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鈺霞 圖+黃榮莉
泡酒泡在酒中,好不逍遙
文+張鈺霞 圖+黃榮莉



一壺酒、兩三涼菜,重慶的老酒館好似老舍筆下的《茶館》,街坊鄰居在這里溫燙著熟悉的老城氣息,品味著三教九流的市井人生。日子長了,老酒館變成城市中最溫柔的部分,記憶都封塵在幾壇酒罐里。父輩在土地上與命運搏斗,喝酒是片刻的喘息和享受,到老了才是怡情。泡酒是悠閑愜意的,來不得半分匆忙,也來不得半分虛假。
因緣際遇,與朋友流浪于洪崖洞的外灘,江水、人流、大橋、輕軌,一點一點拼湊的畫面,倒有說不出道不明的美。索性我們下至沿江的茶樓咖啡一條街,就這么撞見一家小酒館——泡酒。兩個毛筆大字揚眉吐氣地豎掛在門框上,白紙黑字,嵌在木色中,服服帖帖,在這條滿是咖啡廳和酒吧的街上顯得格格不入,倒有點“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味。向里張望,各種梅子酒、果酒、藥膳酒擺滿酒架,幾張木桌、幾把竹編藤椅隨意擺放,四周皆是粗糙的土墻,有那么點兒意思。
懷的是舊,喝的卻是真心實意的酒。中國素有泡酒的傳統,所謂“野夫之樂”。這泡酒是有講究的,藥材的研磨、白酒的選取、容器的封閉和時間的把控,走心的酒才能入口,否則跟超市三五塊的歪嘴有什么區別。這店的老板顯然是位愛酒之人,且只喝這情意濃厚、健康養身的泡酒,于是便開始研究,現在儼然也有自己的獨家秘方了,功力非一日之寒。下酒菜需單獨說,雖簡單隨意,實則錦上添花。每天下午5點酒館才開門,平時除了老板,還有一位阿姨,她負責準備當天晚上的菜品。除了涼拌藕丁、虎皮青椒這些正宗的下酒菜每天都有,其他的菜品都是看阿姨的心情——如果天氣熱,她就會多加一道涼拌苦瓜;如果下雨天,便有難得一見的蒜苔炒蛋;如果心情好,鎮店之寶紅油素雞便會無限供應;如果心情不好,就只有花生米下酒了。

左右頁圖:濃濃的懷舊氣息與各類泡酒醇香的滋味,構成了這間小酒館獨特的氣質。
坐下,先點一壺梅子酒。其實我是不敢嘗試梅子酒的,因為曾經被這種口味清甜卻后勁十足的酒弄得“神魂顛倒”。自此,我給梅子酒起了一個名字——哐當酒,因為喝著很甜,但是出門一吹風,“哐當”就醉倒了。不過只要不貪杯,梅子酒還是極好的。尤其是“泡酒”的梅子酒,兼容了楊梅的果香甜柔和蒸餾酒的濃烈,兩樣風情交融一體,遂格外令人沉醉。并且梅子酒有開胃功效,幾杯下肚,再就著討好阿姨得來的貴賓級待遇——炒時蔬,感覺甚妙。
環顧四周,酒客們說說笑笑倒是愜意,喝著酒,老大三粗地講著生活瑣事。當然也不乏獨坐的失意者,一壺老酒、一碟小菜、一縷江風,大概可以暫時忘卻煩憂。等到夜幕降臨,這里就變成了一個小江湖,作家、司機、詩人、設計師、各種江湖人士匯聚一堂,喝酒、吃肉,漸漸從三桌、兩桌吃到一個桌子上。
“泡酒”是簡單的,幾張座椅、幾壇泡酒,但是營造的氛圍卻是冷漠都市里人與人之間少有的熟稔和熱絡。說來也怪,在這個店里待著,倒生出一種安逸的情緒,這里不同于老式茶館,沒那么雅致,也不同聒噪的酒吧,醉氣沖天。若是找不到自個兒的安心之處,這兒就是剛剛好,可動可靜。突然就喜歡上這家臨江而居的傳統酒館,在疲憊、煩躁的當下,何不緩口氣,來這里略坐,偷得浮生半日閑。
推薦人語
嘉陵江江邊的懷舊小酒館,老重慶味道的各種泡酒擺滿酒架,或對酒當歌、或臨江獨飲。這里可以很江湖,也可以很柔情。
地址:洪崖洞底層過馬路沿江茶樓一條街中間
最難忘的特點:約上老友,坐著藤椅吹著江風看著夜景,再來盤滿滿重慶味道的紅油素雞,以酒述人生。
Paojiu A Bistro in Hongyad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