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專攻綠色供暖的天津百思特公司:“我們善于利用和搬運熱能”
供暖是冬季的民生大事,供暖在實際操作中如何綠色化?12月7日,《環境與生活》雜志記者走訪了在綠色供暖方面探索多年的天津百思特環保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云堂的介紹讓記者深受啟發。
首個供暖訂單:
天津奧體中心地源熱泵系統
12月7日,《環境與生活》記者從霧霾籠罩的北京出發,坐高鐵到了霧霾之下的另一座直轄市——天津。
路上,記者望向車窗外,但見天地間灰蒙蒙一片。從天津火車站出來,乘車前往濱海新區,沿途高樓林立。每隔一段路程,就可在樓宇間看到一座插入蒼天的采暖鍋爐煙囪,白色水蒸氣從紅白條紋相間的煙囪頂部滾滾冒出……
近一小時車程后,記者來到天津經濟開發區第四大街天大科技園A2樓7層——天津百思特環保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所在地。會議室里,只見來自全國各省市的代理商正在接受供暖技術培訓。隔壁的辦公室里,總經理劉云堂正與副總王曉東討論新項目的采暖方式如何實現節能減排最大化。
“天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采暖配套設施變電站,是我們公司的第一個供暖節能訂單,采用的是地源熱泵解決取暖問題,通過熱泵把地下的熱能‘搬’到建筑內,不用市政管網供熱。”劉云堂告訴《環境與生活》,體育場館經常處于閑置狀態,如果集中供暖就是能源浪費,以地源熱泵(轉移地下土壤中的熱量到需要的地方去)供暖,有人用就開,沒人用就關,自由控制。該場館采用的熱泵機組可以實現夏季制冷、冬季采暖,同時還可提供生活熱水,自2007年投入使用以來,一直穩定運行。
2005年成立的天津百思特環保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簡稱“百思特公司”),業務范圍涉及能源利用規劃、能源管理、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能源建設投資等。該公司曾為天津港務局南疆石化小區設計高溫熱泵應用項目,這個項目成功地采用了余熱供暖方式,以地熱尾水作為熱源,通過熱泵系統的作用,進行冬季供暖。
“涉及建筑物的供暖,人們常想到的是常規能源,比如電、煤、天然氣。我們的原則是,在條件允許的地域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不足部分再用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等)進行補充,在經濟可承受的條件下選出最優方案。”劉云堂說,新能源包含地熱能、海洋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大部分新能源公司提供的是單方面設備和技術,比如做太陽能的公司就只專注光伏研發;做節能的以設備制造廠家居多,往往只針對特定環境生產節能設備,不容易實施綜合解決方案。
“其實同是供暖,會有不同方案,在實踐中只用一種方式效果不一定好,這就是西醫和中醫的區別。西醫一病一方,中醫是千人千方,供暖也要根據不同情況,開不同的藥方。”王曉東打比方說。
霧霾頻發,不少地方用“煤改氣”來減排,劉云堂對這種方式并不完全認同:“以天津為例,天然氣的供應量不夠,且價格高,都改成天然氣供暖很難走得通。”那該怎樣供暖呢?劉云堂表示,“若是我們來規劃,會根據地域可再生資源的優勢進行考量。比如先調查它附近有沒有工業余熱,若有,就建一個能源站,把其中能量提取出來。若無余熱條件,就調研是否有地熱。”他強調,供暖絕對不能一刀切,具體需求、能源狀況、可開發資源的種類等都得因地制宜,這需要由綜合性的公司來做全面規劃。
劉云堂介紹,百思特公司在當地的競爭優勢是擁有各領域專家,善于集成技術,而非單一技術,專門解決包括工廠在內的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小區的能源問題,比如將太陽能和熱泵結合、余熱和天然氣結合、熱泵和地熱結合、地熱和燃氣鍋爐結合等。通過多種技術和設備把幾種能源綜合利用,爭取把每一種能源的效率最大化。王曉東補充說,公司的理想是“做最會使用和搬運熱能的公司”。

天津百思特環保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云堂

天津百思特公司副總經理王曉東
我國的生產型企業普遍存在工業余熱資源浪費的現象。
2005年至2007年,百思特沒有接到任何訂單。臥薪嘗膽的兩年多時間里,劉云堂與其他技術人員做了大量關于工業余熱的調查,漸漸形成了明確的發展思路。“任何一個專家、任何一種設備和技術都不是全能的,得組織一支跨專業的綜合性技術團隊,解決不同行業的節能問題。”
工業余熱的利用是百思特的殺手锏之一。據王曉東介紹,工業余熱主要有煙氣熱風類余熱、廢蒸汽余熱、冷凝水和冷卻水余熱、廢水余熱等。目前各行業的余熱總資源,約占其燃料消耗總量的17%至67%,余熱總資源中可回收利用的部分高達六成。合理充分利用工業余熱可以降低單位產品能耗,為企業節省5%~30%的能源費用。
余熱分低中高溫三大類。劉云堂介紹,中高溫余熱的回收利用,很多工業企業自身就在做,對低溫余熱,不少企業認為幾十度的溫度沒什么用,就該排掉。“但在百思特技術人員眼里,卻是寶貴的資源,他們想辦法捕捉各種低溫余熱并轉化為供熱熱源,或進行工藝回用。”
劉云堂告訴記者,其合作對象美標陶瓷廠的煙氣曾經長期白白排放,百思特設計的余熱回收系統把這些煙氣收集起來,轉化后送入車間供保溫使用。該系統每年為企業節省天然氣363285立方米(折合標準煤431噸)、資金105萬元,每年可減少1129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溫余熱的利用不好做,主要是技術難度大,介入項目至少要考察一個月,比如要想做制藥行業的余熱利用,就得對清洗藥材、烘干、浸泡、蒸煮、濃縮、提取、干燥等,整體工藝流程成竹在胸。但這樣做耗時很長,很多做節能服務的企業都不愿意干。”
劉云堂介紹,每個工廠產品不一樣,工藝也就千差萬別,百思特把冶金、化工、煤炭、地下鹽礦、食品、橡膠、建材、制藥等各行各業的工藝流程都調研了一番,積累了大量的基礎工藝數據。無論客戶來自哪個行業,他們都能緊貼客戶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的節能方案。他說,跨專業的技術人才、足夠的耐力、一定的技術集成能力和資金實力,以及社會協調能力,都制約著工業低溫余熱利用技術的發展。
關于工業余熱的利用現狀,劉云堂分析,工業余熱必須盡量就地轉化。“天津的大無縫鋼管廠旁邊正好是無瑕街,就隔著一條馬路,很近,經濟角度看是可行的。如果輸送距離太遠,成本上就不劃算了。”
若無工業余熱可用,供暖還可以采取其他手段。劉云堂舉例,可以采用“氣氣混合式熱泵供熱技術”:燃燒一部分天然氣產生熱量,同時通過換熱器從空氣中吸取一部分熱量,二者混合產生的制熱效率,比原來增加了62%,且比燃氣鍋爐節省一半能耗。
“這種方式只要把做飯的燃氣管線接入供暖燃燒系統,就能滿足需求,適用范圍廣。它的末端有分控,可調節采暖所需溫度。但有一個缺點,如果家里的末端散熱器是暖氣片,就不能采用,它適合的末端是地板采暖或風機盤管,45攝氏度以上即可滿足,而暖氣片需要70~75攝氏度的熱水供熱。”劉云堂說,帶暖氣片的老舊小區要采用氣氣型熱泵,就需改造末端散熱器,增加點投入。

天津百思特公司技術人員,正在進行工業余熱回收項目的施工。

百思特為北京康仁堂藥業有限公司實施余熱回收,為廠區倉庫和辦公樓供暖。
說起哪種供暖技術更值得推廣,劉云堂搖了搖頭:“一個區域有一種特點,環境溫度、建筑結構各不相同、再生資源可利用比重、常規能源的條件、區域之間的經濟承受能力,學校和住宅不一樣,大型城市和中小型城市還不一樣,所以我們要用中醫理論來考慮供暖,先診脈,看看有什么特點和需求再制定解決方案。我們國家一直在搞推廣,一個文件下達,全國一起走同一條路,這是不科學的。”他強調,任何一項技術由于不同區域種種條件的差異,不可能完全復制到另一地去,真正該推廣的是節能的思維方式,而不只是推廣某一項技術或方案的使用。在制定供暖方案上,應“一地一方”,根據本區域的資源可利用條件及用途,評選出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經濟性好,適合本區域的最佳供暖方案。所以前期的能源優化設計尤為重要,在能源規劃的思路上,著眼于城、鎮未來發展的角度考慮,這樣就不會造成后期改造資金的投入。
劉云堂補充道,真正意義上的解決城區供暖問題,需要各省份政府部門之間協調渠道的暢通,使城市可利用資源最大化。如污水處理廠、工業余熱等,這些資源在城市供暖項目中均可利用,極具開發價值。他強調要多元化、個性化,不能選擇一種能源解決同樣的供熱問題。
此外,有的地方政府官員只注重于減排工作,強調控制排放指標,而對節能沒有強制措施。實際上,節能的直接可觀結果即是減排,而減排途徑并非節能一種。節能和減排所反映的分別是效率和總量,并非同一概念。
“節能減排工作需要徹底改變傳統用能觀念,加大對節能的扶植力度和出臺對節能約束性的政策及標準。在保證減排工作良好完成的同時做好前端的節能工作。”

百思特回收天津港航樁業有限公司的廢蒸汽,用于辦公樓供暖。

天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采暖配套設施變電站,是天津百思特環保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的第一個供暖節能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