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勝
【關鍵詞】 校長學習;教師培訓;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 G4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6—0027—01
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決策者和高級管理者,是學校領導集體的帶頭人,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校長角色在學校管理中有著舉足輕重、不可推卸的責任。樹立以人為本新理念、新思想的現代教育模式,明確校長與學校管理、教學支持與學校發展的內在聯系是一個校長做好工作的前提。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為自己塑形
1. 加強自身學習,重塑個人價值觀。校長是學校發展、內涵、思路、目標的確立者,作為校長,自身必須有“學習力”。要學習政策法規,學習教學業務,提高駕馭全校的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校長的第一職能是“用教育思想領導學校”。校長要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管理模式,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圍繞教學抓管理,圍繞質量想辦法,開拓思維,更新觀念,取長補短,實現由家長型管理到人文型管理的轉變,由粗放式管理到制度機制管理的轉變,由外延經驗型管理到內涵科研型管理的轉變,由重結果到重過程的轉變,努力形成上下協調、渠道暢通、指揮有力、反饋靈敏、評價合理的管理機制、學習機制和評價機制。校長這支隊伍有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教育家的情懷,有了用教育思想領導學校的信念,那么,學校文化的產生和成形、成熟以及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自在必然之中。
2. 要深入教學第一線,重塑教育質量觀。在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校長需要打破已有的傳統教育理念,改變過分關注學生考試分數和升學率的觀念,重新構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質量意識。當校長要當內行校長,只有經常深入教學一線的校長才稱得上是內行校長。校長要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經常下班級聽課,參加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積極參加教研組開展的教學研討活動,組織和帶動教師開展校本研究活動。
3. 要勇于開拓,重塑教育價值觀。一所成功的學校,首先應該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生活的樂趣。因為成才有很多自我因素,其中包括孩子自身的素質。我校十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潛能,讓所有學生都能在成功中找到自信。當我們認真觀察人才成長規律的時候,就會發現所有這一切都離不開學生精神世界的培育。而學生精神世界的貧乏與壓抑,對他們的成長乃至一生的發展都會產生很強的負面影響。
二、為教師塑形
1. 教師培訓的重要性。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注重師資隊伍建設是當務之急。因為教師在學生中起著直接表率的作用,教師只有具備先進教育理念和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功,才能帶領著學生穿越知識的海洋,跨過廣闊的宇宙。潛移默化,互相影響,不但在教育或教學工作上收到明顯的效果,同時也營造了一個和諧、進取的校園。因此,不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一切課改都是形式的、走過場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2. 教師培訓的必要性。教師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濃烈的氛圍。在教學評價單一的體制下,急功近利已成慣性,牢牢地抓住學生不松手成為他們樸素的“對學生負責的”的觀念,可以說是一條道走到黑。在教師中能自覺進行理論學習的人很少,死抱經驗、逐步規范、小打小鬧、稍作創新的多,應當說,這已經很難能可貴了。因為這是在無外界壓力下的自覺行為,如在此基礎上略加壓力,強化任務意識,有本可依,有章可循,逐步引導他們走上學習研究的正軌,便可在短時期內促使他們切實改變觀念。
三、為學校樹碑
1. 建設高品位學校文化。學校文化管理是通過管理的軟要素——“文化力”來發揮管理作用的。學校價值觀是學校文化的核心,一所學校選擇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外顯為教育行為和校風,內隱的則是學校價值觀念,要努力塑造學校共同價值觀。
2. 建立和實施共同愿景。學校的共同愿景是規范教育行為、凝聚力量、喚起希望、激發內動力,是引領學校發展的巨大推動力。
3. 建設教職工的精神家園。學校文化管理是一種柔性化、隱性化的管理,在師生員工的情感和精神生活中得到體現。
4. 轉變學校領導行為。實施學校文化管理,必須轉變學校領導行為。學校文化管理是以人為本、尊重人性的管理,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激勵人、培育人、發展人,以此實現組織目標,并在組織目標實現的過程中,進一步實現人的發展。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