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整理

從左到右依次為:唐杰、高云峰、謝雙成、汪建、奧尼爾、陳剛
2015年4月18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深圳論壇成功舉辦。在當日上午的論壇發言中,“創客”、“大數據”等熱門詞語成為與會嘉賓們的討論焦點,編者節選了部分觀點,以饗讀者。
唐杰(深圳市副市長):
深圳從血液里就是創業城市。任何人都不可能獨自做出完整產品,他需要有合作者,有其他的人才一起來做一件事。深圳人都知道華強北,華強北是什么?是中國電子業分工最細密的商業圈,在這里歐菲光成功了,現在是國內領先的精密光電薄膜元器件制造商;潘浩(柴火創客創始人)正在成功當中。沒有一個多樣化的分工,沒有多樣化的產業,也不會有創客。這是創客在深圳能得到發展的第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深圳具有多元價值觀的教育理念。小布什說考試不拿A也可以當總統,大疆科技的汪滔考試成績連B+都很少,就是B。但汪滔的特長在其他方面,港科大機器人大賽、香港6所大學機器人大賽、全港機器人大賽,只要他參加一定是前三名。深圳希望教育可以讓學生具有更多的動手能力,把更多概念、想法轉化成一個產品,汪滔就在這樣長期的訓練當中成功了。這種教育模式和理念也是創客出現并茁壯成長的重要因素。
第三,深圳是重要的金融之城,是中國VC、PE最活躍的地方,在全球金融中心一直排前25名。如果沒有發達的VC、PE,我們就不能想象深圳有如此之多的中小企業倚靠一個想法或產品在20年內茁壯成長為大企業。華為、中興、騰訊、平安、招商銀行差不多都是在20年前從一兩張桌子、一間辦公室起家的。某種程度上說,華為、中興也是創客。它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成長,沒有深圳大的金融環境是很難實現的。越有這樣一個環境,其實就越有創客的生存空間,這個城市會理解它,這個城市也會包容它。

2015年4月18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深圳論壇成功舉辦。10位重量級中外嘉賓圍繞“創客、創新、大數據與城市發展”開展頭腦風暴。論壇由香港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許戈輝主持,共吸引2000多各界代表和觀眾參加。論壇凝聚了多個機構和部門的智慧和汗水,本刊編輯部參與了論壇深度策劃。
當然,要做一個成功的創客,三種能力特別重要。第一是動手能力。最近30年中國男人動手能力大大下降,以前大家從小就會學木工活、做家具、修自行車,現在什么都不會了。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男人、歐洲男人比咱們動手能力強,他們的車庫里有大量東西都是自己動手的。一定要保持動手能力。第二是想象力,中國人要保持、創造和鼓勵想象力。中國這些年的教育最欠缺音樂和藝術。這兩者恰都是培養人想象力和人類美感最重要的東西。如果沒有想象力就不會有創客的存在。第三點,創新。對于中國人而言,未來的社會發展是從工業化走向后工業化。工業化講的是服從和紀律,后工業化講的是分歧和創造,沒有分歧就不會有創造。當我們要求年輕一代都要按照老一代的傳統想法去做,就永遠不會有創新。
高云峰(深圳大族激光董事長):
如果創客想要變成創業者,需要突破以下幾個瓶頸。
第一個瓶頸是產品。創客做出一個原形機,要想由此進行創業,首先解決的問題是,這個原形機能不能復制?能不能由一變多地形成產業化?產品層面的準備可能會面臨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以我自己為例,當時原形機變成產品以后,故障率特別高,客戶投訴非常多。最后經過排查發現,是在生產工藝上出現了問題。在解決這個問題以后,我們的研發成果就從一個創意品變成了可以商業化大批量生產的產品,我也順理成章地從創客變成了創業者,企業也隨之走向快速發展的過程。
第二個瓶頸是團隊合作。創客根據自己的興趣獨自或幾個合作伙伴做出一些科研成果,但當你想要做成創業企業的時候,就不能再單打獨斗。創客需要突破自我的一點就是,怎樣從自己做變成帶領團隊做。除了自身心理成長以外,還會涉及到人才授權、培訓,以及公司文化,甚至股權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第三個瓶頸是資金。創客要做到開放股權吸引投資者,讓他期待投入多少資金獲得多少回報,同時,創客也要有合適的創業空間,深圳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早期有很多工業園區,成為創業很好的空間。這些空間非常有彈性,創客可以按照自己的支付能力選擇大或小,非常便于調控。
此外,還有如何將產品進行市場推廣等其他瓶頸。如果能夠突破這些瓶頸,創客就能脫胎換骨變成一個創業企業。
謝雙成(杭州市副市長):
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經濟中心,為什么偏偏杭州誕生了阿里巴巴?馬云先生自己說過,杭州擁有令人舒服自在的宜人環境是重要原因。在我看來,杭州的宜人環境包括三點,優美的自然環境,悠久的人文環境,優良的營商環境。杭州營商環境里最重要的就是與眾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杭州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模式和京滬有很大不同,民營企業占據城市GDP貢獻率的70%,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占有量上,杭州連續12年拿到各大城市的第一名,所以它有雄厚的民營企業基礎。而互聯網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個萬眾創新的產業,和杭州的營商環境自然非常契合。
除此以外,政府因素也是杭州能誕生阿里巴巴的重要原因。政府應當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在不干預的基礎上提供優良服務,充分發揮市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體作用。2003年,在阿里巴巴創業初期,杭州市政府就曾出臺文件,鼓勵所有中小企業進行“觸網”,即開通網上交易,發展電子商務平臺。政府和阿里有一個協議,政府出資1/3,阿里出資1/3,每一個中小企業自己再付出1/3,通過共同出資發展互聯網經濟,我們叫“發展觸網”。
汪建(華大基因董事長):
多年前在大家還不了解到底什么是大數據的時候,華大基因開始運用大數據創業。大數據是什么,在我看來最大的數據是生老病死。當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產生的時候,為了做30億個堿基對測序,花了30億美元。我們作為參與者深刻體會到,這是下一個經濟形式的最大支撐點——生命大數據。作為最大的數據,生命大數據不僅要把DNA數據和基因數據讀出來,還要算出來和存儲下去,所以除了航天和現在的互聯網以外,生命數據就是最大的數據。一個成年人身上有10的14次方的細胞,10的9次方個基因,加起來是10的23次方,沒有數據比生命的大數據更大,這個大數據蘊含著生老病死全部的奧妙。所以如果我們從生命大數據切入,就能更主動地掌握生老病死,揭開生死的奧秘,掌握人類自己的命運,這不光是一個產業,而是每一個人的最重要的基礎數據。 這是一個嶄新的時代,也有很多新的挑戰。
羅伯特·奧尼爾(R o b e r t O’Neill)(國際城市管理協會執行總裁):
如果我們把目光轉向世界其他國家,吸引創客的城市大都具有以下共同點。
第一,集成的教育。城市內擁有大學,高校能為創客的產生和發展提供很多人才。
第二,集成的工業。某些城市擁有大規模經濟體的發展,這樣子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人才來到這一地區。比如硅谷,很多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的學生畢業后愿意到此工作,某種程度上,硅谷創造了新世界的大學;在鳳凰城也有很多大學的集成和工業的集成,工業和大學體系在一起形成了集成的效應。
第三,融資的渠道。這樣就可以吸引更多風險投資,還有二級市場的投資客等。
第四,有聯系的文化。創客之間會有很多聯系,無論是餐廳、咖啡館,文藝聚會或者藝術沙龍,創客的好奇大多因為跨行業的碰撞而產生,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行業背景的人在一起可以激發更多的靈感。城市可以為了吸引人才去制定一些規則,促進交流。
最后,城市規劃的概念。人才是市場中最大的資源,而對于創客來說,可以自由選擇去哪個城市發揮他們的才能。所以對于城市建設者來說,把城市變得更具有吸引力和創新的活力,引進人才并留住人才,才能真正從這些建設投資中得到回報。
陳剛(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
作為西部省會城市,貴陽長期處于欠發達、欠開發狀態。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貴陽第一次與其他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隨著貴陽全域公共免費WiFi城市項目一期工程即將建成開通,隨著全國首個大數據交易所在貴陽正式掛牌運營,貴陽將著力打造“塊數據”城市,以塊上數據為各類創新創業主體提供更加充足的發展機會和更加濃厚的創業氛圍。
貴陽生態環境良好,生活成本不高,隨著以大數據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貴漂”這樣一個新詞正逐漸形成、廣為傳播,貴州、貴陽對人才的吸引力將越來越強。“貴漂”不“貴”,“貴漂”機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