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記者
“2014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評選結果揭曉:昆明成為了老外眼中最有魅力城市之一,是西部唯一一個當選城市。
“昆明是我的第一故鄉,新西蘭第二。”云南紅梨開發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顧問,新西蘭籍專家路易斯·戴格這樣笑稱。
四季如春的昆明不但以獨特的自然環境引得各方青睞,“春城”更是向外國專家們拋出了“真金白銀”的橄欖枝,并以貼心的服務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引得一眾鳳凰來。
作為研究深耕農業37年的外國專家,路易斯·戴格使云南紅梨科技開發公司成為云南省第一家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全程質量管理體系企業,使云南特色果樹產業得到迅速擴大,進入了亞洲、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及南非等國際市場,取得良好的效益。他先后被授予中國政府“友誼獎”、云南省人民政府“彩云獎”及“云南省科技合作獎”。“我每年只有圣誕節回一次新西蘭,我很享受在昆明的生活。” 戴格告訴記者。
像戴格這樣的外國專家,“十二五”以來,昆明已成功引進4711人(次),獲國家和省級引智專項資金資助的外國專家112名,有91家機構取得省外專局頒發的《聘請外國專家單位資格認可證書》。
依托這些專家,昆明加快推進技術成果向市場化運用、產業化發展,帶動了一大批產業升級。云南紅梨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先后與新西蘭皇家園藝所、新西蘭鮮果公司、美國派拉蒙公司等國外科研院所及企業開展廣泛的技術開發合作,出口各類水果5859.07噸,實現創匯829.14萬美元,受益農戶13400戶,實現當地農戶年人均增收2092.7元。
作為昆明制藥引進的第一名金發碧眼的“洋總監”,瑞士人史凱撒博士負責產品和服務質量管理等工作,在讓昆明制藥的民族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同時,西方公司的管理思維和理念也通過他傳遞給了企業。史凱撒帶領團隊幫助昆藥集團完成了高技術制劑生產車間的概念設計、施工建設和裝備調試,并成功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質量管理標準(GMP)、澳大利亞醫療用品(TGA)和美國食品藥品機構(FDA)三重認證。目前,昆明制藥生產的蒿甲醚制劑出口全球40余個國家地區,已連續13年保持了中國單一藥物制劑出口第一的業績。
對于人才引進的甜頭,昆明制藥體悟頗深:近3年來,在質量管理、研發和政策技術支持方面共引進了3位高端人才,國際化腳步明顯加快,獲得了多個國際認證。人力資源部經理姜霞介紹,高端人才本身具有很多國際信息渠道,為企業國際化認證節約了很多時間,而他們不僅為企業項目服務,還為企業培養了許多人才。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2010年,針對回國的海外留學人員和高層次人才的“三五工程”實施,即用5年時間,在重點創新創業項目、重點產業園區、重點學科領域引進50名左右海外高層次人才,其中集聚5名左右在重點產業國內領先、達到國際水平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對入選專家給予40萬—100萬元的資金扶持,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場所,且三年內免收租金,給予30萬元一次性安家費補助。
昆明貴研鉑業有限公司楊宏偉博士說:“從福建到昆明,從沿海到西南,因為昆明是一個可以讓自身事業不斷攀登高峰的地方,昆明對人才的吸引力正在不斷增大。”2012年,公司負責《磁性單原子金負載型催化劑的開發與應用》項目,讓高科技與“土豪金”產生完美碰撞,也讓他成為“三五工程”入選人才。

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們到昆明職業教育園區指導園區規劃建設
隨后,昆明又下發《關于引進創新創業人才項目的實施意見》,5年內,引進創新人才項目50個,扶持自主創辦創新型企業10個(簡稱“551”計劃)。
2014年,昆明發布《2014年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昆明工作及創新創業優惠扶持暫行辦法》,面向全球高層次人才拋出了橄欖枝,對引進的A類、B類、C類項目,市財政分別給予100萬元、60萬元、40萬元的一次性創業啟動資金資助。給予海外創新人才或創新團隊50萬元一次性創新研發經費資助,由企業落戶或用人單位所在縣(市)區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場所(或生活住房),3年內免收租金。
“目前,昆明市人社局正積極向市政府提請設立昆明市外國專家 ‘春城友誼獎’,以表彰服務昆明的高層次外籍人才、專家。”昆明市人社局局長姚振康告訴記者。
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出臺,讓外國專家們感到了春城對人才的渴望和誠意。昆明對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釋放的最大誠意,在人才和用人單位之間形成相投相融的“氣場”。
要讓人才扎下根來,干出一番事業,就要為人才提供一個無后顧之憂的環境。昆明在人才引進方面,從項目、資金、人才公寓、解決戶口、子女就學等給予重點扶持、重點服務。
2014年1月,“國(境)外專家醫療綠色通道”在延安醫院建立。外國專家就診,只要出示就診綠卡,就能享受到掛號、繳費、取藥等專人代辦,就診、檢查、檢驗、治療等全程陪同等全方位“一站式”的系統服務。獨立設置的就診區域配備專人管理,實行預約服務和即時服務相結合,團隊由醫院高級專家組成。截至目前,已有6位外國專家經“醫療綠色通道”治愈出院,獲得了外國專家的一致好評。
“我們在昆明,享受到的是‘熊貓級’待遇。”在一次人才座談會上,專家們不無風趣地對自己享受到的生活待遇做了這樣的形象比喻。
把人才用在“刀刃”上,推到“一線”去,昆明市的探索仍在繼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