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力鈞
住移動帳篷游獵東非
◎朱力鈞

位于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交界處的安博塞利國家公園,斑馬混在角馬群里吃草。 徐征澤/攝
每年7月到10月,200多萬只野生動物組成遠征大軍,從東非的坦桑尼亞自南向北進入肯尼亞的馬塞馬拉自然保護區。路途中,上演著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生存搏斗場景。央視從2012年開始對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進行直播報道,直升機緊跟著動物拍攝。其實,有一種觀看動物遷徙的旅游方式,不必跟著動物奔跑,動物們自會跑到你的面前喝水、進食,甚至廝殺。那就是入住移動帳篷——根據季節和遷徙路線,隔一段時間換地方駐扎。

因為這種已持續數萬年的動物大遷徙,再加上雖不遷徙,但數目龐大、四季可見的大型食肉動物,肯尼亞成為觀賞野生動物的旅游勝地。
通過移動帳篷行走肯尼亞,是經典又私密的游獵旅程(專有詞匯safari)。“移動帳篷”并不是每天移動地點,而是在不同季節根據動物遷徙的情況選擇特定的地點搭建。例如:每年1月到3月,觀看遷徙最好的地點是坦桑尼亞塞倫蓋蒂的南部短草平原,這時移動帳篷就搭建在南部;當角馬遷徙大軍遷徙到塞倫蓋蒂北部的時候,南部移動帳篷就會關閉而在北部重新搭建。
移動帳篷最大的優勢在于能“零距離”接觸動物。這里沒有鐵欄,住在里面能感受到角馬在周圍走動,而你在它們中間,這種體驗是住奢華酒店無法媲美的。
其實,不少移動帳篷設備之齊全、服務之舒適已接近豪華酒店,舒適大床、抽水馬桶、洗臉盆、淋浴室一應俱全,融合了非洲和歐洲殖民地風格。有的營地確保員工對客人的比例為2比1,每一天,衣服洗熨好送到營前,早午晚三餐由專業廚師主理。黃昏,在夕陽下享受一杯葡萄酒或雞尾酒,然后就著夜色和大自然共進晚餐,在篝火旁細看星光。這時,帳篷內已準備好熱水淋浴,掛好蚊帳,甚至在微冷的夜里會預先放上備好的羽絨被和暖水袋。

坦桑尼亞塞倫蓋蒂游獵營地為游客提供面積不大的步入式帳篷
要體驗移動帳篷,除了肯尼亞,坦桑尼亞也是不錯的選擇。美國《福布斯》網站不久前剛剛報道了坦桑尼亞的移動帳篷。
坦桑尼亞有16個國家公園和23個自然保護區,占坦桑尼亞國土面積的28%。如果你是看著《動物世界》長大,或者癡迷于非洲紀錄片,那么坦桑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絕對是夢想之地,它是非洲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除了動物,寬闊的塞倫蓋蒂平原同樣令人著迷,烈日下的大草原一直延伸到遠處金黃的地平線。大雨過后,金色草原會變成一望無際的綠色地毯,點綴著斑駁的野花。這里還有綠樹重生的山丘,高高聳起的白蟻丘,有無花果樹沿岸排列的河流,以及滿是塵土的橙色金合歡林。
坦桑尼亞的魅力之一,就是這里的國家公園和城市之間沒有任何圍欄。所有動物都依靠湖泊、山脈和森林等天然屏障區隔在不同地域中。坦桑尼亞也不存在什么野生動物管理,不會去監控大象等大型野生動物的數量,不會因它們的數量超出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的承受能力就對外售賣或選擇性地殺掉一部分。坦桑尼亞任由野生動物自由生長,大家認為大自然自會在必要的時候調控好一切——也許是通過干旱或者降雨的方式。

行走在安博塞利草原上的斑馬

肯尼亞豪華版帳篷,入住體驗和酒店無異,更多一種融入自然、與野生動物共存的新鮮感。
到這里來的游客,沖的就是這里大量動物聚集的場景,被譽為“地球上最壯觀的表演”。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總面積達14,763平方公里,每一間林間小屋的最佳到訪時間都不一樣,需要視其所處地理位置和角馬的遷徙路線而定。但入住流動營地的帳篷,任何時間都是絕佳的游覽時機。
比如塞倫蓋蒂游獵營地,運營方為坦桑尼亞游民公司,營地每次會在一處地點停留幾個月,然后轉移到下一處動物聚集地。“流動營地能讓你感受真正的原野。你坐在這里享用午餐和晚餐,幾米外就有數千頭角馬在吃草。”營地導游伊曼紐爾·涅瓦向游客介紹,“遷徙并非固定不變,動物會不斷移動,尋找牧草和淡水。當它們發現所處地區已無法滿足需要時,就會轉向另一處,但這不意味著它們以后不會再回來。”
營地里的帳篷處于荒郊野嶺的中心地帶。塞倫蓋蒂游獵營地官網將帳篷描述為:提供“出色的伴侶和放松身心的舒適感,而不是為了豪華而豪華……只為讓游客感受非比尋常的野外生活,獲得極致體驗……而又不會破壞多年來一直對我們啟發頗大的自然環境”。
塞倫蓋蒂游獵營地只有6頂開放式設計的步入式帳篷,面積不大,布置簡潔。由于營地中沒有自來水,“水龍頭”接引自一種不銹鋼材質的水管,分別裝有熱水和冷水;洗澡則要使用浴桶,而且得提前預約。由于營地沒有電力,只能提供熱敷毯讓人睡在上面取暖。燈泡在白天充電,夜間使用。所有鞋子包括拖鞋都要一直存放在帳篷里,以免被土狼叼走。
沒有互聯網,沒有手機信號。你沒機會通過網絡來曬當天拍攝的動物照片。而這樣也好,可以讓自己的心沉淀下來,品嘗一杯當地釀制的啤酒,玩玩當地的一種寶石棋類棋盤游戲,讀本書,跟同團游伴或營地里的訪客進行互動。早餐時有河馬相伴,夕陽下品嘗雞尾酒時有牛羚作陪,晚餐時則與營地的伙伴們享用當地特色食物,這種感覺,讓游客們頗為愜意。
這種東非國家的游獵旅行產品非常受中國人歡迎。據相關旅游網站統計,2013年3月至4月間,江蘇無錫地區預訂肯尼亞線路人數同比增長60%,銷售額同比增長70%。價格則漲了兩成左右——2012年多數線路在1.8萬元到2.4萬元,2013年則上漲到了2.1萬元到3.2萬元。
肯尼亞旅游局中國代表處工作人員向《環境與生活》雜志介紹,中國游客多選擇7月到10月的大遷徙季節去東非,入住帳篷酒店是一個賣點,基礎價多在3萬元左右,如中國國旅的“肯尼亞9天野趣之旅”。而高級定制能上到5萬元甚至20萬元。由于非洲游獵產品近幾年的升溫,旅游機構也在線路上做了更多調整,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如攜程推出“肯尼亞、坦桑尼亞14日”高端非洲游獵產品,售價高達17.9萬元。該線路比普通產品延長了4天左右,其中9天都以頂級移動帳篷為宿營地,讓游客白天看動物、晚上看星星,還可乘坐小型私人飛機空中游覽。


移動帳篷據點根據季節和動物遷徙路線而定,也許幾個月后就換一個地方。
但是2014年卻是非洲游落寞的一年,由于西非埃博拉疫情暴發,導致游客人數驟減。肯尼亞旅游局中國代表處工作人員說,肯尼亞的游獵之旅也大受影響,這讓肯尼亞旅游局大感冤枉,因為肯尼亞距離塞拉利昂比法國距離塞拉利昂還遠,他們多次澄清肯尼亞沒有埃博拉感染病例。同時,他們還對西非疫情區進行封鎖,加強醫療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4年4月起,去往肯尼亞的中國游客可辦理30天落地簽。
本欄目責編/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