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陳石 圖由受訪者提供
郭亮:萬物皆有音
文+本刊記者 陳石 圖由受訪者提供
這位中國頂尖的編曲,也是指南針樂隊隊長和鍵盤手,他是王菲《催眠》的作曲和編曲,是羽 ·泉85%以上的主打歌曲編曲,羽·泉說,如果在他們這兩個字的中間有一個點的話,那他就是郭亮! 郭亮也是狂熱的數學探秘者,天文愛好者。在被問及喜歡的原因時,他漫不經心的回答說:“之所以喜歡上天文是因為喜歡研究星座學,而我認為這一代的年輕人有權去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文知識,因為,相比起浩瀚的宇宙,我們地球人類太渺小了。相應的所了解和掌握的就更少了…”
英文導讀: Guo Liang and other members gather in Chongqing. Their band that called Compass comes again. Meanwhile, Guo Liang combines mathematics and music.

玩家檔案
郭亮,中國頂尖的音樂人,作曲家,編曲家,音樂制作人。這位有著非凡音樂靈感,對人寬容而對自己苛刻的音樂狂人,從1989年從藝至今已有二十幾年的音樂工作經歷,曾和港臺、內地的大多一線藝人合作制作過大量的流行音樂唱片或單曲。并創作過多部影視音樂、廣告,游戲音樂以及編曲。由于他出色的音樂才華以及對音樂的執著和敬業,媒體樂評們都送他“金牌制作人”稱號。
左右頁圖:郭亮雖然是以“金牌編曲”聞名的業界大咖,但興致來了的時候也會重操“鍵盤手”的舊業,甚至“勇敢地”站上前臺,高歌一曲。
與郭亮的見面頗費周折,倒不是這位金牌音樂“耍大牌”,而是因為他已經對重慶城的地理方位“摸不倒腦殼”——畢竟,他已經離開重慶20年有余。
20年前,聽著“槍花”、“YES”、“涅槃”,總是與大孩子一起玩耍的郭亮,懷著音樂夢想奔赴北京,成為當年名噪一時指南針樂隊的鍵盤手。20年后,指南針樂隊的是是非非已如過眼煙云,在今年6月舉行的金佛山音樂節上,這只“老炮”樂隊在重慶撿起音樂,重新走入歌迷視野。
樂隊雖然一直沒解散,團員們也常聚會,但也很少以組合的形式出現。聊到這次聚會時,郭亮說:“之所以沉寂了這么久,也是因為過去我們在音樂上的爭執太多了,當時大家都年輕氣盛,大家又各自有各自很多想法,因此常常都會因為音樂爭吵,有時并且還挺激烈的。”
不過郭亮也挺輕松地笑著說現在不會了,“要走的路還很多,我們應該習慣新的合作方式,就是相互包容相互肯定,這是我們近年來最大的改變”。而且,現在大家在一起做音樂已不再是當年的那種狀態,現在是沒有欲求沒有指望這件事能讓自己賺錢啊等等,只是為一個單純而簡單的目的,那就是,我們至少應該再發幾張經典暢銷的唱片,有幾場動人心魄的精彩演唱會,來給自己內心一份慰籍,也給多年來一直喜愛指南針的樂迷們一個交代。
聊到這次大家在一起重聚首,郭亮挺有感觸:“這次我們在重慶重聚重新出發,真的是挺機緣巧合的。我們差不多有十五六年沒有合作過了。”郭亮坦言,指南針樂隊一直沒有說過解散,“過去圈內一直盛傳指南針的成員每個人分開個個是條龍,湊到一起卻變成一堆蟲,這樣的說法讓我們很不爽,所以,我們今年回來做音樂證明給大家看,“我們怎么會是蟲…?”邊說邊露出了詭異的笑
我再也忍不住了,淚如泉涌。正是眼前這個人,給了我一個家,陪著我漸漸長大。我從背后抱著父親,開始覺得我是那樣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親有我有家,后來,我離他越來越遠。現在,我竟然讓他連個家都沒有。想到這里,我忍不住失聲痛哭,父親一直沒有轉過身,但我感覺到手背上有父親掉落的淚。
雖然依舊是指南針樂隊的一員,但這位“長相可愛”的萌大叔已成為了一位金牌編曲,是眾家大唱片公司老總和很多歌手心中“放心”的代名詞。他保持著一項樂壇未被打破的記錄,那是在廣州市天河體育中心舉辦的“健牌”中國原創歌曲總評榜的十大中文金曲中,其中有七首都是由郭亮完成編曲。同時他也順理成章的拿到那一屆的最佳編曲和十大金曲獎。



左右頁圖:就是在這個小小的音樂工作室里,無數膾炙人口的歌曲被“翻炒”,“烹煮”,推上音樂愛好者們的“餐桌”,并就此紅遍全國。
人們大多習慣對一首歌的詞曲津津樂道,但編曲,卻鮮為人知。有的人甚至把編曲與作曲混為一談。事實上,最簡單的區分他們的方法就是:我們在聽歌時,除了人聲所唱的這個聲音外,其他所有能通過耳朵聽到的樂器發出的聲響,乃至伴唱聲部,管弦樂,鋼琴吉他鼓甚至噪音等,這些都是編曲的作用!(通常人聲完成的無外乎就只是一首歌平面的詞和曲)而一首歌我們其實聽到的很寬很美的立體聲。這些帶給人聽覺上的美感,除了歌手的好嗓音之外,就都要靠恰如其分的編曲來展現。郭亮告訴記者,編曲就好比廚師在做料理一樣。一首歌的詞或曲可以被視為一餐美食的食材,而編曲的作用則是將這些食材搭配、運用廚師自己的烹調經驗,火候,最終呈現出其獨特的色、香、味,不同的廚師同樣的食材是作不出同樣味道的菜來的。同時,由于編曲也像為軟件編程一樣,需要對樂理知識深入了解,因此要做一個好的編曲,除了對音樂的感性認知外,也需要如同程序員一般邏輯慎密的理性思維。
可以想見,郭亮當年進入編曲圈的時候,一定懷揣著一顆在業內做到頂尖的理想,如今,當他真的成為國內頂尖音樂人后,那他新的興趣點又將在哪里呢?
答案是,數學。
對于這個答案,記者雖然很是驚訝,但細細想來卻又不無道理——編曲,不就是將樂器音符以獨特的數字序列排列進行音樂化呈現么。
數學之外,郭亮也很關心傳統高雅音樂藝術的推廣,他對目前“不用思考的音樂”大行其道的現象很是擔憂。而提到重慶時,雖然對這里的地理方位已不太熟悉,但他對這座城市依舊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說重慶需要更多“好聲音”,才能成為一個更有“粘”度的城市,而輕音舒暢的重慶言子,正是未來流行音樂的富礦。重慶話自成體系,在方言里甚至少有的還出現了顯著地域文化代表的“地方成語”等…其實在這些領域如果加以正確的合理的利用,可大有作為啊!同時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音樂“原材料庫”,剛勁有力的重慶言子是成為Hiphop或Rap的絕佳材料,并由此計劃著在未來成立一個以音樂教育和普及為目的的機構,讓這座城市享受到更有“嚼頭”的音樂。


Q&A 對話玩家
本刊記者:當你在音樂上遇到瓶頸是怎么解決的呢?
郭亮:我不推崇“跟Y死磕”的方式,遇到瓶頸,不如去睡一覺,看個電影,把腦袋放空,休息好了,狀態“摩天輪”上來了,就什么都解決了。不過,當你處在巔峰狀態時,一定不能停,一分鐘都不可以。
本刊記者:想要成為一個編曲,除了對音樂的熱愛之外,還需要什么?
郭亮:深厚的樂理知識,對音樂美學了解,腦袋要有整個流行音樂體系,同時對市場也要有精準的理解。
本刊記者:您編排這么多好的音樂,自己喜歡唱歌么?
郭亮:我自己的音域有些窄,因此不太常自己演唱,但在偶爾也會去唱個合音、伴唱什么的,勇敢地去挑戰一下。
本刊記者:有嘗試過其他領域的挑戰么?
郭亮:我曾經做個計劃匯聚所有優秀幕后音樂人的公司,就像一個收羅音樂界能工巧匠的大本營,可惜最后因為沒有讓公司維系生存的盈利模式,于是就不幸夭折了。雖然期間弄得我身心俱疲,但時候我卻覺得它依然是一次的難得的體驗的寶貴經歷。
Guo Liang
An Excellent Musician from Chong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