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炫影
女博士的紙藝幻境
◎李炫影

印度裔澳大利亞女藝術家的紙藝作品,像瓷磚、拼布、刺繡,卻唯獨不像紙。一眼望去,大規模的密集幾何圖案一波波襲來,規則、對稱、重疊、繁復,包含著宗教藝術的夸張和隱忍。
看到如此唯美的畫面,如此精致的圖案,你肯定在想,這是刺繡作品嗎,還是瓷磚、拼布,或者是3D打印的效果?答案讓人吃驚,這是一塊塊手工制作的紙“掛毯”,每一塊都獨一無二。
是的,這是一種紙藝,在看了那么多紙藝作品之后,這樣一種充滿視覺新鮮感的藝術仍然能吸引人的關注。不少紙藝家喜歡剪碎紙片粘貼出形象,或者折出匪夷所思的造型,如日本紙藝家繁復精巧、登峰造極的折紙技術,或者歐美紙藝家令人腦洞大開的構思和表現力,每一種都有其獨特之處。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種 用剪刀、膠水和各色彩紙創作的作品,其特點也是非常明顯的:繁復密集的幾何造型,濃厚的伊斯蘭風格,而且它不是折疊的,也不是純粘貼的,而是將彩紙裁成細條,并將紙條斜著卷曲起來,再粘貼進規劃好的圖案里。最終呈現的“紙毯”效果,堪稱巧奪天工。

繁復密集的幾何造型,濃厚的伊斯蘭風格,這種紙藝并非折疊,也不是純粘貼,而是將彩紙裁成細條,并將紙條斜著卷曲起來,再粘貼進規劃好的圖案里。最終呈現的“紙毯”效果,堪稱巧奪天工。
. 6
這些唯美的作品出自澳大利亞女藝術家昆簡·阿拉瓦迪(Gunjan Aylawadi)之手,在今年6月荷蘭比耶納勒紙藝雙年展上,這位年輕女藝術家的異域風格紙藝就令人大開眼界。

在印度長大的澳大利亞女藝術家、醫學博士昆簡·阿拉瓦迪

雖然只有剪裁、卷曲、粘貼3個步驟,但是需要精確,注重細節,不斷地重復再重復。
阿拉瓦迪出生于印度新德里并在那里長大,2012年在印度先后獲得了工程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學士和醫學博士學位,2013年以后定居在澳大利亞的悉尼。不同的文化沖突和國家間的經濟差異對阿拉瓦迪影響很大,也為她日后不凡的創作埋下了伏筆。
在制作紙毯之前,擁有計算機和醫學學位的阿拉瓦迪從事過很多工作,從電腦工程師到公關設計都試過,是一位“跳槽女工”,就像我們很多人一樣,反反復復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她厭倦這些工作的一成不變,非常渴望有挑戰、有創造性的工作和生活。這個想法困擾了她很長時間。后來,這個有精英教育背景的女博士遵從本心,自學了視覺藝術,突然有一天她心血來潮,決定“用簡單的材料創造一個新的生命”,她所說的簡單材料就是紙,便宜、環保,是很不錯的手工材料。
創作過程當然不可能一帆風順,經過不斷的創新和大膽嘗試,阿拉瓦迪突破常規,終于找到了一種新的方法,通過徹底改變紙的固有形態和紋理,制作出擁有美麗圖案的紙毯。
設計并制作一張紙毯往往需要花費她50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其中至關重要的步驟是設計。這位電腦和工業設計專業的女孩,先靜思冥想,靈感一般來源于伊斯蘭藝術,把一些看似獨立的幾何圖案,運用她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完美的拼接和延伸,使它們看起來唯美、震撼人心。
如果說復雜的設計是腦力勞動的話,那么枯燥和繁瑣的制作過程則是辛苦的體力勞動。雖然只有剪裁、卷曲、粘貼,看似簡單的3個步驟,但是需要精確,注重細節,不斷地重復再重復,直到完美演繹出自已的設計方案。只要進入創作狀態,在辦公桌拿起尺子、圓規、量角器,她就會進入一種近乎瘋狂的工作狀態,達到忘我的境界。
阿拉瓦迪的作品自2013年問世以來,立刻受到大眾的肯定和歡迎,人們不僅驚嘆于這種非比尋常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對精湛的制作工藝贊賞有加。澳大利亞多家媒體對其進行報道,她的作品也曾多次獲得澳大利亞國內國外藝術展覽大獎,其中有的被國內外的藝術展館和私人收藏。

阿拉瓦迪的作品除了伊斯蘭風格的幾何圖案,還有一些生活主題。自2013年問世以來,她的作品得到大眾肯定,人們對其精湛的制作工藝贊賞有加。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美術館總監邁克爾博士這樣評介阿拉瓦迪和她的作品:“藝術家的精心創作,運用紙張的品質與激情,非常成功地借鑒歷史圖像,富有艱難的挑戰熱情。”
不得不說,一位生長生活在印度的女士能如此挑戰自我,打破常規地遵從本心,著實令人欽佩。
本欄目責編/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

水如金 [土耳其]圖蘭·阿克索伊

接球之后的點贊 [日]keigo

書的葬禮 [保加利亞]特雷克·波波夫

露相的橄欖 [英]喬·貝爾格、帕斯卡爾·懷斯

海盜主題餐廳 [克羅地亞]李斯茨·尼古拉

好郁悶 [烏克蘭]奧萊克西·庫斯托夫斯基
本欄目責編/曲徑
qiquwanlu@hot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