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軍

《中國證券期貨》2014年持續關注中國農產品交易集團(港股0149,下稱中國農產品交易)利用假協議騙取商務部批文一案的相關報道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中國證券期貨》再次接到河南開封商家投訴中國農產品交易違反相關法律,利用與開封市政府簽訂的非法協議“欺行霸市”壟斷市場經營,引發當地群眾不滿。即便如此,《中國證券期貨》在多方走訪后發現,中國農產品交易在河南的經營狀況差強人意。
三年簽訂三協議布局河南
2011年至2014年,中國農產品交易分別在河南省的洛陽、開封、濮陽以新建和收購等形式,分別與三地政府簽訂協議設立農副產品國際物流中心,統一取名“宏進”。
開封宏進農副產品國際物流中心(下稱開封宏進)于2014年8月正式招商入住,與此同時,開封市禹王臺區政府也多了一項“任務”——將在轄區“和平農副產品市場”(和平市場)內經營蔬菜批發零售業務的商戶“引導”至開封宏進經營。但對此,無論是和平市場負責人渠和平,還是在和平市場經營的商戶都不予認可。
商戶們認為,開封宏進離城區較遠,較之自己經營的蔬菜業務,交通不便,而和平市場在城區內,客戶流通廣,便于自身銷售經營。他們對政府發公告、強行驅逐他們進入開封宏進經營也十分不滿。
商戶劉先生說,“只要我們不違規經營,在哪里經營是我們的權利,政府不應該干涉”。
曾在開封宏進經營過幾天的趙先生對于開封宏進的經營管理表達了更多的不滿,趙先生說,“政府強行讓我們去(開封)宏進經營,可是我們連宏進的大門都進不去,我去的第二天,開封宏進的人就不讓我們進門了,說是各類的蔬菜他們壟斷經營了”。最后還有人對趙先生進行了人身威脅,雖然他到最后沒有搞清是誰威脅了他,但他發誓寧可不再做蔬菜生意,也再不去開封宏進經營。
和平市場負責人渠和平及其女兒也向《中國證券期貨》稱,禹王臺政府多次“勸說”其放棄市場經營,并稱“勸說”是應開封市政府的要求。渠和平的女兒渠倩倩告訴《中國證券期貨》,政府為達到‘一花開時,百花殺的目的,多次通過有關部門查找和平市場的問題,至今和平市場的消防年審仍未通過。
渠倩倩還說,“不但如此,政府還通過‘限高、封路、修路等手段‘圍堵了進出和平市場的主要干道”。
對商戶們和渠和平的說法,禹王臺區副區長鄭治峰全盤否認,鄭治峰說,“政府只是引導和服務商戶,從未發布公告和驅趕商戶進入開封宏進經營”,但他在接受開封當地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讓商戶搬入開封宏進經營,是因為開封市政府與香港宏安集團(注:實為中國農產品交易全資子公司中國農產品企業發展有限公司,香港宏安為中國農產品交易控股公司,港股1222,上述所有公司實際控制人均為鄧清河)簽訂的框架協議,但開封宏進確實交通不方便。”
在鄭治峰所提到的框架協議中,《中國證券期貨》看到,“甲方(開封市政府)將協調有關部門在開封市規劃區內不再批準建設同類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對市內現有的相關老市場,甲方將積極推動向項目搬迂整合,促進集約發展”。也就是說開封宏進在開封市政府的“幫助”下壟斷了整個開封市內的蔬菜批發業務。
是街市大王還是大騙
開封宏進于2014年4月13日開盤,正式發售一期吸金旺鋪。據其官網稱,項目位于河南省開封市禹王臺區南郊鄉,總占地面積1000余畝,總建筑面積55萬平米,市場一期用地面積600畝,二期用地面積370畝。市場落成后,預計年交易量達600萬噸以上,年交易額超過150億元人民幣。商鋪數量超越千余戶,直接促進就業人口一萬余人,是保障開封市500多萬人口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的民生工程。
但《中國證券期貨》在開封宏進采訪時卻得到了與其宣傳相悖的現狀。開封宏進橫跨310國道,分為南區和北區,南區為糧油調味品區,只有寥寥幾家商戶入駐,某商戶告訴《中國證券期貨》自開業就沒有生意。
相比南區,北區情況更是慘淡,《中國證券期貨》在這個區看到,大量的蔬菜冬瓜堆積潰爛。商戶陳先生說,自己進了一萬多斤冬瓜因沒有買家上門,已經爛完。開始還蜷縮在被窩內取暖的他聽說是記者來采訪,熱情的帶記者參觀了整個開封宏進的蔬菜區,他和《中國證券期貨》邊走邊說,四個月來,開封宏進幾乎就沒有采購商,這里的商戶多數都沒有生意,原因除了交通不便和開封宏進的內部管理有問題外,大部分還是因為交通不便。現在留下的商戶都是因為開封宏進不收租金,還給他們承諾了“補貼”,但開封宏進承諾的三個月補貼也只是補了一個月,其后就沒了下文。
上述渠倩倩也告訴《中國證券期貨》,開封宏進已補貼超過5000萬。
在開封宏進的整個采訪過程中,《中國證券期貨》粗略估計了一下,整個市場目前入住率不足40%,而正常營業的商戶更是少之又少,成堆潰爛的蔬菜在市場東半部分隨處可見。
《中國證券期貨》就以上情況求證開封宏進,開封宏進未做回應。
與開封宏進相同的境況也發生在洛陽宏進農副產品國際物流中心(下稱洛陽宏進),與開封宏進相比,《中國證券期貨》雖沒有在市場內看到大量爛掉的蔬菜,但商戶經營也十分慘淡。商戶王大姐的鋪面在洛陽宏進最好的位置,即便如此,其隔壁的鋪面也早已在尋找轉租附象,王大姐告訴<中國證券期貨》,如果要找鋪而她這一排就有,其他排不用去,在她的指引下,《中國證券期貨》看到其后排的商鋪亦是成排的空置,有的甚至都沒有來得及裝修。
《中國證券期貨》隨意撥打了一家商戶招牌上程先生的聯系電話,接通后程先生說,“我們就沒在那經營幾天,都沒裝修,因為那邊沒有人,沒有客戶。”
王大姐還告訴《中國證券期貨》,進入洛陽宏進經營的商戶不但可以經營一年免租,早期進入的還給配拉貨的汽車。
目前洛陽宏進已在賣力宣傳市場的二期商鋪銷售,但市場內較高的空置率和不多的客流量使當地人望而卻步。
雖然在洛陽和開封的宏進市場經營都不景氣,甚至是貼錢經營,但中國農產品交易依然熱情高漲,在開發洛陽宏進和開封宏進的同時又順利成立了濮陽宏進農副產品國際物流中心(下稱濮陽宏進),據傳2015年將開工建設。
在濮陽宏進的大門外,《中國證券期貨》看到如下介紹:香港太平紳士鄧清河先生,1962年生于香港,憑著眼光獨到和目標遠大的投資,創辦了香港規模最大的街市管理集團,是香港聞名坊間的“街市大王”,是一位白手起家的成功企業家。并配巨幅照片。
“宏進”意欲何為
據河南一位業內人士向《中國證券期貨》介紹,鄭州早在2012年就已建成一家占地5000多畝的農產品物流城,距離開封市僅幾十公里,無論是從交通還是從規模,開封宏進批發蔬菜都不具競爭力,即便是當地消耗,宏進的交通優勢也沒有。
2013年8月12日,河南當地的《大河報》曝光了洛陽宏進因“補助”不能兌現被商戶堵門。生意慘淡,補貼經營,是什么在支撐中國農產品交易的信心?《中國證券期貨》查閱了中國農產品交易的相關公告,公告稱,2013年10月21日中國農產品交易以人民幣43092091元取得洛陽老城區122247.067平方米土地;2013年1月10日以人民幣116302830元取得開封禹王臺區408080.1平方米土地;2012年8月31日以人l民幣46025930元取得洛陽133408.494平方米土地。
以上交易經計算分別為每平方米352.5元、285元、345元。可謂是“白菜價”。
目前,開封宏進的2期均價為5700元,是該地塊出讓價格的20倍,而相鄰地塊的樓盤價僅為2800多元。
2014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晚8時),開封市委書記祁金立被宣布正接受組織調查,《中國證券期貨》不知其被調查的原因內有無關于開封宏進,但解決中國農產品交易在河南的盲目擴張及其帶來的隱患迫在眉睫。
另記者注意到,除在河南省鄧清河控制下的宏安集團、中國農產品交易還在全國各地不斷打著建立農副產品市場的旗號“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