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佳斌
電子商務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及應用
文|徐佳斌

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有效的運用電子商務不僅能提高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程度,還可以降低農產品交易成本,擴大交易范圍,從而推進農村的經濟發展。文章從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入手,并詳細分析了電子商務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推動電子商務在農業經濟發展的應用。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基礎地位,在電子商務逐步普及的情況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流通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已經是迫在眉睫。電子商務有利于推動農業的生產和銷售,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是新農村建設的助力器。通過電子商務的運用,可以發現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農業在我國是一個傳統行業,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季節性強、產品標準化程度低且具有較大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諸多問題存在:
農產品技術含量較低,農民不能保證產量和質量。加上市場競爭不規范,產品進入市場組織化程度低,嚴重影響了農村產業的收入與效益。
農產品產量遞增并不理想,產量時高時低,無法保證農民的收入。但是,農產品總會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如:洪澇、旱災等自然災害,會造成農產品產量下降。與此同時,農產品在近幾年都是處于低價運行的狀態,價格也不穩定,由此還出現了增產減收等不良趨勢。
我國的農村資源豐富,但是人口多,資源少。因此,按照我國現有的生產技術水平和人均資源占有量,合理的農業勞動力數量較少必然就催生了農村的剩余勞動力。農業生產技術進一步提高,農業所需勞動力卻在減少,這樣就不利于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全面提高。
農村地區的交通不發達,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不利于企業的信息傳遞。農民靠經驗來進行生產活動,致使農業市場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現象。
農民整體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于農村來說,學生的人數逐漸減少,很多學校都在進行合并,這樣就使得學生家與學校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有的學生初中沒畢業就在家待業了,這一情況就造成我國農民缺少基本的文化知識,勞動效率也難以提高,隨之相應的接收和應用信息的能力也較差,影響了農民致富。
農村網絡設施建設還很薄弱。由于政府財政投入不足,農村建設網絡通信基礎設施費用又較高,加上企業建設不積極,這些因素都導致當前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農民對高速發展的電子商務接觸較少,更無法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去,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所以,完善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已刻不容緩。
農產品的流通費用降低。電子商務平臺的產生,便于生產者快速、直接的了解市場信息,從而有利于生產出質優價廉的農產品,也避免了因過剩而導致不必要的附加成本等。用電子商務中介代替傳統的中介,能節約大量的成本、詢價議價成本等在各種交易成本和因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各種不可預測的成本。
農產品銷售渠道更寬。通過建立網上服務平臺,可以更好的開展農業電子商務服務,從而實現農產品生產與交易的規模化、快速化與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電子商務能促使各類市場主體處于平等的地位;另一方面,能提供一種嶄新的農業銷售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市場參與各方進行直接交易,中間的損失降低了,也增加了交易渠道。
信息服務功能得到完善。從當前情況看,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同時加強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健全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可以有效地加速農業信息的流通。除此之外,發展電子商務功能還能使各類信息市場共享,根據市場需要情況及時組織生產,由此可以避免因市場的巨大波動帶來不必要的損失以及對農業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不斷完善新的運營模式。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全新的運營模式,在與傳統農業模式的磨合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完善。首先,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前提就是要擁有先進的計算機網絡基礎設施。在這一基礎上,農村要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并配備一些必需的網絡設施。其次,發揮國家和地方政府在農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開展方面的關鍵作用。政府應該在政策上和資金上給予電子商務大力支持,并參與其中,加大投資力度,從而提高投資效率,確保網絡信息的安全。同時,政府還要對專業人士進行業務培訓,根據市場信息合理化進行生產。還要指導農民如何使用計算機,使農民了解何為電子商務,應如何在網上進行交易。
完善和加強農村電子商務法律體系。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就要建立健全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不斷的加強市場監督,改善信用環境。不僅如此,還要加強農村網上市場的監督機制,保證網上交易渠道的正規化。目前,我國急需制定相關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如:買賣雙方身份論證方法、電子支付系統安全措施、信息秘密規定、知識產權侵犯處理規定等。此外,各地司法部門還應加大網絡犯罪偵查,嚴厲打擊電子商務領域犯罪,保證電子商務活動得以正常進行。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營造一個透明的、和諧的法律環境。
建立規模化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我國農產品種類繁多、生產單位小、組織化程度低、法制不健全等多個問題的存在,導致了物流難度增大。所以,我們需要認真研究農產品的配送問題,建設合理地現代化配送體系。利用先進的網絡通信手段,發展傳統農產品的流通模式,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并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規范配送體系,充分利用全社會的物流設施,鼓勵兼并、重組、聯合優先進行技術改造。從多個環節著手,加快產業發展。上述這些都是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前提和根本保證。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的出現不僅能幫助農民進行合理化生產,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農產品市場,不僅提高了農村產業的知名度,還能推廣新型農業生產技術、提高農村生產的創新能力,從而帶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農業電子商務迎合新時代農業產業轉型期的需求,用電子商務的方式帶動農業轉型發展。電子商務是一種工具,也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隨著它的不斷深入發展,農民可以更有效的捕捉市場信息,并對農產品生產、銷售、貯存、加工做動態分析,促使農業經濟發展趨于穩定。不久后,電子商務必將會成為農業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黑龍江省農墾齊齊哈爾管理局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