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 悠 黃 艷
石墨烯最近又“熱”了起來。
隨著特斯拉石墨烯電池研發取得較大進展,成本與充電時間有可能大幅下降,國內越來越多企業想進入石墨烯行業,正泰電器全資子公司宣布,出資收購石墨烯公司上海新池能源80%的股權。
作為已知強度最高、韌性最好、重量最輕的材料,石墨烯在能源、生物技術、航天航空等領域都展現出寬廣的應用前景。隨著石墨烯產業化的不斷推進,國家針對該產業的政策支持有望再度加碼。有消息稱,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在加緊研究“十三五”新材料規劃,石墨烯入選該規劃已基本確定。
“很多社會資本目前處于觀望狀態,規劃出臺之后,社會資本可能會快速進入石墨烯行業。”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石墨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劉榮華認為,“規劃可能使得行業趨于規范化,改變目前各自為陣的狀態,實現統籌發展。”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石墨烯產業未來獲得國家層面的支持會越來越多,石墨烯產業化將漸行漸近。
“實際上石墨烯真正的工業化使用基本上是從去年才開始,現在進程比較快,資本市場的關注度也比較高,也許兩年內就能實現商用化。”深圳六碳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許子寒表示。
石墨烯行業近兩年呈井噴式發展態勢,企業和產品已經雨后春筍般大量出現。海通證券關于石墨烯行業跟蹤報告稱,行業目前整體還處于技術概念階段,雖然產能已經具備,但銷量還未打開,障礙為工藝與成本。
據介紹,目前企業介入石墨烯產業的形式包括設立石墨烯相關新材料投資基金,參股或控股非上市石墨烯公司,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資助石墨烯項目相關研究。
在政策扶持預期逐步走向明朗的情況下,不少公司已經提前布局。今年在石墨烯領域加碼投資的不乏上市公司身影。
2014年12月12日,正泰電器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浙江正泰投資有限公司出資1012.5萬元購買上海新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80%股權。新池能源是國內領先的石墨烯粉體材料專業供應商,主要從事石墨烯粉體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

2014年8月,烯碳新材與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區管委會簽訂《石墨烯現金碳產業基金合作框架協議》,基金總規模20億元,投向石墨烯與碳材料方向。同月,康得新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設立“張家港康得新石墨烯應用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億元,經營范圍初定為石墨烯新材料技術的研發及應用、石墨烯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等 。
2014年5月,博云新材收購偉徽新材100%股權,拓展一元碳化物業務。2014年3月,中國寶安集團投資雞西石墨產業園,旗下的新能源新材料平臺貝特瑞在2014年12月9日公告已擁有石墨烯領域技術。
目前石墨烯多為企業投資,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新材料規劃出臺后,石墨烯材料在規劃里面會占比較重要的篇章,出臺后可能會推動地方政府性的投資。
專注于中國石墨烯及下游應用的研究人士表示,2011年資本市場開始炒石墨烯。雖然石墨烯的發現時間比較早,但這個行業的發展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由于石墨烯行業制備成本較高,下游應用沒有打開,目前國內很多石墨烯企業規模較小,與生產脫節。
“不過石墨烯比較特別,雖然才走過了10年,但現在市場的關注度挺高。”上述人士認為,該產業突破點在于下游應用企業介入石墨烯的制備。首先讓這些企業有這方面的能力,另外制備出的產品可以自己使用,這樣可以快速打通下游市場。”
2014年12月6日在常州召開的石墨烯薄膜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現階段石墨烯薄膜產業處于“黎明前的黑暗”,產業化突破有望在2~3年內實現。
石墨烯行業近來得到不少地方政府的支持,如江蘇常州從2012年開始便出資5000萬元建立了石墨烯研究院,引進研發設備,支持石墨烯創業企業并設立小型的科技園供企業免費入駐。
據統計,近年來,常州市石墨烯及先進碳材料企業落戶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園區內已有逾30家石墨烯及先進碳材料公司。2014年10月,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為國內石墨烯行業首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碳元科技、二維碳素等石墨烯企業也正爭取登陸海內外資本市場。
除了常州市大力推動石墨烯產業,重慶、青島、上海等地的地方政府則以提供土地建設石墨烯產業園的方式來鼓勵發展。還有以資金補貼方式提供支持,例如江蘇武進市政府每年提供6000萬元,3年不低于2億元的碳產業投資基金。浙江寧波市政府設立3年共9000萬元財政資金。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政府方面的行動都在釋放信號,不久后石墨烯產業預期將會迎來更多政府層面的支持。在許子寒看來,“石墨烯材料特性非常好,未來國家在新材料產業立項方面可能會有所推進,政府在新型材料方面的扶持力度也可能將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