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劉映映



在這物質橫流的社會,“公益”這個名詞,感覺與我們相距甚遠。總有人覺得做公益是有錢人的事,與咱老百姓沒有半點關系。殊不知,“公益”實際上是一個動詞,有行動才叫公益。公益不單單是簡單地呼喊口號,抑或是捐點錢物。一個暖心的微笑,有時候就是一個公益標志。一次簡單的分享,有時候就是一場公益的行動。在愛咖啡聯盟的這個群體中,有不少店主用咖啡廳這一獨特的社交平臺,讓公益文化走進群眾,接近群眾,推動公益活動落地到百姓生活的周邊,他們擁有一個同樣的名字:公益咖啡。
喝咖啡是一種消費,在“舒窩”是一種公益
不少人說,“公益”只是一家咖啡店的附屬品,咖啡店才是其運營的根本。然而,一家坐落在中山小欖江邊上的咖啡館,卻顛覆了公益咖啡給予我們的印象。這個叫“舒窩”的地方,給我們演繹了什么叫做:“一切為公益,一心為公益”。“舒窩”一共有三層,每一層都有其獨特的公益使命。
三樓作為“公益廚房”,定期舉辦公益烹飪、公益烘焙等活動。制作的成品會贈送給當地特殊困難家庭或進行義賣,義賣所得全部用于公益事業。二樓設有“公益書吧”,定期舉辦讀書會,倡導低碳閱讀的理念,希望拇指一族們放下手中的手機、電腦,靜心閱讀,深入閱讀。同時還舉辦各種主題沙龍,培養大家樂于分享的風尚。一樓則被打造為公益咖啡廳,用商業智慧發展公益事業,用咖啡作為一個載體,在宣揚咖啡文化的同時,倡導公益文化。咖啡廳的營收所得利潤50%捐贈給中山小欖當地的公益組織“創益菊城”,用于其行動內95個子項目的運行。
咖啡店內甚至還設有5款公益飲品,對應特定的五個公益項目。文明養寵物推廣計劃、困難青少年關愛活動、企業小候鳥輔導班、關愛獨居老人活動、地貧兒童關愛活動,每賣出一杯,“舒窩”將對應給該公益項目捐贈5元。
咖啡廳店面還向有意愿、有工作能力的就業困難人士提供崗位,給予他們一個自食其力、自立自強的平臺,打造一個創業實訓的基地。在“舒窩”的幫助下,了解咖啡文化,繼而愛上咖啡,最后成為專業咖啡師,甚至在國際賽事中獲獎的年輕人不在少數。那些曾經終日無所事事,被看做邊緣少年的人,在這樣的幫助下,得到脫胎換骨的改變,這何嘗不是一種公益呢?
此外“舒窩”以每場300元的低廉租金,吸引顧客,增加收入。當然,這租金也劃歸為公益基金。總而言之,這座不起眼的三層建筑,從上到下、從里到外都與公益緊密相連,煥發著家的溫暖。
“舒窩”的負責人羅先生說:“我們希望倡導一個正確的公益觀,告訴每一個顧客,公益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捐資捐物只是其中最為直觀的一種。在其他咖啡店里喝杯咖啡、吃塊蛋糕只是一種消費,在舒窩就變成了公益。”
該喝的咖啡照樣喝,該點的蛋糕照樣點,舒窩并沒有在咖啡、蛋糕的收益上增加一分一毫,這些捐款的來源是 “舒窩”的利潤。唯一不同的是,顧客參與其中了,每一個客人都在充當一個公益踐行者與傳播者。 舒窩的使命不是要依靠咖啡賺龐大的資金,然后投入于公益事業。而是在憑借自身的能力,力所能及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同時,以咖啡廳為一個載體,用最生活最本真的方式潛移默化地讓公眾了解公益、支持公益繼而踐行公益!
眾籌咖啡廳股東合力拯救五歲淋巴癌女孩
如果說,“舒窩”公益咖啡是用盡一切可以用的資源去推廣公益、踐行公益的話。那么這家由108位來自各行各業的愛咖啡人聚集在一起,以眾籌方式籌辦的“夢享家咖啡生活館”可以說是用另一個更為宏觀的角度去理解公益,分享公益。
90后合伙人王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說到:“公益的定義是廣闊而客觀的。大公司每年捐贈龐大數額的款項是公益,頂著烈日在街頭義賣義演是公益,小學生把省吃儉用攢下的壓歲錢投入捐款箱是公益,在我們看來,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把快樂與他人一同分享也是一種公益。不要因為公益的崇高性而把公益放得很高很高,其實我們身邊就可以有公益。”
“夢享家”之所以被稱為夢“享”家,是因為它承載著108位老板對咖啡生活館:追逐夢想、分享快樂、賓至如歸的寄望。希望它≥咖啡館,就像叮當貓的百寶口袋,小小的面積中卻可以添加豐富多彩的內容。館內定期舉辦紅酒、旅游、電影、英語等多個不同領域的分享沙龍。給大家一個分享交流的平臺,分享心得,分享快樂。用一種分享的方式,去傳遞一種正能量,宣揚一種“自公益”的理念。
“夢享家”的周年紀念日是4月1日,這個每個人都可以盡情兒戲的日子,他們選擇了做一件認真負責的事,一件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的事。在試運營的第一個月,股東們從網上得知一名中大女研究生患有重癥肌無力,卻沒有能力支付藥費。經過股東會議商量后,把營業初期半個月的收入捐給了她,希望盡一點微薄之力。
古語有云:“勿以善少而不為”夢享家卻“觀小而為善”用心發現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創始人之一的林先生經朋友介紹,關注到新快報天天公益的欄目,在這之中有許多溫暖個案,當中的主人公都急需這樣或那樣的幫忙。
“把運營收入捐出去”的想法再一次出現,這個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眾人的響應,所有合伙人一致同意。經過甄選,最后夢享家咖啡生活館選擇了一位被母親離棄而且還不幸患上淋巴癌的5歲女孩進行捐助。夢享家的相關負責人說:”創辦這個咖啡館的初衷是希望借助搭建的平臺,幫助落單的青年建立社交圈子。然而,漸漸我們便發現,在這個圈子里,做公益是我們永恒的話題,我們期望通過自身影響力的擴大,把參與公益這樣的理念傳播給更多的人。在維持咖啡店的基礎運營的基礎上,盡最大的力量去做公益。”咖啡生活館的定義大概就是把咖啡融入生活,把公益融入日常的點滴之中。如細碎的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
SUGAR音樂咖啡館:用音樂撫慰困境中的人
作為一家以音樂為主題的咖啡館,SUGAR選擇用最熟悉的方式去開展公益活動。在為咖啡店吸引更多顧客的同時,也更好地詮釋“公益在身邊”這一句話。
要說這家咖啡館與其他傳統咖啡館有什么區別?大概就是時常會飄蕩出或歡快激昂或動人悱惻的ONline樂聲。與其說是咖啡館,更像是一個音樂練習室,一個吉他訓練班。定期舉辦的免費吉他課程,給音樂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培養樂器演奏人員,為公益義演提供人才。同時,定期會舉辦公益烘焙活動,所做的曲奇點心全部義賣。義賣所得用于購置吉他、音樂書籍等,培養更多的音樂人才,繼而舉辦更多的音樂義演活動。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募捐款項。在SUGAR音樂咖啡館,公益不再是單方向的給予,而是一個循環式的互助過程。
SUGAR音樂咖啡館肩負公益的使命,這與負責人覃先生有很大的關系,他除了是咖啡店主以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星啡公益促進會秘書長。這樣一個特殊的身份,促使他擁有對社會深厚的責任感,對公益事業由心而發的使命感。覃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說:“相比起物質上的公益行為,我們更傾向于精神上的。我們希望我們可以用音樂給處于困境中的人送去鼓勵,同時播撒公益思維的種子,讓更多人成為我們當中的一員。”SUGAR音樂咖啡館除了定期舉辦免費的吉他課程培養義演人員、定期舉辦公益音樂會以外,還免費提供場地,用于推廣各項公益項目。
許多的咖啡館加入公益的元素,往往會提高其自身的信譽,繼而提高營業額。當被問到公益的元素是否可以幫到咖啡店盈利時,覃先生說到:“與其說公益元素可以提高咖啡店收益,不如說公益使得人生的營業額上升。”
覃先生表示,不同的公益咖啡都有其獨特的做法,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極致。然而,既然做公益就不要想著賺錢,不計成本地付出人力物力,不惜占用營業時間來舉辦公益活動,耗費心力不收回報地培養音樂人才沒有任何一點是可以讓你賺到錢的。但是你賺到的遠比你想象的要多。
儒家鼻祖告訴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家里的老人常跟我們說:“施比受更幸福”。公益思維自古以來就有,公益咖啡只是在傳統的公益視野中跳出來,用一種更為新潮更為符合社會發展的方式去呈現。咖啡這一獨特的文化符號,自進入人們視野開始就被賦以時尚優雅的標簽,它以其獨特的魅力游走于各個不同的領域當中。愛咖啡聯盟也將繼承咖啡這一特性,積極推動咖啡廳社群的跨界整合,為咖啡文化的傳播盡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