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
補鉀降壓的五大對策
◎范志紅

對于高血壓患者,醫生都會囑咐少吃鹽,多吃高鉀食物,因為充足的鉀攝入能對抗鈉的升壓作用。以天為單位計算,每天需攝入3500~4700毫克鉀才能有效預防、控制高血壓之類的慢性病。那么如何才能保證每天攝入鉀的平衡呢?
對健康的人來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居民吃300~500克的蔬菜。高血壓患者則需適當加量。在750克的蔬菜中,有250克左右的綠葉菜,還要有500克以上的淺色蔬菜來額外增加鉀攝入量。
為什么要強調綠葉菜和淺色菜“兩手都要硬”呢?這是因為綠葉蔬菜能幫助保證鈣、鎂元素的攝入量,B族維生素含量也比較高。但是,它們纖維較多,飽腹感太強了,加大食量有一定難度。而瓜類、茄果類等類型的蔬菜相比而言纖維含量較低,容易吃的更多。比如說,一個大番茄就有200克,能夠提供二百多毫克的鉀,但感覺很容易吃進去,不會覺得飽。冬瓜煮軟了之后,一次吃500克也毫無難度,能提供五百多毫克的鉀。
不過還要叮囑一下,烹調蔬菜通常是要放鹽的,如果鹽的量控制不住,不僅補了鉀,還更多攝入了鈉,那可就沒有健康效果了。從這個角度來說,生吃番茄是個好主意。
說到能不放鹽吃,又能提供鉀的食物,沒有什么能比得上水果了。不過,選擇水果的時候,也不能只是看鉀含量高低,而要看“鉀營養素密度”,也就是用鉀含量除以熱量的值,哪種水果的值最大,對供應鉀就最有效。也就是說,含鉀高只是一方面,最好同時熱量要低一點。否則鉀吃進去了,人胖了,還是不利于健康的。熱量低的水果,能放心多吃點,就能獲得更多的鉀。
如果按照“鉀營養素密度”這個指標來衡量,香蕉就不是補鉀的最佳選擇。100克香蕉肉當中,含鉀256毫克,但它同時含有93千卡的熱量,鉀營養素密度是2.75。100克橙子熱量是48千卡,鉀含量是159,它的鉀營養素密度是3.31。如果換成瓜類呢?100克哈密瓜的鉀含量是190,熱量是34千卡,鉀營養素密度是5.59。如果換成番木瓜呢?100克番木瓜的熱量是30千卡,而鉀含量卻有182毫克,鉀營養素密度是6.06,顯然更高一籌。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把水果中攝入熱量的份額限制在每天200千卡,那么吃香蕉可以獲得550毫克的鉀,吃橙子得到662毫克,吃哈密瓜是1118毫克,而吃番木瓜是1214毫克。
所謂薯類,包括馬鈴薯(土豆)、甘薯(紅薯、白薯、地瓜、山芋)、芋頭和山藥。它們都含有百分之十幾的淀粉,可以替代部分白米白面充當主食。這類食物的特點,就是和白米白面相比,鉀營養素密度特別特別高,還富含維生素C,對控制血壓特別有益。
千萬不要小看土豆這種不起眼的食物,它可是補鉀神品之一。按我國食物成分表,100克土豆中含鉀342毫克,熱量是77千卡。而100克精白大米中的鉀含量是58毫克,熱量是335千卡。即便按同樣熱量比較,相當于100克生大米熱量的蒸土豆中,含鉀為1487毫克,完勝白米飯!如果吃一半米飯一半土豆,也能得到783毫克的鉀。把一半白米飯換成土豆、甘薯、山藥、芋頭之類薯類食物,一起蒸著吃,完全不麻煩哦!如果三餐都這么吃,僅僅從主食中就能得到超過2000毫克的鉀。
精白米是鉀含量最低的一種主食食材,其他全谷雜糧雖然和大米白面熱量相近,但鉀含量則要比大米、白面高得多。比如100克小米的鉀含量300毫克,100克紅小豆的鉀含量卻超過700毫克,分別是精白大米的5倍和14倍。雖然比不上薯類,它們的鉀營養素密度也很高。煮粥時放點燕麥片或紅小豆,煮飯時放點小米或高粱米,都是很不錯的主意,口感也不錯。
目前市場上有價格低廉的低鈉鹽可供高血壓患者使用。低鈉鹽中含大約25%的氯化鉀,而氯化鉀中含鉀53%。也就是說,每1克低鈉鹽中就含有133毫克的鉀。如果每天鹽的攝入量控制在6克,單算低鈉鹽就能提供795毫克的鉀。其他一些高檔鹽產品,如深井鹽、竹鹽等,雖然不及專門的低鈉鹽,但也比普通鹽的鉀含量高。
人們往往會忽略,魚肉蛋奶豆制品里面也是含鉀的。比如1 包250克的純牛奶,或100克普通雞肉,就能供應超過250毫克的鉀。1個雞蛋含有60~80毫克的鉀,50克草魚肉含100毫克的鉀。每天攝入250克奶、一個蛋、50克雞肉或魚肉、150克糧食、500克薯類,加上250克蔬菜和200千卡熱量的水果,再使用低鈉鹽烹調,3600毫克的鉀吃起來輕松得很,而且其他的營養成分也只多不少!
最后還要叮嚀一下:降壓除了補鉀之外,減鈉也同樣重要。運動時出汗,就能從毛孔中跑掉不少多余的鈉;另外以運動的方式減肥降脂本身也對控制血壓非常有幫助。人的血壓往往是冬天高夏天低,除了夏天會增加瓜果攝取量之外,還與經常出汗有關。所以,即使夏天比較熱,也不要自己總待在空調房里,在身體沒有其他癥狀的情況下適當出汗還是有好處的!
編輯/陳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