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鋼構有限公司華東大區 靖江 214532
某項目商業樓為純鋼框架結構體系,受地鐵站房的影響,部分結構采用不落地形式,鋼柱由3層樓面開始,設置2道立面大斜撐,使體系形成吊掛(圖1)。鋼斜撐由5層起,至8層結束,對稱設置,保證結構體系受力的均衡。吊掛體系總質量約為530 t。

圖1 多層吊掛鋼結構示意
常規吊掛結構施工采用型鋼或胎架作為施工臨時措施,支撐上部荷載,待結構體系施工完成后,進行卸載拆除。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吊掛結構下方為地鐵站房,允許施工荷載僅20 kN,無法滿足支撐設置要求。因此,必須采用新的施工工藝解決多層吊掛結構施工難題(圖2)。

圖2 多層吊掛鋼結構平面布置
吊掛結構鋼柱由3層起,首節鋼柱長2 520 mm,鋼梁長9 m,考慮施工的安全性,減少高空施工作業量,將首節鋼柱和懸挑鋼梁拼裝為一體,整體吊裝,拼裝完成后總質量約為7.50 t。鋼柱和鋼梁的拼接精度控制尤為重要,對后續框架梁和次梁的安裝影響較大,且需要滿足幕墻對結構精度的要求。在拼裝時,需考慮結構起拱要求。
由于不具備設置豎向臨時支撐結構的條件,由施工工藝方面著手,采用剛性拉桿斜拉的方式進行施工。施工方法的選擇對工期、質量、安全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吊掛結構施工完成后,需進行受力體系的轉換,由臨時結構體系轉換為永久結構體系受力,達到設計使用狀態,同時,保證結構施工精度,達到設計要求。在結構體系轉換過程中,卸載順序、方法及變形監測對結構安全非常關鍵[1-4]。
將主體結構分為吊掛區和框架區,框架區為常規柱梁結構體系,吊掛區為多層吊掛結構體系。吊掛結構立面設置2道大斜撐,將吊掛結構與框架結構連接為一體。根據結構體系特點,框架區施工可領先吊掛區1層。
主體框架施工至4層時,開始3層吊掛鋼結構的施工。將首節短柱與鋼梁在地面組裝為一體,焊接完成后,整體吊裝。在鋼梁1/3處焊接吊耳,就位時拉設施工倒鏈,校正完成后,及時進行框架梁安裝,框架體系形成后,安裝斜向剛性拉桿,拆除施工倒鏈,安裝次梁,并鋪設樓承板。
吊掛結構安裝至8層時,大斜撐體系形成,由上至下逐層拆除臨時措施,將臨時結構體系轉換為永久結構體系。
施工過程中,由于此區域結構尚未完全達到設計使用狀態,為防止卸載混凝土樓面產生裂縫,卸載前此區域混凝土暫不能澆筑。待吊掛結構施工至8層,斜撐安裝完成,由上至下逐層卸載,完成吊掛體系的施工,而后澆筑樓面混凝土。
多層吊掛鋼結構施工前,采用虛擬仿真技術,利用高契合度有限元軟件Midas對施工過程進行施工模擬,對各施工段工況進行分析。
有限元軟件施工模擬過程中,荷載取結構自重的1.5倍。在結構臨時剛性支撐安裝前,吊掛結構施工層各構件間均按照鉸接節點考慮,當施工層施工完成后,結構為剛接節點的部分按照剛接節點進行施工模擬分析。
任取一施工階段,對多層吊掛鋼結構施工模擬分析進行說明。施工模擬過程中,主要控制點為吊掛結構的變形、吊掛結構的應力以及臨時剛性斜撐的內力(圖3)。
通過分析,施工模擬過程結構最大應力為43.30 MPa,結構應力小于構件強度,施工過程滿足安全需求。
施工模擬過程結構最大位形為23 mm。根據施工模擬結果,對吊掛結構進行預起拱,控制結構位形[5-6]。

圖3 施工模擬分析模型
施工模擬過程中,剛性斜撐最大內力為56.50 kN。
通過有限元軟件的施工模擬,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選擇經濟合理的施工措施,避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質量問題,保證吊掛鋼結構施工的順利進行。根據吊掛結構施工過程的有限元軟件模擬,對吊掛結構吊柱標高進行預抬高。多層吊掛鋼結構標高預調值如表1所示。

表1 多層吊掛鋼結構標高預調值
剛性斜拉桿的長度根據理論計算長度加上預調值進行確定。根據計算,φ219 mm×10 mm圓管滿足要求。
第1步,4層鋼框架施工完成后,吊裝鋼梁,用施工倒鏈臨時固定。
第2步,安裝剛性斜拉桿。
第3步,單層吊掛結構施工完成后,拆除施工倒鏈。
第4步,依次完成4、5層吊掛結構安裝后,進行第1節斜撐安裝。
第5步,完成6層結構樓面后,進行第2節斜撐安裝。
斜撐施工完成后,拆除臨時支撐,依次完成各層吊掛結構施工。
多層吊掛鋼結構施工過程中,采用剛性斜撐與施工倒鏈相結合的施工措施。施工倒鏈通過焊接吊耳與懸挑鋼梁進行連接,如圖4所示。臨時剛性斜撐端部通過全熔透焊縫與吊掛鋼結構與框架區鋼柱連接。
吊掛結構施工過程中,使用施工倒鏈對吊掛結構進行坐標標高的調整控制,在吊掛結構位形調整到位后,采用剛性斜撐進行臨時固定[7-9]。
吊掛鋼結構施工過程中,在吊掛柱端設置鋼爬梯與防墜器,鋼柱焊接設置焊接操作平臺(圖5、圖6)。

圖4 施工倒鏈吊耳示意

圖5 多層吊掛結構施工安防示意

圖6 多層吊掛結構焊接操作平臺
5.1.1 多層吊掛鋼結構施工測量控制要點
多層吊掛結構施工精度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吊掛結構懸挑主梁端部水平坐標與標高;
2)結構邊線平面坐標;
3)吊掛結構鋼柱的水平坐標與標高。
5.1.2 施工過程構件位置及變形監測
吊掛鋼結構施工過程中,定期對吊掛結構進行位形監測,以確保施工質量。
多層吊掛鋼結構斜撐施工完成后,拆除臨時剛性支撐。主要進行多層吊掛結構端部標高的變形監測。沿吊掛結構邊界線設置監控點,每天定時進行變形監測。避免懸挑吊掛結構在自重作用下下撓超出結構設計要求。
根據監測數據,卸載完成后,結構最終端部變形值為2 mm,標高較理論值高3 mm,滿足規范要求[10-12]。
本多層吊掛鋼結構施工技術,為吊掛鋼結構施工提供了借鑒,為特殊懸挑鋼結構的施工提供施工方法。同時為解決現場施工難點,提出了基本的解決思路。本施工技術主要創新點主要包括以下4點。
1)優化施工工藝,為現場施工提供便利,節約了工期,施工安全性有保障。
2)選擇可循環使用的措施,做到經濟合理。采用剛性型鋼斜撐與施工倒鏈相結合的施工措施,充分利用2種器械的優點,保證了吊掛結構的施工質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3)利用模擬仿真技術對施工方案進行分析,確定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與經濟性。
4)探索特殊懸挑吊掛結構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