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社區
綠訊
路 透 社1月16日消息,美國斯坦福大學科學家的新研究顯示,越來越多的中國漁業養殖者正在捕撈野生魚類作為養殖飼料。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魚類養殖和消費國,魚類供應量占全球供應總量的1/3左右。根據美國《科學》期刊的研究,中國魚類產量在過去20年增長兩倍,其中養殖魚類占75%左右。
“如果中國對水產養殖行業進行積極改革,譬如利用魚類加工下腳料取代野生魚類,普遍降低魚粉在水產飼料中的使用量,那么該行業的可持續性會得到很大改善,”斯坦福大學食品安全和環境中心科學家警告,“不這樣的話,會給全球水產供應鏈帶來嚴重后果。”
游客不文明行為將建檔
在景區大聲喧嘩、商場購物不排隊、坐飛機違規打開應急艙門……游客們這些“不拘小節”的行為今后就不僅僅是令人不悅甚至厭惡了,而是變得“后果很嚴重”。《人民日報》1月23日報道,國家旅游局發布信息稱,我國將從2015年開始分級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檔案,制定并實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記錄管理辦法》,與航空公司、旅行社、酒店等實現聯動,形成游客旅游不文明信息通報、追責機制。
就像銀行與法院所采用的征信系統一樣,游客不文明檔案也可以將游客的不文明行為記錄在案。通過信息聯網,各種和旅游及出行相關的部門都可以了解到這些游客的名字及不良記錄,從而對他們未來的出游行為進行限制,甚至公開曝光。這樣的行為不只是旅游部門憑借一家之力,而是民航、鐵路、出入境等機構通力合作,以實現警告、懲罰不文明游客的目的。除了上述“硬性”的手段,國家旅游局也將通過文明旅游短信提示、旅游不文明“隨手拍”、邀請文化名人做“文明旅游提醒人”等措施,實現游客的文明出行。
據新華社消息,香港衛生防護中心2月7日公布,2月6日又有6人死于流感,由1月初至當日,共有214人感染流感,累計死亡140人。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在當日的媒體簡報會上表示,流感情況雖嚴重但仍然可控,呼吁市民不要恐慌,及早接種疫苗。截至數據發布之日,香港新增的嚴重流感個案,由之前一周平均每天9.1宗,下降至該周平均每天8.4宗。流感高峰期一般維持8至18個星期,現在已過了5個星期,預計高峰期仍會持續一段時間。

法新社1月13日報道,由于擔心印度泰姬陵的白色大理石因空氣污染變黃,泰姬陵所在的印度北部阿格拉市開始禁止居民燒牛糞,以減少泰姬陵墻體、尖塔和圓頂上的碳沉積。
泰姬陵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在印度一些鄉村,干牛糞是常見的便宜燃料,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婦女把濕牛糞餅貼在墻上晾干,然后焚燒獲取能量。來自美國、印度一些大學以及印度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發現,灰塵和碳沉積是泰姬陵變黃的主要原因。
泰姬陵地區官員普拉迪普·巴特納格爾說:“對于灰塵,我們能做的可能不多。但我們可以控制有機物燃燒帶來的碳顆粒物。”他表示,政府如今鼓勵阿格拉市居民使用更清潔燃料,將會為他們接通燃氣。
2月6日,歐盟委員會主管能源的副主席馬羅什·謝夫喬維奇在歐盟能源部長會議上宣布,歐盟能源聯盟啟動,以降低歐盟對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他說:“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進口區,每天的進口額超過10億歐元,占全部國內生產總值的3.2%。每年需要進口價值3000億歐元以上的原油和石油產品,其中1/3來自俄羅斯。我們對俄羅斯的依賴非常大,需要一個具有團結條款的能源聯盟。”
歐盟負責氣候行動和能源事務的委員米格爾·阿里亞斯·卡涅特表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是唯一在歐盟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的供應商,我們必須認真對待減少對俄羅斯依賴這個問題。除了鞏固與挪威等合作伙伴的關系外,應該增加從其他供應商的進口,并承諾在歐盟建立基礎設施,使天然氣能到達最需要的地方,確保快速發展的液化氣市場和東部成員國的天然氣供應正常化。”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發布最新“安全城市指數”,在其《2015年安全城市索引》的報告中,以數字安全、衛生安全、基礎建設安全和個人衛生為標準,對50個全球大都市的安全程度進行評比。其中,日本東京在數字化安全、醫療保障、基礎設施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綜合評比領先于其他大城市,位列榜首;新加坡、日本大阪、瑞典斯德哥爾摩緊隨其后,荷蘭阿姆斯特丹雖然對毒品和性交易態度開放,但仍排名第五。中國幾個內地大城市中,上海排名30,深圳32,天津34,北京37,廣州38。
美國《紐約每日新聞》2月5日報道,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一家公司將一種迷你智能芯片植入員工身體,可幫助員工自動開門、操作復印機,甚至分享個人聯絡信息。
該芯片只有約一粒米大小,可發射無線電波。芯片植入技術是目前醫學領域最新潮的研究項目之一。然而,也有人對這項技術表示質疑,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技專家拉里·羅斯博士就說,我們已經太過依賴科技了,如果科技日后成為身體的一部分,那人類就更難擺脫它了。
本欄目責編/季天也jtyair2013@vip.163.com
美國紐約市威爾·康乃爾醫學院2月6日發表的醫學報告顯示,紐約地鐵的入閘口、扶手、座位以及地鐵站內發現超過1.5萬種微生物,這些DNA樣本中超過一半的數量是由地鐵中的流浪漢攜帶的細菌。研究員們已經識別認定了562種細菌,其中有67種可以使人類染病。不過別太擔心,細菌的濃度并不高,不會對正常健康人構成威脅。
從2014年夏天開始,該院研究員就開始在紐約466個地鐵站里用小小的棉簽,從站臺長椅、十字閘道轉門、購票機的鍵盤和扶手等處,收集人類活動留下的DNA樣本。他們希望建立一個特別的基因庫,通過超級計算機的識別比對,“繪制”出一張城市細菌地圖。在研究人員看來,“這個基因庫就像紐約地鐵乘客的一面鏡子”,可通過基因庫研究來跟蹤城市疾病爆發、監測生物恐怖主義襲擊,以及研究如何抵抗那些日益增多的耐藥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