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姹紫嫣紅的鮮花滿山遍野的盛開,北川羌族自治縣又迎來一個新的春天。春節剛過,曾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就業先進工作單位”榮譽稱號的北川縣人社局,便在全縣拉開了聲勢浩大的2015“春風行動”帷幕。
近年來,北川縣就業工作的重點逐步從著力轉移就業,發展到努力擴大就業、穩定就業,將“春風行動”常態化長效化,城鄉勞動者實現就業和二次就業累計達14.5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從2008年的11.4%遞減到2014年末的3.83%。
在常態化的“春風行動”中,北川縣人社局主要負責人帶隊進鄉鎮、進社區(村組)、進家庭,特別是深入到“關內”交通不便的開坪、禹里等十幾個鄉鎮,為群眾送政策、送崗位、送培訓、送信息、送補貼、送保障。
“春風行動”走進新北川工業園區、巴拿恰商貿創業園,對接了34戶企業和484家商戶,在電子配套、材料、機械制造和食品藥品加工等行業隨時收集新的就業崗位。“春風行動”與山東援建的北川羌泉(原漿)啤酒有限公司工程項目對接,一次就解決了400多名北川人就業;在維斯特現代農業高科技示范園,“春風行動”直接和間接帶動了近1萬人就業。
通過近年來的“春風行動”,擴大就業的效益開始顯現。北川縣以旅游業為龍頭的服務業發展后勁十足,唐家山堰塞湖、老縣城地震遺址、尋龍山和九皇山景區、吉娜羌寨、石椅羌寨和新縣城等新興的旅游點,聚集了數千靈活就業人員和自主創業人員。北川還建成了羌繡園,不僅羌繡手工藝品行銷國內外市場,年銷售額預計達2000萬元,而且羌繡作坊還可以解決上千名羌族婦女就近就業。興建的中小企業創業園,在吸引小微企業入駐的同時,也創造了近千個就業崗位。按照規劃,到2018年底,園區將基本完成“一軸三片”的帶狀式發展格局,入駐企業達50個,將解決1萬余人就業。
如何使“春風行動”不是“一陣風”,而是把促進就業作為貫穿全年始終的常態工作,形成長效機制,北川縣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近年來,北川縣通過調整產業結構、落實扶持政策、開發公益性崗位等舉措,充分發揮“五緩四降三補貼”特殊政策的降壓減負功能,擴大就業規模。通過稅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政策,鼓勵自主創業,鼓勵企業吸納就業。通過強化公共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創造有利于穩定擴大就業的軟環境。同時,還研究制定了“4+2”就業幫扶政策(縣政府出臺幫助災后群眾就業的4個文件和2個幫扶就業的實施方案),建立了“領導掛點、部門包村、黨員干部幫戶”的就業幫扶機制,出臺了促進就業10條措施。縣人社局統籌利用各種資源,大力開展各類就業服務活動,積極落實促進就業政策,著重加大就業創業培訓力度,為當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創造機會。
幾年中,全縣先后投入就業專項資金6847萬元,其中,3456萬元用于補貼17388個公益性崗位,600萬元用于開展就業培訓補助,2791萬元用于創業帶動就業崗位補貼。此外,還積極開展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認定工作,落實一次性創業補貼、小額擔保貸款補貼等,極大地提高了用人單位安置失業人員的積極性。
近年來,北川縣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每年堅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扶持大學生創業就業??h上成立了就業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關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實施意見》,鼓勵大學生領辦科技型中小企業,并設立專項資金,采取項目補助、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和發展。對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在北川創辦、領辦科技型企業,按照5000元/戶進行獎勵。

據統計,到目前,全縣已為18名大學生發放小額貼息擔保貸款,累計達146萬元;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8.4萬元,扶持12名大學生成功創業。
促進創業的“春風”吹遍北川,創業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展現出勃勃生機。目前,北川已經建立起創業指導服務中心31個,征集入庫創業項目200余個,建立創業孵化基地示范基地8個,成功孵化創業實體200余個。
北川永安鎮大學畢業生沈菡創業養殖林下土雞,成立了福園家禽養殖專合社??h就業局根據政策發放給她1萬元創業補貼,同時,養殖專合社還得到14萬元的土雞圈舍基礎建設補貼。目前,沈菡的合作社年出欄土雞1萬余只,利潤達10萬余元。
“創業是最積極、最主動的就業,還能帶來倍增效應。目前,全縣成功創業人數達到4000余人,帶動就業2萬余人?!笨h就業局局長劉智林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