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
為你打開六扇窗
◎鄭敏

光影變幻窗,陽光透過玻璃時能產生幾何形陰影,有萬花筒效果。
目前,多數都市人的居住空間比較狹小,蝸居里往往只有一扇小窗戶,有的甚至沒有可以晾曬的陽臺。在不能享受落地大玻璃窗的幸福感時,居住者該怎么辦?下面的幾類窗戶創新方案,也許能令人們眼前一亮。


360度旋轉窗,無論天氣陰晴,只需輕輕一轉,花草便能自如地在室內外轉換。
本文介紹目前世界上的6種窗戶類型,它們有的方便清潔,有的可以兼顧晾曬,有的可以替代陽光,總之形形色色、非常有趣。這些設計有的已經實現工業化生產,有的還在創意階段。不過,相信設計師們的智慧,未來小窗戶的魅力也許不亞于落地大窗呢。
時尚白領都喜歡養幾盆多肉植物,盡管知道多肉植物需要新鮮空氣和日曬,卻不是所有人都敢把植物放在窗臺上,這對于高層住戶來說是個危險的行為,萬一掉落下去沒準兒就惹大禍了。
這時,如果人們看到兩位來自韓國的建筑設計師金駿景(音)和都勇古(音)設計的360度可旋轉雙面窗,一定很驚喜。這個設計將窗戶的旋轉軸從窗戶兩邊移到了中心位置,這樣整個窗扇就可以圍繞中心軸作360度旋轉了。兩位設計師稱,他們的設計目的是為了讓窗戶清潔更容易,也更適宜種養花草。的確,站在窗前輕旋窗扇,就可以輕易擦洗到窗玻璃的里外面,感覺還是蠻好的。更何況,窗框還設計了自帶的花盆支架,這樣,無論天氣陰晴,家里的花草都可以不用麻煩地搬來搬去,只需輕輕一轉,花草便會自如地步入戶內或者走向戶外了。
主婦們對折疊購物袋應該不陌生,購物時打開,不用時收起來,還沒有一個長款錢包大。來自荷蘭的家族企業法克羅(FAKRO)公司,卻把“折疊”應用到了斜頂窗上,使斜頂窗更加通風,甚至還營造出了一個小小的陽臺。
我曾經去過一個朋友的家,她住在北京一幢高層公寓的頂層。她家的3個房間加上廚房雖然全朝南,但是戶型是“一”字型排開,沒有任何通透可言。最令人尷尬的是,她家位于公寓頂層的最南側,屋頂全是斜坡。雖然她擁有了大落地窗,采光也好,卻沒有一點觀景的功能。除了偶爾在沒有霧霾的日子里看看罕見的星星,空氣交換功能真的很糟糕,一點不通風。朋友卻慶幸地說:“幸好我的房子頂層把邊是斜角,否則我哪兒買得起它啊。”
的確如此,這種樓頂斜坡戶型大都賣給了追求新鮮感、犧牲舒適度的打拼期年輕夫妻。但是,如果當初開發商采用“陽臺折疊窗”設計呢?也就是說將這種斜坡落地窗的窗戶分隔成上下兩塊窗框:上面的窗框可以向上開啟45度,鎖定在一定位置,構成陽臺的頂;下部分窗框可以向前推開,構成陽臺的前圍。當人們打開窗戶的時候,扶手一樣的側護欄向兩側滑出;當窗戶關閉的時候,這些側護欄就收起隱藏起來,成為一塊完整的斜坡落地窗。
這樣的話,屋主人既可以在清晨、夜晚空氣清新的時候,打開陽臺接觸自然,又能在白天雜鬧紛擾的時候收起窗戶鬧中取靜。假設開發商真的采用這種設計,這套公寓一定會讓眾多時尚男女趨之若鶩。


百變折疊窗。這種斜坡落地窗被分成上下兩塊窗框:上窗框可向上開啟45度,鎖定在一定位置,構成陽臺的頂;下窗框可向前推開,構成陽臺的前圍。開窗時,扶手一樣的側護欄向兩側滑出;關窗時,側護欄就收起隱藏起來,成為一塊完整的斜坡落地窗。

當然,考慮到安全問題,折疊陽臺窗的打開半徑并未超出水平地面的垂直線,也就是說其打開后,陽臺部分并未伸出室外,人還是能“腳踏實地”的。這款窗戶最大的功能是通風、拓展視野,因為它的特別,已經成為法克羅公司的主打產品之一。
用窗戶儲藏太陽能并轉化成電能的設計,真正讓科技融入了生活。例如這款由3位韓國設計師設計的太陽能窗戶,通過在窗玻璃上安裝薄膜太陽能電池,在不影響玻璃透光率的情況下,就可以儲存太陽能并轉化成電能了。設計師們在窗框側下角設計了幾個插座,由窗戶儲存并轉化成的電能不僅能用來照明,還可以煮咖啡,給手機充電,非常實用。真是貼心設計。
除此之外,與普通窗戶相比,太陽能玻璃窗還能有效隔離紫外線,這對于愛美怕曬的女性尤其具有吸引力。美女們平時出門都是防曬霜、遮陽傘一應俱全,這下連家里的窗戶都有了UV指數,那還不是武裝到牙齒了嗎?
百葉窗與晾衣架?聽上去毫無關聯的兩件物事,卻在金寶彬(音)和高京恩(音)兩位韓國美女設計師手里變得密不可分。她們給自己設計的帶晾衣架的百葉窗取名為“百葉晾衣窗”(blindry),不僅如此,這個設計還為她們贏得了“紅點設計大獎”(德國知名設計類大獎)。
百葉晾衣窗其實就是在鋁包木的窗框內多加一層百葉的窗扇,窗扇的百葉格用素色長條布遮擋,平時就是一扇真正的百葉窗。當人們外出時,則可以把這層百葉窗放下來作為晾衣架曬衣服。這個設計很好地解決了小戶型房間沒有陽臺曬衣服的問題,非常環保、節能、省空間。

屋主人既可以在清晨、夜晚空氣清新的時候,打開陽臺接觸自然,又能在白天雜鬧紛擾的時候收起窗戶鬧中取靜。

前面所介紹的都是增加實用性的居室窗戶設計,而下面介紹的兩種類型則更具有科技創新精神。
“創新是科學房屋的生命力”,說這話的并不是什么自然科學家,而是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在來自倫敦的設計師西蒙·海登斯的創作中,能變幻光影的窗戶給房屋帶來了類似“萬花筒”的效果。



人造光線窗,這種由L E D和鈉米技術組合的照明技術,效果就像真實的日光透過窗戶一樣,就算在地下室也如同沐浴著燦爛驕陽。
設計師在窗玻璃上鍍了一層自創的特殊薄膜,薄膜上面有三角形的微小網格。網格從透明漸變為不透明,使陽光由于透射率不同,在透過玻璃時產生了幾何形的陰影。神奇的是,室外的風速可以導致薄膜變厚,從而使透射率發生變化。也就是說,不僅僅是陽光的光影變化,就連屋外的風速都可以改變室內的光影幾何圖案的形狀。真真像極了一個動態的萬花筒啊。
在北京,很多北漂甚至明星都有過住地下室的經歷,不通風,不采光,只是個睡覺的窩。發達國家也并非都是豪宅,住地下室的人也不少,就算是豪宅,也需要解決地下室的采光問題。歐盟就曾為了開發模擬自然光窗戶,向意大利伊蘇布利亞大學保羅·迪·特拉帕尼教授的CoeLux項目投入250萬歐元,以支持該項目實現工業化生產。

百葉晾衣窗就是在窗框內多加一層百葉窗扇,平時就是一扇真正的百葉窗。需要時可把這層百葉窗放下曬衣服。這個設計解決了小戶型沒有陽臺曬衣服的問題。


綠色太陽能窗。窗框側下角有幾個插座,由窗戶儲存并轉化成的電能不僅能用來照明,還可以煮咖啡,給手機充電,非常實用。
花巨資投入的CoeLux項目確實不簡單,已被研究開發了10余年,它絕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在墻上開一個帶燈光的窗戶而已,而是一種模擬自然光的高技術照明。這種由LED和鈉米技術組合的照明技術,效果就像真實的日光透過窗戶一樣。特拉帕尼教授和他的同事們以白色LED為光源,讓光線穿過一塊附著了二氧化鈦納米顆粒的高分子透明面板——這些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微小顆粒,能以地球大氣散射陽光的方式對LED燈光進行散射,而附著在透明面板不同部位的兩種大小顆粒,讓散射后的白光同時呈現出兩種效果,一種是“藍天”,一種是類似太陽在頭頂直射的黃白色調亮斑。
而天空和太陽的距離感,則通過專門的光學系統來實現。另外,如果把“藍天”面板換成其他不同的面板,還可以模擬出繽紛日落、陰雨天氣等自然環境的光線。所有這些元件都裝在高科技的窗戶內,所以只要擁有一扇CoeLux窗戶,人們即使在地下室也可以擁有逼真的陽光了。
更人性化的是,CoeLux的用戶可以通過調節光線的冷暖,來選擇不同類型的光照,例如30度的北歐暖色照明效果、45度地中海中性照明效果和60度的熱帶地區明媚照明效果。按照制造商的說明,因為對比度越強則反差越大,所以熱帶光線比其他兩種類型的光線在感覺上更加涼爽。就像特拉帕尼教授所說,“用CoeLux技術,你可以在任何時間享受不同地方的陽光”。
本欄目責編/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