥雜志,2014,36(1):153.
[16] 孫紅芹.新生兒黃疸應用藍光治療效果分析及不良反應臨床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3):33-34.
[17] 李明新,陳維捷,陳偉霞.探討短時多次藍光照射對新生兒黃疸治療的有效性[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4):69-71.
(收稿日期:2015-04-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