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鋒,張向東(.商洛學院教務處,商洛 76000;.商洛學院生物醫藥與食品工程學院,商洛76000)
面向師范生實習的虛擬學習社區的構建研究
楊小鋒1,張向東2
(1.商洛學院教務處,商洛 726000;2.商洛學院生物醫藥與食品工程學院,商洛726000)
由于實習地理位置差異、實習模式多樣、交流方式不同及學習者學習風格各異等因素的存在,實習師生的交流不暢、實習指導不充分、學習資源共享不足、實習生的情感和心理教育缺失等問題成為阻礙實習質量提高的主要問題,使得師范生實習效果和質量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實踐教學質量一直是國內外高校研究的重點,加之,信息技術助力于教育教學發展,使得更多的研究學者倍加關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師范生實習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而開發和建設一種集師生交流和資源共享于一體的信息化共享平臺或將成為支持實習質量提升的有效途徑。
1.1實習師生間有效交流缺失
(1)實習模式多樣化致使實習生交流難度加大
作為地方性本科院校,為了滿足不同學生實習需求和保障實習質量,花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探索不同的實習模式,如隨校統一實習、國培頂崗實習、就業實習和自主聯系實習等是國內現行的實習模式,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實習的順利開展和滿足了不同學生實習需要,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然而卻產生了諸如:實習生所在地理位置差異明顯、實習生交流不暢、教師指導不充分和學校管理難度大等問題,這些問題無疑成為實習任務完成的影響因素。
(2)實習學生特征多樣化致使師生完全交流無法保障
師范生實習活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1],實習生除具備學習目的性較未實習學生強之外,還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與智力因素有關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和認知結構變量;與非智力因素有關的特征則包括興趣、動機、情感、意志和性格[2]。可見,學習者不僅具備生理特征,而且具有學習的特征,在實習期間,工作的開展主要圍繞實習生的教與學展開,實習生的性格特征、人格特征、專業特征、學習風格、情感、心態、認知結構等都會對實習交流產生影響,例如: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善于與人面對面交流;自我反思型的學生不善于與同學面對面交流,更多地喜歡自我總結;女學生的交往能力優于男學生;文科學生和理科學生與人交流之間也存在明顯差異;對于具有樂群性性格特質的學生,與人交流的能力明顯優于獨立性較強的學生;對于場獨立性的學生更多地依賴自己的思考和知識來解決實習中的學習問題,而場依存性的學生常常會受指導教師的一言一語的影響。因此,在教育實習中,具有不同學習特征的學生,實習的交流特點也表現出多樣化,致使指導教師和帶隊教師都面臨著有效實習指導無法進行。
(3)實習交流方式單一化致使實習指導不充分
在現行的教育實習過程中,學生就相關教學、管理和調研等方面問題的咨詢主要采用手機或電話的方式,但當多個學生同時咨詢一位教師時,會出現咨詢受阻,不僅造成實習中的問題無法及時解決,而且容易影響指導教師的教學和工作,最終導致無法進行有效指導;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因為指導教師不足、咨詢方式單一、教師解答不及時、咨詢的問題復雜等原因,放棄與指導教師的交流,直接影響教育實習的效果和質量。
1.2實習生教與學的資源缺乏
教與學的資源按表現形式分為信息化教與學資源和傳統的教與學資源,資源缺乏指可獲取的資源少或可利用的資源少。
(1)傳統教與學可獲取的資源相對貧乏
由于實習地理位置差異明顯,新建地方院校實習生實習主要面向城鎮、農村中小學校,這些學校雖有閱覽室也有圖書管,但圖書資源的數量較少、時間過早及質量較低等,實習生獲取的資源主要來源于實習指導教師自身擁有的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的專業知識擴展和教學知識技能提升產生了限制,教學也只能停留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于教學相長和知識更新更談不上。
(2)信息化教與學可利用的資源缺乏
隨著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機整合,教育信息化發展在一定意義上促使了師生教學方式的轉變,通過對國家基礎教育網的訪問與統計,截止2014年11月15日,按媒體瀏覽,文本類7483個,圖片圖像類64134個,視頻類24199個,音頻類6307個,動畫類20093個和應用媒體資源33913個,進一步說明了,浩瀚的信息化資源無疑改善了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中小學學校資源匱乏的局面,加之,農村遠程教育工程從設立光盤播放點到建立計算機網絡機房,使得師生資源的獲取途徑和范圍變得多樣和廣闊,然而,在資源豐富及更新的過程中,卻出現了“資源枯竭”的喊聲,即師生身處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中,卻在“大海撈針”式地獲取資源,對于實習生來說,由于實習工作安排,在有限時間內獲取可利用的資源變得更加困難??梢姡ㄔO具有針對性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已成為未來信息化資源建設的要求。
2.1面向師范生實習的虛你學習社區
關于虛擬學習社區的界定,國內外學者均持有不同的觀點,胡凡剛教授認為:基于跨時空的、開放的、自由的網絡虛擬環境,社區成員(主要包括教師與學生,下同)之間進行專題研修、交互協作、資源共享,從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最終形成的具有共同社區文化心理的、生態式的社會關系共同體??梢?,虛擬學習社區由于與實際的生活社區相似,既能實現師生的充分交流,又能實現資源的共享。
2.2面向師范生實習的虛擬學習社區的構建
結合虛擬學習社區的功能,作者構建了面向師范生實習的虛擬學習社區(如圖1)并進行了實踐研究,該虛擬學習社區由實習綜合交流平臺、實習資源共享平臺和實踐教學網構成,其中,實習綜合交流平臺是由BBS、Blog、QQ和Email整合而成,目的是為了滿足不同特征的學生;實習資源共享平臺以提供電子課件(PPT、Word)和教學視頻為主,視頻具備微課視頻特點要求;實踐教學網主要是為實習開展提供機制運行保障,為實習師生發布相關的通知及教學信息。在該虛擬學習社區中,受眾為實習學生、實習指導教師團隊和計算機教師等。

圖1 實習生虛擬學習社區
2.3虛擬學習社區支持下的師范生實習
虛擬學習社區由于與實際的生活社區相似,既能實現師生充分交流,又能實現資源共享;既注重知識傳授與分享,又注重學生個體,關注其情感、心理和思想等因素。所以,創建面向師范生實習的虛擬學習社區已成為高校解決學生管理和提高教育實習質量的有效途徑。
(1)有助于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虛擬學習社區將不同特點的社會交流平臺整合,可以適應不同學習特征的學生,同時,打破了學生交流僅通過移動通信的瓶頸,形成了具有節約高效特點的網絡交流空間,不僅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學習和集體指導,而且可以使教師對某一個學生進行個別化指導。
(2)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實習是學習的過程,又是一門綜合課程,實習指導平臺的構建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協作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情境,而且為學生共享優質教學資源提供了平臺。
(3)有助于高師院校對指導模式選擇,基于綜合交流平臺中各子平臺而構建的實習指導模式始終以學生為中心,面向學生的學習,為各高師院校實習提供多樣化的指導模式。
(4)有利于教育實習信息化的實現,教育實習信息化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教師和學生的聯系基于移動通信的基礎上,但是費用高是制約其在實習中普及的最主要的問題;加之,現代農村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和各地方對教育的支持,使得教育現有的教學環境基本上能夠滿足利用網絡來實現校與校、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和交流,因此,在現有的教育環境中,實現實習教育網絡指導、交流和管理必然是一種趨勢,也是促進教育實習信息化的主要途徑。
總之,面向師范生實習的虛擬學習社區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充分的實習指導,有效克服了實習因地理位置差異而出現的教師指導缺失、學習資源匱乏和師生交流不足等問題,或將成為高師院校實現信息化實踐教學的必然選擇。
[1]楊小鋒,劉建林,許紅葉.基于BBS的交互討論式教育實習指導模式的構建與研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8):27~28
[2]余勝泉,楊曉娟,何克抗.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0(12):7~13
[3]李肖鋒,張龍革,王倩.基于活動理論的SNS網絡學習社區模型建構研究[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01
[4]YANG Xiao-feng.Design Practice Guidance Modes Based on Network Technology[C].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687-691.2796,2014,9
Normal Students;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Facing the Normal School Students'Practice
YANG Xiao-feng1,ZHANG Xiang-dong2
(1.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
2.College of Biomedicine and Food Engineering,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
1007-1423(2015)10-0030-04
10.3969/j.issn.1007-1423.2015.10.008
楊小鋒(1982-),男,陜西寶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與教育
2015-03-10
2015-04-02
實習作為師范生職前教育的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其質量的高低不僅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而且影響著未來基礎教育教學的質量,通過對師范生實習中存在的師生交流不足、實習指導不充分及實習資源缺乏等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構建面向師范生實習的虛擬學習社區,旨在為高師院校探尋實習指導模式和提高實習質量提供借鑒。
師范生;虛擬學習社區
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No.13BY97)、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課題(No.SGH13398)、商洛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No.13jyjx144)
張向東(1968-),陜西商洛人,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管理
Practice of normal students as the main practice teaching link of prevocational education,its qualit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but also affects the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in the practice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lack of communication,the problem of practice guidance is not fully and practice lack of resources etc.,constructs the practice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in the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aims at teachers colleges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guidance mode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actice to provide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