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RTER/作者:劉江船 Liu Jiang chuan /朱偉哲 Zhu Wei zhe /張其兵 Zhang Qi bing
高端規劃園區發展加快鹽化產業集聚
——關于加快構筑連云港市鹽化產業高地的調研報告
EPORTER/作者:劉江船 Liu Jiang chuan /朱偉哲 Zhu Wei zhe /張其兵 Zhang Qi bing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的鹽化工產業鏈基本上是:“鹵→鹽→基礎化工→有機化工→高分子化工→后加工產品”,鹽化產業鏈下游產品很多,產業鏈很長且有許多配套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作為沿海城市,鹽業在連云港市歷史悠久,是最早的支柱產業。淮鹽文化源源流長,至今仍在蘇北、蘇中大地有很大現實影響。近年來,連云港市逐步確立了產業立市、工業強市的發展戰略,如何充分發揮傳統產業優勢,盡快構筑高端鹽化產業基地,是一項非常重要而有意義的課題。
1.傳承歷史,弘揚淮鹽文化。連云港市產鹽起始于周代,發展于唐宋,興盛于明清。悠久的淮鹽文化催生了鹽河、鐵路、港口,哺育了新浦、海州和板浦等名邑重鎮。魏源、繆秋杰等曾與淮鹽結下銀色情結,《紅樓夢》《鏡花園》等文學名著以及淮海戲、海州五大宮調留下了淮鹽的投影,淮鹽文化已深深溶鑄進了連云港市經濟、社會、人文的魂魄。鹽化工產業園區的建設與淮鹽文化緊密結合,將進一步推動淮鹽文化融入城市和工業體系,實現用工業的文明延續和弘揚極具地方特色的淮鹽文化的目標。
2.前景看好,擴張產業發展空間。目前,我國已經形成的鹽化工產業鏈基本上是:“鹵→鹽→基礎化工→有機化工→高分子化工→后加工產品”,鹽化產業鏈下游產品很多,產業鏈很長且有許多配套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純堿、燒堿、氯氣、氫氣等基礎化學品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加工,就可獲得制藥、日化等化工中間體以及精細化工產品。依托連云港市現有的鹽化產業基礎,構筑鹽化產業高地有利于延長現有鹽化產業鏈,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推動鹽化工向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產品方向突破。
3.振興產業,加快工業強市步伐。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是工業化的兩個輪子,多年來,連云港市大力培育“三新一高”產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是 “三新一高”產業主要依靠本土企業的擴張和成長,產業成長周期和速度受到限制。由于發達國家和地區也在千方百計鼓勵類似“三新一高”產業留在本土發展,項目招引一直是個難題,沒有形成頂天立地的產業集群。根據連云港市目前經濟社會所處的發展階段,利用優勢和條件引進鹽化工等傳統大項目,對于振興連云港市工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資源優勢明顯。連云港市產鹽歷史悠久,淮北鹽場是我國最古老的原鹽產區之一。1998年8月,江蘇省鹽業集團公司以青口、臺北、臺南、徐圩、灌西五場為主體組建了江蘇省金橋鹽業有限公司,其所轄范圍北自海州灣南至灌河口,面積360平方公里,其中鹽田55萬畝,原鹽年生產能力達95萬噸,同時連云港市還建有160多公里長的輸鹵管道,可以高效利用淮安的鹵水資源,這些都為連云港市發展鹽化產業提供了根本保障。
2.產業基礎厚實。2005年,連云港市以連云開發區為主體啟動實施“一體兩翼”南翼重要組團的34.2平方公里板橋工業園規劃建設。2014年,板橋工業園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0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3.35億元、利稅4.82億元;園區共有落地項目55個,現有規模企業34家,園區發展初具規模。目前,益海嘉里集團、金橋鹽化、廣州吉必盛等多家企業已進駐板橋鹽化產業區,以總投資200億元,占地面積5000畝的益海鹽化產業園為產業龍頭,中彩多晶硅、吉必盛硅材料、離子膜燒堿等一批項目先后投產,杰邦化工、三吉利化工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并實現鹽化油脂產業外延擴展,具備較好的產業基礎。此外,還有分布在市區的連云港堿廠、德邦集團等大型企業。
3.發展空間廣闊。近期,連云港市政府明確板橋工業園為鹽化產業定位,未來將以現有氯堿產業為核心,拓展延伸鹽化產業鏈,對接徐圩新區石化產業鏈,統籌規劃運輸管道,將該區域內相關企業生產的氯氣、氫氣、油脂、酸、堿、蒸汽等原輔料封閉循環利用,構建上下游相互銜接、低成本循環產業體系。以氯堿為基礎,將鹽化工和油脂化工相結合,延伸上下游產業,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日用化學品、表面活性劑、特種化學品等領域。經過3到5年左右的努力,完全可以在板橋及其拓展地區形成以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服務、物流傳輸一體化為特色的千億產業園區。
4.國家戰略聚焦。近年來,連云港市先后迎來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長三角一體化、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創新型城市試點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機遇,國家戰略聚焦為連云港市帶來了產業發展政策優勢,尤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給處于國家“一路一帶”戰略關鍵節點上的連云港市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連云港市積極爭取自由貿易港區,加快推進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和上合組織物流園區建設,現代化化工物流加快形成,積極引導國家石化產業基地等重、特、新產業加速集聚,為連云港市發展鹽化工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通過爭取鹽化工與油脂化工及石油化工的對接,必將進一步拉伸產業鏈,推動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引領連云港市千億鹽化產業集群化發展。
5.轉型步伐加快。近年來,隨著“綠色、生態、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原有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015年5月,連云港市政府發布了《關于江蘇連云經濟開發區融入徐圩新區發展的意見》,明確板橋工業園融入徐圩新區,將板橋工業園作為徐圩新區的“區中園”,將產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區域環評、工業鄰里中心建設等相關規劃納入徐圩新區統一管理、統籌考慮,促進徐圩、板橋地區產業錯位發展、互補發展、融合發展。在增量方面,堅持高端發展,按照構建鹽化產業鏈的要求,科學布局、擇優新上技術工藝和環保水平高的重大項目,益海嘉里等百億元項目加緊建設。在存量方面,堅持提升發展,對符合產業定位的現有企業繼續實施技術改造,提升環保標準;對其他低端低效企業,逐步實施關停退出。在布局方面,堅持優化發展,根據全市產業布局優化調整的要求,利用現有公用基礎設施,承接主城區內鹽化企業(堿廠)的搬遷改造,實現資源集約利用和綠色高效發展。
1.產業定位不突出。目前,連云港市關于鹽化產業的定位較低,整個產業發展沒有系統、長遠規劃,更沒有專門出臺支持政策,只在區級層面規劃發展,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板橋工業園開發建設先于徐圩新區,在規劃建設初期,產業定位并未統籌考慮鹽化與石化產業鏈的對接,鹽化工只是重點產業之一,實際項目招引沒有集中圍繞鹽化工產業功能定位,落地了一批其他產業項目。2011年江蘇省環保廳明確板橋工業園綜合產業園區的定位,板橋工業園原則上不能再進化工類項目,現有的化工項目,如中彩、燒堿、海水等企業都要異地搬遷。另外,板橋和徐圩位于城市東南風口方向,周邊有居住區、商貿核心區、核電規劃限制區等,制約因素較多。
2.土地和區域環評制約。板橋工業園規劃面積為34.2平方公里,除了已經落戶辦理土地使用證的項目和上合組織物流園控制的8.9平方公里外,剩余的約1萬畝全部為發展備用地,園區發展空間受到極大的制約。目前,鹽化產業區面積較小,規劃面積只有10平方公里,難以滿足今后鹽化產業發展需要,需適當拓展空間,合理布局項目。按照蘇環審〔2011〕91號文件要求,原有銀化制鎂、禧瀚實業、金橋鹽化銀海化工等企業需關停,死海溴化物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需異地升級改造,珠江鋼管需搬遷。這直接導致已落地的鹽化產業與園區環評產生矛盾,鹽化產業鏈的后續項目無法審批,原先按照下游產業配套需求建成的氯堿、油化及公用設施項目,因產能閑置、開工不足而虧損。
3.產業集群集聚尚未形成。目前,連云港市鹽化產業分布較散,在海州的有德邦化工集團,在連云區的有連云港堿廠,灌云、灌南、贛榆等沿海工業園區以及大浦工業園內也都有一些規模不等的鹽化產業分布。就板橋工業園來說,落地的鹽化產業由于各種原因,總體數量偏少,除益海嘉里外規模都不大,因此,產業鏈條還是呈短、細的特征。另外,板橋的鹽化產業和徐圩的石化產業仍處于各自獨立發展階段,未來需要按鹽化和石化產業鏈對接融合發展的思路,統籌產業規劃布局,統一建設化工管廊,將產業鏈上下游的原料、能源、產品實現封閉循環利用,建設國內一流的鹽化-石化、鹽化-油脂化工產業集群。
1.科學定位發展方向,高端規劃產業園區。一是堅持高起點編制連云港鹽化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合理規劃空間布局。根據鹽化產業區的現狀,建議將現有鹽化產業區向徐圩新區方向拓展,形成20至30平方公里的鹽化科技產業園,同時合理劃分功能區。三是提高項目準入門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將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等融為一體,盡可能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可持續。嚴格新上項目環保、安監要求,凡是環評、安評不過關的項目,堅決予以杜絕,同時淘汰落后產能的項目,加速推進“騰籠換鳥”。
2.加大項目招商力度,加快產業集群集聚。一是加大產業鏈招商力度,圍繞資源和比較優勢,高起點規劃,高水平編制一批發展前景好,能夠促進建鏈、強鏈、補鏈的重大化工項目,重點圍繞氯氣、氫氣、純堿、燒堿、氯堿與石油化工相結合等產業鏈編制項目,并積極爭取納入國家重點項目。二是推動在手項目加快上馬,目前一批有影響力的項目如益海、金橋氯堿、利海化工等已經入駐板橋工業園區,這些企業實力較強,同時迫切期待上馬擴產項目,應進一步加大協調力度,創造更優的環境促進企業擴大再生產,推進益海高分子、日用化學品、離子膜燒堿二期工程、氯化鈦白粉等項目盡快實施,進一步拉長延伸產業鏈條,積極穩妥推進堿廠、德邦搬遷,促進產業、城市協調發展。三是加快市內鹽化企業搬遷,出臺扶持激勵政策,積極推進德邦化工、連云港堿廠等城區內的鹽化企業到園區集中,共建共享園區公共服務設施,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
3.加大政策扶持聚焦,優先提升發展環境。一是建議市政府設立鹽化工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為鹽化工項目的策劃、包裝、研發前期費用提供資金保障,同時爭取上級部門資金支持。二是鼓勵鹽化產業區吸納社會資本方面參與基礎設施投入方面先行先試,通過特許經營權、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基金和城投債等各種市場化運作方式吸引社會資本,破解資金難題。三是在用地指標上對鹽化產業區給予傾斜,鹽化工重點項目一般體量比較大,占地也較多,產出效益也較高,確保龍頭型、基地性的重點項目不因用地問題而擱淺。
4.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配套水平。進一步加大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投入,基本實現九通一平,在核心區,建設公共管網,同時要加大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包括公共信息發布平臺、質檢中心、科技孵化器、物流一體化等建設,促進人才、信息、科技資迅、產品配套情況無縫對接,節約企業經營成本。
5.強化組織領導,加大督查推進力度。建議成立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的全市鹽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或是聯席會議),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鹽化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臺關于鼓勵扶持鹽化產業發展的意見,推進園區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園區要切實改變工作作風,提高破解難題的能力和方法,徹底擯棄傳統觀念意識和方法思路,根據新經濟形勢和發展趨勢,樹立新觀念新意識,創新發展思路,端正態度,規范行為,積極投身改革,著力破解發展瓶頸。市各相關部門要下大力氣、大決心完善各項服務措施,支持園區發展。市委市政府督查辦要加大對園區的發展考核力度,重點考核推進重大項目的簽約、開工、竣工、固定資產投資、稅收等方面考核力度。
(連云港市政府研究室:邵付強、馬福水;市經信委:崔義中、吳雷等也參與調研報告的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