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瀏覽器
食物掉地上5秒還能吃嗎
把剛掉到地上的食物撿起來吃的人常會說,不超過5秒就沒關系。這條“5秒規則”的出處不可考,不過流傳已久,許多人深信不疑。
真相是:研究顯示,食物掉到地上的瞬間,或多或少都會遭細菌和病毒污染。食物接觸地面的時間是1秒~6秒,差異不大,但若超過1分鐘,污染率便會提高10倍左右。大多數細菌或病毒是無關緊要的,但有幾種比較危險,比如諾如病毒、沙門氏菌、艱難梭狀芽孢桿菌等;它們可能隨鞋子進入家中,污染掉在地上的食物。
食物的含水量、表面形狀及掉落地點,都會影響附著其上的細菌或病毒量。人來人往的地方細菌和病毒也比較多。一般來說,掉到地上的食物能不能吃,屬于主觀判斷,只是別相信5秒內撿起來吃一定安全的說法。

澳大利亞《讀者文摘》 2015年8月刊

英國《經濟學人》 7月18日
企業搶人盯緊青少年
什么樣的高中,能讓剛滿18歲的青年,一畢業就能獲得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BM)的軟件工程師聘書,并獲得5萬美元年薪?從2011年開始,IBM和美國紐約市教育局與紐約市立大學合辦“科技進入大學預科學?!庇媱潱≒-Tech)。這個計劃提供高中四年加大專兩年的教育,6年課程結束就能獲得準學士學位。課程結束前,學生們不用花錢,這在大學學費高昂的美國,是很大的誘因。
IBM協助設計課程,強調科學、技術與數學,也會學歷史與文學。更重要的是,IBM提供技術導師和帶薪實習,比起一般的助學金計劃,它為學生未來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P-Tech的大部分學生是家里第一個上大學的,或家境貧寒或少數族裔。在美國,三成企業難以找到適合的人才,IBM此舉利人也利己。該計劃已吸引40多個行政區的學校加入,預計2016年前會有超過100個學校、10萬名學生加入。

英國《BBC歷史》 2015年7月刊
黑死病讓幸存者活得更好?
《黑死病全史:1346~1353年》的作者本尼迪克托認為,14世紀歐洲人口密度和本地及區域性貿易的增長,是造成傳染病黑死病侵襲與長時間駐留的必要條件。死于14世紀黑死病的人數究竟有多少?英國約克大學歷史學教授奧姆羅德說,傳統觀點認為歐洲約1/3的人口死于1347~1350年間的第一次黑死病暴發;而在14世紀6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暴發中,兒童的死亡率較高;到14世紀末,歐洲部分地區的人口比兩代之前減少了一半。
那么,這場流行病如何改變了中世紀社會?
奧姆羅德教授認為,長遠來看,對于幸存者,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人口減少導致財富重新分配,窮人階層獲得更高收入。英國東英吉利大學一名歷史學教授認為,人口的急劇減少給普通人帶來顯著的好處,比如英國人整體上比前幾代人享用到更多肉類、奶制品和更高質量的住房;城市的衛生改革也使城鎮更適宜居住。

臺灣《天下》雜志 8月5日
“香蕉王國”臺灣的沒落
2014年,臺灣香蕉出口4000噸,只占日本香蕉市場的1%。對比臺灣最高峰一年出口40多萬噸,占有日本82%的市場,有如天壤之別。臺灣香蕉外銷量萎縮是多方面原因所致。一是2005年,臺灣香蕉出口開始貿易自由化,貿易商搶攻日本市場,和農民搶種香蕉,質量卻沒法滿足出口要求,只好轉內銷,導致產銷失衡。二是把吃不掉的爛香蕉賣給大陸,結果破壞了臺灣香蕉的形象;三是日本市場要求供應小包裝香蕉,單次買幾根而不是一串,臺灣卻不肯針對客戶需求出口小包裝香蕉。
此外,跨國水果商都樂利用現代品質管理手段打敗臺灣。早期臺灣蕉農蓋棉被用電石土催熟,出貨前更不可能一根一根清洗;但都樂的香蕉要經過兩次洗選、不蓋棉被改吹冷氣,還要控溫在16~18攝氏度,每根香蕉用尺量、秤重、測顏色、選美,最后在冷藏庫里吹一周冷氣,等外皮轉為黃金色,太黃或有黑斑都不行。
(蕭野/供稿)
本欄目責編/葉曉婷yexiaoting@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