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蕊

當全國數百萬應屆大學生涌出校門,或在求職路上磕磕碰碰或苦于沒有創業資金時,大學生王旭明于2015年3月白手創辦的“眾籌餐廳”,已經月盈利10多萬元!而僅僅在半年前,這位滿懷激情的90后,也面臨著“缺人、缺錢、缺經驗”的創業困境,是大家一起抱團賺錢的“眾籌”模式,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他以每股1000元的價格,召集了上百名在校大學生當“股東”,眾籌到45萬元啟動資金和一眾得力幫手,繼而打造出一家名揚全國的“無樹時光”餐廳。
無本創業,
請學弟學妹當“股東”
1990年出生的王旭明,畢業于長沙理工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校期間他擺過地攤、開過服裝店,嘗試過多種“微創業”,均以失敗告終。2013年走出校門后,王旭明通過半年拼搏,成為一家酒水公司的銷售主管,每個月除去五險一金,能拿到5000元薪水。但在王旭明的心中,始終涌動著一股創業的熱情。

2014年6月,王旭明與大學同學曾琦、王晨輝來到深圳,商量共同創業。與王旭明一樣,王晨輝和曾琦都曾在大學期間試水創業:大三時,王晨輝與人合伙成立了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曾琦則以勤工儉學的方式賣過手機配件。遺憾的是,他們也都沒能獲得成功。王晨輝嘆了一口氣,說:“現在我們3個除了一紙文憑和滿腔熱血,什么都沒有,創業無從談起啊!”王旭明卻斗志昂揚地給大家鼓勁兒:“只要有熱血和激情在,我們就可以像電影《中國合伙人》中的3個主角一樣,‘無中生有’創大業!”
原來,王旭明是想用“眾籌模式”圓夢。所謂眾籌創業,即大家一起籌資做創業項目,具有低門檻、多樣性、依靠大眾力量、注重創意的特征。事實上,在校學子和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創業路上遭遇的共同困惑很相近,就是“三缺”:缺錢、缺人、缺經驗。源自美國的“眾籌模式”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后,瞬間點燃了無數年輕人的夢想,他們通過在網上發帖,招募志同道合者共同出資,建起一家家書店、旅社、咖啡館……迅速走上創業軌道。
王旭明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介紹給兩位同伴:“以眾籌咖啡廳為例,現在已經在國內流行起來,比如由66名海歸發起的北京‘HerCoffee’、天津‘許多人咖啡館’、長沙‘很多人的咖啡館’等……都是由幾十、上百人一起創出來的,每個人的入股金額不過幾千元……”經過一番商議,王旭明與兩名合伙人決定回長沙開一家眾籌餐廳。
在返鄉的火車上,王旭明和同伴一起敲定了“無樹時光”這個詩意的餐館名字。王旭明說:“‘無樹’的諧音是‘無數’,意為無數人一起創業;另一層意思,則取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這句佛偈。”
3人回到長沙后,長沙理工大學的魯力聽說了師兄們的創意,也踴躍參與進來。可是,經過一番市場調查后,這群年輕人很快信心全無——在互聯網思維時代,眾籌創業體現了一種東方式“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歡騰,但真正賺錢的卻并不多,尤其是一些眾籌咖啡廳倒閉的消息接踵而至。當時,長沙首家擁有百余名股東、注冊資本60萬元的“很多人的咖啡館”,也因運營2年一直未盈利而轉讓。
失望的氣氛籠罩著大家,但王旭明并沒有氣餒,他冷靜分析道:“開咖啡館創業雖然優雅干凈,但咖啡不一定天天有人喝,可是飯每天都要吃。另外,眾籌咖啡館的投資人分布在不同地方,有什么問題很難一起溝通,我們就在母校開餐廳,股東們可以每天見面,而且同學之間感情好,大家眾志成城必能干好這件事!”他的一番激情話語,又讓同伴們看到了希望。
接下來,為了邀請到眾籌合伙人,資金匱乏的他們通過發傳單、貼海報,向學弟學妹們“廣而告之”一起入股開餐廳的事。可是,要取得大家的信任并非易事,1周過去,只有兩人入了5000元的股。
半個月后,王旭明和同伴們籌集到的資金仍然寥寥無幾,隨著魯力的退出,大家的心情也跌落到谷底。團隊只剩下王旭明、曾琦和王成輝3人,他們每天起早貪黑發傳單、貼海報。在看不見曙光的灰暗日子里,他們彼此依靠,相互鼓勵,艱難地支撐著。
眾志成城,
108人開“眾籌餐廳”
雪上加霜的是,王旭明他們不僅籌資難,此時,一條謠言在長沙理工大學校園里迅速傳開:王旭明等人在廣東搞傳銷沒賺到錢,跑回母校騙取非法集資,大家提高警惕!兩名先前入股的同學聞訊后大吃一驚,當即找到王旭明索要5000元股金,還說如不退錢他們就報警。
為了澄清誤會,王旭明請出自己當年的大學輔導員作證,他們不是搞非法集資,而是在開展國際上最流行的“眾籌創業”項目。隨后,他們又在學校食堂的LED屏上打出廣告。慢慢地,王旭明和同伴們的堅持有了效果,陸續有一些同學前來咨詢,并開始入股。
長沙理工大學的晏婷負責學校社團的外聯工作,一天,她為了給社團拉贊助,找到了王旭明。此時,王旭明正在為募集資金的事兒發愁。兩個都急于找資金的人,就這樣誤打誤撞地碰到了一起,并且都試圖說服對方“掏錢”。結果,晏婷被王旭明描述的“眾籌餐廳”理念和模式吸引住了,不僅沒拉到贊助,反而拿出2000元錢入股“無樹餐廳”。在晏婷的帶動下,她的3名室友也成了這家“眾籌餐廳”的小股東。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了解“眾籌模式”,王旭明在學校開了4場宣講會,每次他都會強調:“‘眾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風險,可以抱團出擊,優勢互補。眾籌不但能籌來智慧,還能籌來人脈和生意……”就這樣,越來越多的學弟學妹入股“無樹餐廳”。2014年12月底,歷時兩個月的籌資大獲成功:王旭明團隊共募集資金45萬元,達到餐廳開業的基本需求。這時股東人數剛好是108位,除了王旭明等3位發起人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外,其余105位股東都是長沙理工大學的在校學生。他們中最少的只投了一股1000元,最多的投入43000元。王旭明統計發現,這些股東中,42名是大一新生,占到總人數近4成,“說明一些大學新生創業意識非常超前。”
“希望我們108名股東,能以眾籌這個神奇的平臺,讓夢想照進現實!”在第一次股東大會上,王旭明豪氣滿懷。當天大家約定,餐廳的收入分配按照每一位股東所占的股份發放,王旭明等3名發起人擔任常務股東,與3名在校大學生組成監事會共同管理餐廳。對于眾籌來的錢用于何處以及將來的盈利情況,每周二會在股東QQ群進行財務公示,財務透明公開,每位股東可以隨吋査看賬目。
接下來,餐廳的選址、裝修、采購各個壞節,都是股東們親力親為。學生股東手頭都不寬裕,他們省吃儉用才入了“無樹餐廳”的股,王旭明自然不敢揮霍分毫。為了節約開支,裝修時王旭明帶領眾股東們一起粉刷墻壁,安裝燈具,其間還被電擊過一次;采購餐具和食材時,他們更是貨比三家,不厭其煩地四處奔波;餐廳試營業人手不夠,也是股東們自己當服務員,王旭明則客串“領班”。王旭明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晚上回到家連手都伸不直,但他覺得很值得。因為,他們的夢想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餐廳運營之初,王旭明就肩負了巨大的責任,他絲毫不敢松懈。一位大一的股東,將自己4年積攢下來的4000 元錢都交給了餐廳;有些大學生則把獎學金投了進來。“一份入股就承載著一個大學生的創業夢,我們不能讓人家的夢想破滅。”王旭明動情地說。
準備工作完成后,“無樹時光”開始試營業,收集到各類意見并加以整改,為正式開業做好了準備。令王旭明驚喜的是,餐廳試營業沒有做任何宣傳,卻有很多大學生前來就餐,試營業兩周,居然凈賺2萬元!
2015年3月14日上午,位于長沙理工大學云塘校區南門的“無樹時光”餐廳正式開業,門外擺滿了慶賀花籃,門口懸掛著108個氣球扎成的拱門,上面的祝福語來自每一位股東。穿著黃色外套、黑色休閑褲,看上去還略顯孩子氣的王旭明站在門口迎接客人。面積300多平方米的“無樹時光”分為上下兩層,一樓為卡座,二樓為包廂,可同時容納120人就餐。餐廳整體風格簡約、時尚,股東照片墻和舒緩的輕音樂,為餐廳增添了藝術氣息和青春活力。
學生們來自天南海北,為了迎合不同的飲食習慣,“無樹餐廳”推出湘菜、粵菜、魯菜等各地菜系,還有南方人喜愛的黃燜雞米飯、螺絲粉、過橋米線以及北方人愛吃的刀削面、燴面、水餃等。考慮到學生們要上課,時間有限,王旭明與股東們研究推出的食譜不僅美味,而且上餐迅速,即節約了消費者的時間,也提高了餐廳的翻座率。
在經營方面,王旭明和團隊成員顯露出大學生的智慧和溫情:校友們辦餐廳會員卡可享受一定優惠,當天消費滿100元還能參與抽獎;在餐廳過生日的同學,可獲贈蛋糕和長壽面;學生家長來校看望子女,可憑孩子的學生證在無樹餐廳享受免費的“孝心家長餐”……
接連發力,
年賺百萬是起點
由于股東眾多,無樹餐廳經營半個月后,問題接踵而至。首先是股東們對餐廳的經營都指手畫腳,他們經常對廚師和服務人員提意見,七嘴八舌各有說法,弄得餐廳工作人員無所適從。有幾位湖南大學生股東的飲食習慣偏辣,他們就向廚師提議:“菜味不夠辣,要加以改進。”可是菜變辣后,另一些股東和食客又嫌太辣,要求再改回去!一名自認為入股較多的校友,因看不慣廚師“愛擺譜”的作派,和對方產生了摩擦,當場就自掏腰包結清了對方的工資,把廚師趕走了!廚師是餐廳的“靈魂人物”,大廚的更換造成“無樹時光”的菜味突變,這對一個開業不久、剛有一些固定食客的餐廳,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王旭明經過認真分析,找到問題的癥結——大學生股東們想幫忙管理好餐廳,但他們毫無管理經驗,因此起到了反作用。為此,王旭明召開全體股東大會:“我們要想做大,制度上必須完善。從今天起,我們建立店長管理團隊,其他股東不許參與餐廳管理。有好的意見和建議,可以向店長和我提,但不準插手餐廳的經營,違者退股。”王旭明的新措施產生的效果還未顯現,令他措手不及的事又發生了。
一天,幾名社會人員在餐廳喝醉酒鬧事,當場打罵了幾位在場勸阻的大學生股東。年輕氣盛的“無樹餐廳”股東沒有選擇報警,而是打電話召來更多的股東和對方“火拼”起來。餐廳被砸得亂七八糟不說,幾個人還受了傷,最后悉數被帶進派出所……此時的王旭明焦頭爛額,每天都為餐廳的問題無法入眠,巨大的壓力之下,他也想過放棄。可是如果連自己都放棄了,同學們的信任和付出都將被辜負,每每想到這里,他只能咬牙堅持。
1個月后,在王旭明和店長的苦心經營下,餐廳的生意逐漸步入正軌,平均每天的營業額達六七千元,而成本只占2000多元。王旭明對餐廳的信心更足了,他分析道:“我們的餐廳有自己的優勢:位置在大學校園附近,客源充足;我們請的大學生小時工也相對廉價,一些貧困學生都愿意來兼職。并且,眾多的股東都會帶動自己的同學和朋友來用餐。這也是眾籌創業的一大優勢。”
為了讓108個股東的創業夢實現,王旭明日夜操勞。他特別重視對餐廳經營有益的創意和想法,在他的男士挎包里,裝著一個又大又厚的黑皮筆記本,上面全是關于餐廳的經營構想……
生意漸漸做大后,為了避免財務糾紛,股東們推選出4人共同管理財務。自2015年5月起,餐廳采用了專門的點餐系統,同時安裝攝像頭監控收銀臺,收支、利潤會以周為單位,在股東群中進行公示。王旭明說:“眾籌帶來了一種創新的管理方式,民主決策+彼此信任+財務公開,這些成為了團隊運營的基礎。”
盡管創業困難重重,但王旭明還是認為趕上了“創業最好的時代”。近兩年,政府出臺了多種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優惠舉措,如稅費的減免、貼息無息貸款以及免費就業指導培訓等。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母校也給予了很多幫助,長沙理工大學正在為他們協調一間辦公用房。同時,學校還為他們聯系學長和在校老師,免費為“無樹餐廳”提供財務、管理、法律上的援助服務。
這家眾籌餐廳每天食客爆滿,王旭明又接著推出了外賣派送服務,以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送餐對象不僅包括長沙理工大學的師生們,還面向餐廳周邊的社會人群,忙碌的白領們只需在網站或微信上下單,即可在20分鐘內收到熱氣騰騰的美味套餐。這一舉措,在不占用餐廳座位的前提下,又為“無樹時光”提高了40%的營業額,使得每月的純利潤攀升至八九萬元。
2015年6月,“無樹時光”的分店在長沙另一所高校附近開業。而王旭明的目標,是通過眾籌方式,在今年把分店開到4家。王旭明冷靜地分析:“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并不樂觀,眾籌可以改善創業環境,提高大學生就業率。所以我們的事業才剛剛起步,前景廣闊著呢!”
如今,王旭明這位眾籌餐廳創始人兼運營CEO,每月可從餐廳分紅3萬元左右,他的這份收入,也是由股東們開會決定的。大家覺得他平時付出最多,并為餐廳創造了可觀利潤,所以應該持有最多的股份。
眾籌模式,既為一幫90后普通學生的創業夢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也為無數除了創想一無所有的人,提供了一個可復制的成功模板:在這個流行互聯網思維的時代,缺人、缺錢、缺經驗,都不是問題。只要你不缺少智慧,有夢想,就起身追逐吧!
(未經作者同意,本文嚴禁轉載及網摘)
(責編/方堃)
E-mail:fangkun21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