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萍
【關鍵詞】 三校生;升學考試;政治教學;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6—0114—01
三校生對口招生考試是指中專、職校、技校的學生可以參加三校生的單考單招考試,考取高職院校。近年來,中職生參加“三校生暨普通高等教育對口招收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考試的比例逐漸加大,但是這些學生在復習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本文針對高考中政治課內容的側重點、深淺程度、教學質量的改進、應用性等方面,現就以哲學與人生教材為例談談“三校生”在對口招生考試中德育課的復習策略。
一、幫助學生夯實基礎,讓學生學會整理筆記
高考班的思想政治課學習屬于一個復習鞏固的過程,但由于之前的學習沒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使得大部分學生對哲學基礎知識掌握得很膚淺。所以在首輪復習中,教師一定要扎扎實實講述課本內容,同時在講課中對哲學原理進行歸納整理,要求學生記好筆記,課后布置背誦任務,并將重點知識以簡答題形式讓學生背會,還要定期對學生的背誦進行檢查,督促他們完成。
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原理,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由于中職生的文化基礎較薄弱,對知識的理解存在欠缺,在學習中往往處于“被動學習”,因此,對知識容易出現死記硬背的現象。要扭轉這種局勢,教師必須在課堂上轉變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尤其對于哲學知識,教師要把抽象的哲學原理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一邊講哲學原理,一邊列舉大量的實例進行分析,將枯燥的哲學知識與鮮活的生活事例緊密結合。
例如,在講到“聯系的普遍性”時,可舉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事例;在講到“內外因相結合”時,可舉例“孟母三遷”的故事,等等。在這些通俗易懂的故事中分析所包含的哲學原理,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勤于思考,主動學習。
三、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理清脈絡,讓學生學會就同一事例中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不同的哲學原理
沒有系統,就難有頭緒,各知識間就會彼此孤立,所以在第一輪復習完后,教師應在各知識點梳理的基礎上,找出各知識點間和方法間的有機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在講課過程中,要理清每一單元的主旨思想,知識之間的銜接關系,讓學生學會就同一事例中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不同的哲學原理。例如,在講到“互聯網對學生的影響”時,教師既可以從唯物論角度分析,也可以從辯證法角度分析,還可以從價值觀角度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學會了梳理歸納知識,當學生遇到材料分析題時,在頭腦中就能清晰地呈現整本書的知識框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三、引導學生以課本的知識點為基礎,針對高考的重點和熱點內容進行專項訓練
許多學生認為在沖刺階段要做大量的偏、難、怪的題目才能應對高考中的“壓軸題”。其實,歷年的“三校生”高考試題中,偏題、怪題、難題不是沒有,但份額很少,少到完全可以忽略的地步。因此,教師可建議學生以課本的知識點為基礎,針對高考的重點和熱點內容進行專項訓練,同時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專項提高,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實證明,只有對基礎知識了如指掌,深刻理解,做題才是有效的;而且要多做基礎題,特別要注意規范的表述。
五、引導學生總結知識和方法,拓展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活學活用
學生在做題階段反映出來的問題主要是對知識的理解過于單一,只會“就事論事”,對同類題的不同問法不善于拓展思路,不善于從全局的角度把握知識。因此,在具體的做題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知識系統,總結歸納存在的問題,形成錯題檔案,歸納解題方法,歸納某些論述題的共同解題思路。例如,在解答有關哲學論述題時,如果是從人生觀、價值觀角度分析,答案的共性是要從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即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等方面進行闡述的,無論材料怎么變化,作答的內容基本是通用的。所以,學生只有把知識學透,才能活用方法。
三校生對口招生考試對中職生來說不僅是知識的比賽和智力的競爭,也是思維的考察和心理素質的較量。學生只要合理計劃,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充滿自信,奮力拼搏,就一定能如愿以償。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