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曉峰++譚慶云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jīng)》二十五章
對于天、地、人、道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先賢老子已給出我們周詳?shù)慕忉?,他認為:道的存在是先于天地而生,周行而不殆的;道為萬物之源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雖然道是超然無形的、甚至有些虛幻的,但確確實實左右著萬物生滅變化,是冥冥中存在的規(guī)律,任何天、地、人都在其統(tǒng)轄之下。作為萬物精靈的人亦不可逾越、悖逆它,萬物發(fā)展復(fù)歸于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學(xué)的精髓,是古代文化的瑰寶,直至如今他的思想仍舊熠熠生輝,如人生征程中的一座燈塔,在迷途的夜里指引著人們前進。
書法家謝金龍的“道法自然”以其自身多年的修行、體悟?qū)⒗献舆@種哲學(xué)精髓在黑白宣紙間潑灑得淋漓盡致。
謝金龍先生多年鉆研易學(xué)、文學(xué),對醫(yī)學(xué)、儒、釋、道有很深的涉入,他認為,江河自然自高流低趨向大海,潮汐漲落有時,春華秋實有時,晝夜更替、日月星辰有時……知曉了這些我們就了解了自然;羊八井地?zé)岚l(fā)電,三峽蓄水發(fā)電,草原上的風(fēng)能、沙漠上的太陽能的利用都是我們在利用自然;筑橋修路,疏通河道,開鑿運河等,這是在改造自然;四大文明古國的發(fā)源地埃及的尼羅河流域、中國的黃河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古巴比倫的底格里斯河及幼發(fā)拉底河流域證明了自古以來,人們就懂的傍水而居,這即是順應(yīng)自然。謝先生這種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順應(yīng)自然的理論是“道法自然”的具體運用和最好的詮釋。同樣治水,鯀采用圍堵的方法,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勞作多年洪水越治越濫,最終無功而返;而禹卻是因勢利導(dǎo)的去疏通,最終成為閃耀千秋的治水功臣。
回到謝金龍先生筆下的書法作品上,他的“道”是綻放生命力的神來之筆,用傳神的意像闡釋出了道所蘊含的深遠意境。謝先生點劃落筆處,儼然一清癯矍鑠的得道行者躍然紙上:有首、有身、有腳,峨冠高髻,長袖博帶飄飄,腳底如騰云駕霧,御長風(fēng)而向前——謝先生筆下的“道”如瀟灑行進在大道中的哲人,在人生的征途中,形色匆匆地奔向遠方。然而這行進的人的脖子上被套上了一記枷鎖,讓他并不能天馬行空,任意所為了。這一鎖無形中給行進中的人以誡示?!暗馈敝械囊恍睓M即是傳說中的達摩利斯之劍,它橫亙在天,順?biāo)卟龢s,逆它者亡衰。這個道向賞讀傳遞出所謂的“道”就是凡事萬物都有道,都有一定的規(guī)則,必須“循道”。
自古及今,尚有人對“道”缺乏認知。首先是不知有“道”,既然不知“道”,也談不上守“道”了,做出一些違反常理的事情來。山中的林木被盜伐一空的多年后狼的蹤影消失了,村民感慨山豬泛濫了,一個晚上將能將幾畝辛勤勞作種植的玉米或者紅薯全部啃咬一空;及到夏天,河里出現(xiàn)斷流,方圓幾里之外都沒有水吃。這個發(fā)生在現(xiàn)實中的最常見的生態(tài)災(zāi)難告誡人們:自然是有“道”的,必須循著這個“道”,才會有好的結(jié)果,打破,甩掉了那個看不見的約束,為所欲為的去忤逆“道”,必將受到自然懲處。
無知不為過,讓人惋惜不已的是明明知“道”、既聞“道”,反而做出些背“道”而馳的事端來,這樣的范例在生活中太常見了。搶掠燒殺、暴貪狂斂之徒待到面對四方天井身陷囹圄之時,他應(yīng)該慨嘆當(dāng)初忘記懸在頭頂上“道”的那把利劍了。
但凡書寫,“道法自然”由于其中蘊含著深遠的意義,這四字幾乎是所有人的選擇,各式字體、各樣字形的“道法自然”隨處可見。謝金龍深諳“道”的博大精深含義,對于失“道”枉為之人深惡痛絕,在“道”的書寫上他是有過琢磨的,因而謝先生的筆下的“道”意被寫活了,越是欣賞,越是趣理無窮。
法是用來制約,束縛人的。謝先生的“法”更像是一個拿著繩索掌管你命運的人,“法”字左半邊的人首、腹、身清晰可見,右半長跪著的亂紀之人被依法綁了、“法辦了”。
南朝齊的書法理論家王僧虔在其《筆意贊》中有語:“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zhì)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謝金龍先生的“道法自然”“融通四?!钡茸髌?,其中沁透出的這種神形兼?zhèn)涞囊馊な瞧鋾ǖ囊淮筇攸c。他用心寫“山”,落筆之處,山石巍然屹立,峰巒綿延不絕;他潑墨寫“水”,水勢浩蕩奔流,一瀉千里;他專心寫“孝”,長幼互相依偎,愛心彰顯無遺;他傾力寫“馬”,嘶鳴長嘯,其馬飛揚;他揮灑寫“龍”,蛟龍出海,游走在天;他屏氣寫“神”,下筆如有千鈞之力,筆鋒回轉(zhuǎn)間長歌善舞、恣肆揮灑,收勢雋秀挺拔,蕩氣回腸。整字如亭亭玉立的觀音,集柔美、陽剛于一身,寫出了“神”的威嚴、詭秘和圣潔,神力無邊!
除了形神兼?zhèn)?,意趣深遠之外,謝金龍先生的筆法、結(jié)字、章法也別具特色。謝先生寫 “道法自然”下筆如疾雨錘打芭蕉,點畫、線條無論是頓駐間還是牽連提勾、橫豎彎折滲透出錚錚鐵骨而鏗鏘有力。四字“道”“法”“自”“然”無論哪個字單獨拆開來欣賞都字字珠璣:中鋒、側(cè)鋒用筆,筆力遒勁,虛實陰陽轉(zhuǎn)換順勢流轉(zhuǎn)。四字聯(lián)結(jié)欣賞,布局章法合理,一氣貫通,氣勢如虹,顯露出無與倫比的大氣。
“道法自然”中的“道”中部起點,第二筆斜插,走字底承載整個字體,上狹下寬保障整個字站得直、立得穩(wěn);“法”字左半三點成一豎線,右半部有斜筆藤繞,但豎橫為主骨,骨架矗立——字正;“自”起筆頭小,下延后寬綽,講求結(jié)字的變化;“然”字結(jié)字左右趨向?qū)ΨQ,下部稍寬,保證了對稱之美,又照顧到字的穩(wěn)定性。關(guān)于結(jié)字,謝先生有自己的見解:他說自己寫字要橫平豎直,要能上得了墻面(功夫不到的話,字寫的時候貌似感覺正了,待裝裱之后掛到廳堂之上發(fā)現(xiàn)字倒了!)?,F(xiàn)在科技發(fā)達了,自己的字拍完照,放大多少倍,看到總是能經(jīng)得起檢驗、立得住腳的。
“道法自然”欣賞之余,體悟最深的莫過于循“道”了,遵從自然及社會的規(guī)律了。“桔生淮南則為桔 生于淮北則為枳”,即是自然規(guī)律,為世人所共知。企圖在北方種出菠蘿香蕉那是可笑的想法和行為。北方某城曾有位顯赫之人,一聲令下,挖掉路邊的槐樹,從南方大批購進高大的椰子樹種植,過了一個冬天全死了,成了一大笑談。在古代、甚至在現(xiàn)在的某些偏僻的小地方,仍然能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在這些地方的人有著傳統(tǒng)樸實友善的美德,恪守著一脈相承下來的訓(xùn)誡,才成就了天下大同、其樂融融的一片祥和的社會景象。
循“道”和“德”密不可分,博大精深的漢語言將“道”與“德”聯(lián)結(jié)成了一個詞,自古人們已經(jīng)明白茍無“德”、喪“德”,便不會有“道”、循“道”。在古代歷史上的暴君例如夏桀荒淫暴虐,周厲王橫征暴斂、魯莊公時代的慶父貪婪殘暴首先是失德——將操守完完全全地拋棄了,做出了禍國殃民的,遺臭萬年的惡行。
德行的修造不是一日、兩日所能成就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字如其人,畫由心生,謝金龍“道法自然”充分折射出他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根本:凡事都有其自然法則,我們要景仰愛戴自然,要體恤遵從自然,切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逾規(guī)越矩,否則必將受到應(yīng)有的懲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