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春風行動”于今年1月起陸續開展,呈現出宣傳濃、信息大、工種多、崗位足、就近就業多的特點,整個活動將持續到3月底。截至目前,全市開展大、小型現場招聘會80余場次,近800余家企業參加,提供了普工、技術工、企業管理、服務員、營業員、業務員、銷售員、技術人員、質檢員、財會等上百個工種近5.1萬個就業崗位,月薪2500-5000元不等,有的企業開出了高管和高級技工年薪高達10萬元以上的條件,有的企業還給予優秀員工生日、結婚補貼和獎勵休息旅游的優惠福利待遇。活動期間,有320余家企業在南充公共招聘網發布招聘信息,提供就業崗位1.3萬余個,注冊人數約3000人,簡歷投遞逾3350份,實現“指尖上的招聘求職”。網上和場外招聘共吸引了各類求職者10萬人次,其中,約6萬余人簽訂就業意向協議,近4萬人實現人崗對接。

統籌組織,統一行動。年初,市人社局發文部署全市“春風行動”方案。春節剛過,為抓住農民工返鄉返崗節點,市人社局、就業局聯合工會、婦聯在順慶區北湖公園廣場、嘉陵區政府廣場連續四天舉辦大型公益招聘會。市委常委、市國資委黨委書記馮斌到場調研指導,查詢園區企業用工情況,鼓勵農民工返鄉就近就業、返鄉創業,要求各級公共人力資源機構開展常態化招聘活動,并與“場鎮招聘”“企業專場招聘”等多種形式相結合,搭建用工求職平臺。“春風行動”期間,各縣(市、區)充分利用公共招聘網、QQ群、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短信等快捷方式和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傳就業政策,發布用工信息,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招聘活動。順慶區就業局在火車站、碼頭擺攤設點,“歡迎農民工返鄉,政策信息送到手”;高坪區、嘉陵區“大篷車招聘”進鄉鎮“趕場”;閬中市、南部縣利用出租車LED顯示屏、戶外廣告牌發布用工信息;西充縣、蓬安縣、營山縣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組織用工企業進社區下鄉鎮;儀隴縣攜手嘉陵江社區網,將日常招聘、現場招聘和網絡招聘相融合。各社會職介機構也與與縣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聯手合作發布信息。
創新服務方式,實現“兩個結合”。南充市就業局以為用工企業提供人力資源要素保障為宗旨,邀請“用工誠信企業”、招商引資重點企業和市轄三區工業園區企業共600多家,采取現場招聘和網絡招聘相結合的方式全面鋪開“春風行動”。市、縣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還將每周定期的現場招聘分類細化,開展專項招聘。閬中市打造了700平方米的綜合招聘服務大廳,為求職用工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工業園區就業服務站推行“招聘+培訓+工資協商”三項服務,協助企業解決“招工難”“留人難”的問題。人社就業部門還組織用人單位下沉到城區、銜道和鄉鎮,送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務。
服務效果講實在,求職用工雙滿意。一是為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搭建平臺。2014年,全市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215.5萬人,春節期間有132.1萬人返鄉,占外出務工人數的61.3%。其中節后不再返崗的返鄉農民工約占返鄉總人數的7.4%,有1.5%的農民工愿意在家鄉創業。各級就業服務機構對返鄉人員及時跟進,提供職業介紹服務和就業創業培訓指導。二是為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提供崗位。組織園區企業提供就業崗位3000多個,其中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崗位需求占40%,燕京啤酒、匯源食品、通產華晶玻璃新招工240名,近五成是高校畢業生。三是為企業用工提供高質快捷服務。“春風行動”幫助園區企業招聘員工2000多人,用工短缺情況得到大幅度緩解,企業反映這種集中招聘方式也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
針對問題出實招,就業服務常態化。一是針對結構性就業矛盾,加大對求職者特別是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力度。全市各級人社就業部門按照“車間就是教室,師傅就是老師”的要求,落實政策支持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無縫對接培訓,對新員工實施即時技能培訓。二是針對企業用工仍然短缺的問題,大力實施“回引”工程。各級人社就業部門將持續加大力度宣傳本地企業,通過招聘專網和手機短信及時發布用工信息,著力解決目前園區企業動態缺工問題。三是針對部分企業員工流失率高的問題,進一步優化企業用工環境。通過提高勞動者的待遇福利水平,改善生產工作環境,提高園區企業的穩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