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森華,馬 艷,張乃光,李曉鳴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北京100866)
按照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文件要求,總局及各地正在推進應急廣播技術研究及工程建設工作,其中預警信息自動適配播發系統建設是重點工作之一。根據國家應急廣播體系總體要求,國家級預警信息制作播發自動適配系統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負責建設,省市縣級應急廣播制播平臺建設主要落地在各級廣播電臺等播出機構[1]。應急廣播制播平臺是預警信息自動適配播發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負責與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進行對接,接收解析應急信息,完成應急節目制作和應急指令生成,并通過應急廣播調度控制平臺進行播發。
目前我國應急廣播制播還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是基于現有制播系統進行節目制作和節目報道,尚未形成完整的應急廣播制播制度,也沒有與應急部門的預警系統發布平臺對接實現應急信息的采集接入。因此需要就應急廣播制播業務進行研究,建設適合本地區情況的應急廣播制播平臺,以滿足應急廣播的相關要求,本文將對應急廣播制播業務進行重點分析。
制播業務是廣播電臺的核心業務,廣播電臺制播業務系統的基本架構如圖1 所示。

圖1 廣播電臺制播業務系統架構
如圖1 所示,目前廣播電臺制播業務系統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采集系統
采集系統主要負責采集各種信息和素材,主要包括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采集的手段包括現場采訪、聽眾電話、網站、手機APP、QQ、微博或微信平臺、其他媒體機構等。采集后的媒資素材資料需要按照電臺媒體數據格式要求進行格式轉換,并進行初步的編輯和編目處理,最后歸入到媒資系統中。
2)制作系統
制作系統主要負責廣播電臺各種節目內容的編輯制作,目前主要包括音頻和文稿的編輯制作,部分全媒體電臺還有網絡平臺的內容編輯制作。通過與媒資系統進行交互,制作系統完成節目內容制作、內容編目、內容審核、內容入庫等。
3)播出系統
播發系統主要負責廣播電臺的播發審核、節目播出和節目分發。節目播出分為錄播和直播;節目分發則通過各種平臺和渠道將節目分發出去。
4)媒資系統
媒資系統主要負責內容存儲、媒體處理、內容檢索、版權管理、資料編目/上載、下載等。隨著電臺業務的發展,媒資系統已經逐步成為電臺的核心系統,其他系統以媒資系統為中心,完成對包括文字、圖片、音視頻在內的內容制作播出管理。
5)其他系統
其他系統則包括編排系統、廣告系統、運維系統等,不屬于本文重點關注的范圍。
1)電臺音頻節目制作
廣播電臺音頻主要采用S48(stereo、48 kHz)格式,S48 采用MPEG-1 layer II 聲音壓縮格式。S48 格式本身不包含太多的描述數據,文件格式簡單易處理,音頻的描述信息存儲在外部數據庫中。
2)資料編目規范
廣播電臺資料編目主要遵循《GY/Z 199—2004 廣播電視節目資料分類法》、《GY/T 202.2—2007 廣播電視音像資料編目規范 第2 部分:廣播資料》等相關標準。
3)安全播出要求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出臺了《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要求從事廣播電視播出、傳輸、覆蓋等業務的單位為保障安全播出開展的技術維護、運行管理、應急處置及其他相關活動,須符合該管理規定。
應急廣播信息是應急廣播制播業務所要處理的核心數據,下面從應急廣播信息概念、應急信息來源、應急信息類型、應急信息級別、應急信息展現等幾個維度來對應急廣播信息進行分析。
本文所述的應急廣播信息包括突發公共事件信息、預警信息和其他應急相關信息。突發公共事件信息、預警信息等均屬于應急廣播信息概念范疇,是應急廣播信息的一種,本文在不同上下文環境下可能使用不同的表述。
按照《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所述,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類型。應急廣播信息類型可以突發公共事件類型為基礎,并根據開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擴展。
按照《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所述,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突發公共事件進行預警時,依據突發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勢態,一般可劃分為四級:Ⅰ級(特別嚴重)、Ⅱ級(嚴重)、Ⅲ級(較重)和Ⅳ級(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目前大多數應急部門和廣播電臺所采用的應急事件級別和應急報道級別也與此一致。
應急廣播信息主要來源如表1 所示。

表1 應急廣播信息來源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預警信息標準是通用警報協議(Common Alerting Protocol,CAP),CAP 協議是用于緊急警報和公共預警的國際標準格式,已在一些國家和政府機構或組織中得到了應用[2]。按照《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所述,預警信息包括突發公共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我國于2008 年出臺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交互協議》(征求意見稿),對通用警報協議進行了本地化處理。
應急廣播信息可以通過文本、音頻、視頻三種形式進行展現。目前廣播電臺以音頻方式為主,隨著廣播電臺向全媒體方向發展,會采取綜合手段進行應急廣播信息播發。針對這三種形式,應急廣播制播平臺需要對文本、音頻、視頻等應急廣播信息格式進行規范化,并就節目制作、播出和終端展現提出具體的規范要求。
應急廣播制播業務架構如圖2 所示。

圖2 應急廣播制播業務架構
如圖2 所示,應急廣播制播業務體系包括如下內容:1)根據相關規定,制定本單位應急廣播制播業務運行管理辦法。2)制定本單位應急廣播制播預案,根據制播流程和技術系統現狀,制定合理的應急預案,形成安全高效的應急制播流程。3)設立應急制播部門或團隊,負責應急信息分析處理和應急節目制播播發等相關事宜。4)建立應急廣播制播支持庫,包括應急知識庫、應急案例庫、應急制播資料庫、應急制播預案庫等,為應急節目制作提供專業知識。5)建立應急廣播專家庫,為應急節目制作播出提供專家意見。6)依據以上相關規定和業務團隊,基于現有技術系統,建立完善應急廣播制播平臺。
為了支撐應急廣播制播,廣播電臺需要建立應急知識庫、應急案例庫、應急制播資料庫、應急制播預案庫等支持庫,實現專業高效的應急廣播節目制播。
1)應急知識庫
應急知識庫是結構化、易操作、有組織、全面的應急知識集。主要包括應急領域相關的理論知識、事實數據、啟發式知識和常識性知識等。應急知識庫將應急相關信息與知識有序化,為應急信息處理提供應急知識參考,提高工作效率。
2)應急案例庫
應急案例庫總結存儲了國內外應急突發事件的典型案例。應急案例庫中包括了案例的重要信息,包括發生時間、發送地點、事件內容、應對措施、應對效果等信息。應急案例庫為應急信息處理提供歷史案例參考。
3)應急制播資料庫
應急制播資料庫中存儲本地及其他廣播電臺等制播機構所制作的應急節目資料,包括應急信息、應急節目數據、應急節目描述、應急指令信息等內容。應急制播資料庫為日后相同類型的應急節目制作提供參考。
4)應急制播預案庫
應急制播預案庫中存儲著廣播電臺處理各類應急信息的預案,主要規定了廣播電臺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級別的突發事件時所應該采取的應急制播流程以及各部門人員所肩負的職責。
應急廣播制播平臺技術架構如圖3 所示。

圖3 應急廣播制播平臺技術架構
應急廣播制播平臺與預警信息發布平臺、上下級應急廣播制播平臺、應急廣播調度控制平臺以及其他外部系統進行對接。應急部門通過其各自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將預警信息下發到應急廣播制播平臺,應急廣播制播平臺進行分析處理,制作生成應急節目和應急指令,并發送到應急廣播調度控制平臺。另外上下級應急廣播制播平臺之間也可以進行應急信息委托播發。所有的應急信息及節目播發都會有相應的結果反饋。
應急廣播制播業務的主要功能分析如下:
1)應急信息接入與解析
應急廣播制播平臺從應急辦、氣象局等部門的預警信息發布平臺接入應急信息,其他應急廣播制播平臺也將相關應急信息轉發到本平臺,請求應急節目制作及播發。應急廣播制播平臺將接入的信息進行解析存儲,并進行下一步處理。
2)應急信息多渠道采集
廣播電臺可以通過受眾信息提供、記者的現場采訪、政府部門的信息發布、其他電臺報道等途徑主動獲得應急信息,經過記者核實后作為應急節目素材存儲到數據庫中,以進行下一步編輯處理。
3)應急信息分析與處理
應急信息分析與處理由應急廣播制播部門或團隊負責,當有應急信息需要處理時,應急廣播制播平臺采取聲光報警、短信等方式通知應急廣播制播部門。按照應急信息的緊急程度,應急信息可分為一般應急信息與緊急應急信息,對于不同應急信息采取不同制作播發策略,分析生成應急信息播發方案及應急指令,并進行下一步的應急廣播節目制作流程。
4)應急節目制作與審核
對于某些緊急的應急信息,應急廣播制播平臺會通過文轉語等自動制作方式生成應急節目音頻,對于一般的應急信息則可以通過原制播系統進行節目制作。按照應急廣播節目分類標準,對制作后的節目進行編目處理,并保存到媒資系統里面。應急節目的制作需要結合應急知識庫、應急案例庫、應急制播資料庫以及應急制播案例庫等,并與應急廣播領域專家進行討論,快速高效地制作出應急節目。制作后的應急節目需要通過審核才能進行播出,普通應急節目對播出時間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可以結合當前節目播出安排,將符合播出要求的應急節目列入到節目單中;緊急應急節目則可以由應急制播部門進行快速審核,并優先安排播出。
5)應急節目播發與監控
應急廣播制播平臺根據應急節目播發要求,采取不同的播發策略將應急節目通過各種通道播發出去。播發通道包括自身節目傳輸平臺、調度控制平臺、網絡平臺等。同時對應急節目播發進行實時監聽監控,采集播發反饋數據,以對播發效果進行評估。
6)應急制播資料維護
應急制播資料庫維護主要包括從原有媒資庫中檢索應急的相關節目和信息等內容,并將其按照應急廣播的相關編目和分類要求進行重新整理,形成應急廣播資料數據庫;在完成應急節目制播后,將應急節目資料按照應急廣播的相關編目和分類要求也保存到應急制播資料庫;另外還可以將本級平臺資料庫與上下級應急廣播制播平臺進行共享。
7)應急制播預案管理
應急制播預案庫中存儲著廣播電臺處理各類應急信息的預案,需對應急制播的各項預案進行管理,包括預案建立、修改和維護等操作。
8)應急制播運維管理
應急制播運維管理主要包括用戶和權限管理、數據同步、狀態監測、日志管理等。應急制播運維管理要與原有制播系統的運維管理相結合,形成一個整體的系統。
9)應急廣播制播演練
應急廣播制播演練是對整個應急廣播信息發布的全流程演練和測試,包括應急信息接入、應急信息分析處理、應急節目制作、應急節目播發以及最終的播發結果反饋處理等。
根據廣播電臺制播業務系統安全以及安全播出管理規定,應急廣播制播安全要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應急廣播制播需符合安全播出要求。
2)應急廣播制播平臺與其他外部平臺之間盡量采用安全傳輸鏈路,并采用數字簽名等安全技術,對數據傳輸進行保護,保證關鍵業務數據的不可抵賴性及不被篡改。
3)實現應急廣播制播平臺制作網和其他廣播電臺業務網絡的有效隔離,保證核心業務數據安全,同時采取安全方式實現各網絡間業務數據的交換。
4)對應急廣播制播業務相關人員的身份權限進行管理,采用用戶名與密碼驗證、權限設置等機制,對用戶身份及操作權限進行識別。對關鍵操作日志進行記錄跟蹤。
目前廣播電臺的應急廣播制作播出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各方面管理制度、操作流程、技術研究和系統研發仍在摸索之中。本文對應急廣播制播的背景和現狀進行了介紹,分析了目前現有的制播業務體系,對應急廣播信息進行了多角度分析,提出了應急廣播制播業務體系,重點討論了應急廣播制播的業務架構、技術架構、業務功能分析以及安全要求等,為應急廣播制播的技術研究和系統建設提供技術參考。
[1]王效杰. 國家應急廣播體系規劃與建設[J]. 中國廣播,2014(10):11-13.
[2]鄧鑫,高亢,王春芳,等. CAP 協議在我國預警信息發布系統中應用的研究[C]//2011 年中國氣象學會氣象通信與信息技術委員會暨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科技年會論文摘要. 北京:中國氣象學會,2011: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