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與食品安全碩士 阮光鋒
吃面包等于吃化肥?
◎營養與食品安全碩士阮光鋒
面包已經逐漸取代饅頭成了人們的寵兒,每家每戶都會買一些面包食用,很多上班族早餐就是面包加牛奶。不過,最近有傳言說外購面包中有五十多種添加劑,吃面包就等于吃化肥。其中的甜味劑和膨松劑對人體尤其是孩子影響較大,是這樣的嗎?

傳言稱“甜味劑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而過量食用糖分會導致肥胖、齲齒、高血糖、高血壓、情緒化等健康問題,是孩子要千萬不要食用的”。這就完全將糖和甜味劑混淆了。這里其實說的是糖。
至于甜味劑,它能提供甜味,但卻幾乎不會有能量產生,所以,又叫低能量甜味劑、非營養性甜味劑、代糖等。目前,最受歡迎、應用最廣泛的甜味劑有安賽蜜、阿斯巴甜、紐甜、糖精、甜葉菊糖、三氯蔗糖和高倍甜味劑等。
很多人擔心甜味劑不安全,實際上,甜味劑在允許使用前都要經過很多科學機構嚴格的安全性評價。美國癌癥研究中心、世界衛生組織、歐洲食品安全局等各權威機構對常用甜味劑都進行了評估,認為甜味劑的攝入不會導致癌癥或者增加癌癥的風險。
還有人擔心甜味劑會導致其他健康問題,如癲癇、白血病、不孕不育、胃病及肝腎損傷等,而現在的研究還是認為,甜味劑并不會引起這些健康問題。只要合理使用,允許使用的甜味劑都是安全的。
其實,用甜味劑替代面包中的糖也是有一定好處的,它替代糖使用能減少能量攝入,還會減低人們患齲齒的風險。
面包中的膨松劑主要是小蘇打,即碳酸氫鈉。不過,做面包時也有可能誤用含鋁的烘焙粉。鋁是否會對健康產生危害呢?
鋁對健康的危害,目前學界較一致的看法是鋁主要會影響骨骼和神經系統健康。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于2011年6月在JECFA的第74次大會上將鋁的“暫定每周耐受攝入量”(PTWI)確定為每周每千克體重2毫克,這相當于一個60千克重的成年人每周吃120毫克鋁。需要提醒的是,造成健康影響所需要的鋁遠遠超過JECFA設定的“暫定每周耐受攝入量”(PTWI),一般人也不用太擔心;如果消費者吃進去的鋁只是偶爾超過這個量,并非持續超出該水平,也不會影響健康。
由于鋁不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過量攝入還可能增加風險,所以,我們還是希望能盡量減少鋁的攝入。2014年,我國對含鋁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做出調整,限制含鋁添加劑的使用,這對于我們減少膳食鋁的攝入有極大幫助。不過,由于存在大量難以監管的小作坊、路邊攤甚至黑作坊,超量、超范圍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尤其是明礬)的情況依然會存在。
對于普通消費者,如果想避免攝入過多的鋁,除了盡可能從可靠的商家購買食品,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北方人吃面食居多,鋁攝入量遠多于南方居民,平時可以減少面食攝入,搭配以米飯、雜糧等,促進平衡膳食;
2.油條、油餅、麻花等油炸面制品不要每天都吃或一次吃太多,也不要購買過于膨松的饅頭、包子、蒸糕或烘焙與油炸面制品。
3.海蜇是鋁含量最高的加工食品,雖然咱不是天天吃,不至于影響健康,但建議用醋泡泡再吃,有利于降低鋁含量;
4.減少鋁制器具、鋁箔的使用,避免盛裝酸性食物,比如番茄、醋等;
還有說外購面包中含有五十多種添加劑,似乎在告訴我們添加劑使用的種類越多,食品就越垃圾、越不安全。其實,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歸根結底是要看用了多大的量和吃了多少,而和使用的品種數量沒有必然聯系。
面包中的確需要用到多種添加劑,這只是因為,要達到生產工藝和口感的要求需要用這幾種食品添加劑。比如,為了使面包做出膨松的口感,就得用到膨松劑,你不會希望所有的面包都跟老面饅頭一樣結實吧?為了使面包不易老化需要使用乳化劑,你不會希望面包放一會兒就硬了不好吃吧?而香精香料可以做出不同的味道。
事實上,只要符合標準要求,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而且,食品生產企業也要控制成本的,添加劑多加就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各大食品企業的研發部門都在竭盡所能尋找最合理的配方,既滿足工藝需要,符合消費者的口味需求,又能控制成本。如果可以節省成本,企業也不會多加。另外,在實際生產中,多種食品添加劑的復合使用,往往產生事半功倍的“協同效應”,會大大降低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總量。
由于面包的制作過程會使用多種添加劑,這些添加劑又屬于“化學物質”,于是就有人說吃面包就是吃化肥。其實,即使面包中會使用到多種添加劑,但添加劑的使用量依然很低,它的主要原料還是面粉、雞蛋,說面包是化肥完全是以偏概全,不足為信。

責任編輯/鄒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