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張艷紅 文/菲茨休道森(美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臨床心理學家和作家)
初為人母
編輯/張艷紅文/菲茨休道森(美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臨床心理學家和作家)
初為人母,這是一個艱難的適應過程,你一生中從未承擔過如此重的心理責任。你也許會經歷一些非常痛苦的時刻,你對自己越坦誠,就會越快地度過這個適應期。

《道森博士的育兒圣經》風靡歐美40余年,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時代的父母中口口相傳,至今長盛不衰。
這是一本需要你作為整體來閱讀的家庭教育心理學著作。你若不了解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就不會理解他為什么尿床,為什么和小伙伴相處不好,為什么不好好吃飯……
讓孩子擁有高質量的幼兒時代,這本書會帶給你立竿見影的效果!
大部分育兒書開篇即介紹新生兒,描述新生兒的特點以及如何照顧他們。這些書都忽視了母親的情感,我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多年來我同許多母親有過交流,她們中有的是患者,有的是朋友,有的是同事。她們都告訴我,第一個孩子出生后,當把孩子從醫院接回家,開始親手照料孩子時,她們對自己是多么沒有把握。其中一位母親對我說:“我以前從未感覺自己竟然是這樣無能!”
即使你做了許多準備,包括閱讀育兒書籍、參加培訓課程,育兒的任務對你來說依然是全新的。只有從醫院回家以后,面對這樣一個活生生的、喘著氣的、全新的小生命時,你對新生活才能有真切的體會:每天24個小時,跑也跑不掉,結結實實地被拴在那兒了!
這是一個艱難的適應過程,你一生中從未承擔過如此重的心理責任。大部分的母親都會感到恐懼,因為她們意識到,生平第一次,她們必須對這樣小的一個生命負起全部的責任。在這樣一個突如其來的責任面前,她們往往感到不自信,覺得自己是個不稱職的母親。
正因為缺乏自信,年輕母親會為一點點小事情焦慮不安。她們還沒有積累起足夠的經驗去解讀各種征兆。有時候孩子處于深睡狀態,看上去好像沒有在呼吸,年輕母親甚至會傻傻地想孩子是不是還活著!她擔心孩子被悶到了或者是吃了奶不消化。她們特別擅長把問題想象得非常嚴重,會把每件小事無限放大。只要孩子的進食或者睡眠狀況稍微偏離她心目中的“標準”,就認為孩子要生病了。因此,許多年輕母親會每隔一小時打電話向兒科醫生求助。
這種無能感最糟糕的表現是,年輕母親不敢向任何人承認她的感受。她們為自己開脫道:“怎么說我也當媽媽了,我有自己的孩子了,作為女人,還有什么比這更偉大呢?我為什么還要覺得自己不稱職呢?”她想象其他的母親都會麻利地帶孩子,覺得只有自己是不稱職的,寧死也不愿承認內心的恐懼。如果她知道其他的年輕母親也有同樣想法的話,一定會寬慰許多。所以請你相信我,所有母親都和你一樣!
除了不懂得怎樣照顧孩子的無助感,還有一種情感讓許多年輕母親十分苦惱:怨恨。許多母親被一天24小時的忙碌節奏困住,其他什么事情也做不了,為此心生怨氣。一位年輕母親曾經向我哭訴:“沒有人告訴過我有了孩子以后生活會變得這么亂!”
年輕母親的生活完全都圍著這個小搖籃轉,有怨氣很正常。遺憾的是,并沒有人事先提醒她今后可能要面對這種怨恨的情緒。她有時真的會恨小寶寶,但是內心又那么愛他,這種矛盾的情感常常讓她心懷愧疚。
年輕母親必須認識到這種最初的怨恨是完全正常的。在度過一段適應期以后,自己會習慣于忙忙碌碌照顧孩子的節奏,到那時,怨恨的情感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全身心的母愛。
母親怨恨嬰兒還可能有一個原因。原本以為有了愛的結晶,夫妻關系會變得更加深厚親密,孩子的到來自然會促成一個快樂的三口之家,但是許多年輕母親發覺現實并非如此。孩子非但沒有拉近夫妻之間的距離,反而成了一個心理障礙,擋在夫妻中間。母親發現丈夫常常嫉妒她對孩子的專注,表現得更像孩子的對手,而不像一個父親。并且,丈夫可能沒有積極承擔起照顧孩子的心理責任,而讓母親獨自承擔一切。最終,母親就會把這種身心疲憊的狀況歸罪于孩子。
年輕母親必須學會克服這種怨恨,把這當成自己和丈夫適應新生活的一個過程。嬰兒降生后,如何讓各個家庭成員找到自己的位置,每個母親最終都會有屬于自己的解決方式。
如果你的丈夫能夠很好地與你分擔照顧孩子的心理責任,那么你是幸運的。利用這一點來撫平你的無能感和怨恨的情緒,告訴自己這些感覺都是正常的,也可以盡情地向他傾訴。如果你們能夠坦誠地交流這些感受,你就不會覺得照顧孩子的責任完全壓在自己肩上了,僅這一點就能給你帶來極大的寬慰。
想一想吧,幾千年以來,母親們都必須克服無能感和怨恨的情緒這兩個心理障礙,那么你也一定能行。剛開始可能會很艱難,你會經歷一些非常痛苦的時刻,也會哭泣。但是你對自己越坦誠,就會越快地度過這個適應期。
總有一天,你也會像千千萬萬個母親一樣,跨越這兩個艱難的障礙,感受到踏踏實實的做母親的幸福。等到這一天,母親和孩子會建立起一種新的“我們”的關系。在這以前,你還需要從實踐中學習許多關于新生兒的知識。
你的孩子剛剛出生,他那么小,那么脆弱,任何一個微小的不正常在你眼中都超乎尋常的重要,你甚至會想孩子可能生了什么大病。年輕母親時常會經歷這樣的恐慌,這時,她完全無法用理智和常識去思考。一位母親對我說:“我花了四個小時才沖好一瓶奶粉,不斷地懷疑自己方法不對,天哪,我還是大學畢業的呢,真不知道腦子長到哪兒去了!”
在這種情況下,母親很容易忘記她還有常識,她會絕望地乞求有一個權威來告訴她應該怎樣做。如果無法立刻找到兒科醫生,她會心急火燎地給鄰居打電話。
年輕母親需要明白所有這些情感都是正常的。無能感、恐慌、怨恨,每一個新媽媽都有同樣的感受。
漸漸的,你會明白其實孩子不像你想象的那么脆弱。千百年來,孩子們都有辦法克服年輕母親的笨拙和無能感。你的嬰兒一定也能在你笨拙的動作和不安的情緒中安然成長。
隨著經驗的豐富,你的自信不斷加強:抱孩子的動作更加自如了,喂奶也更順手了。當嬰兒滿兩個月的時候,你會想現在他應該可以好好地活下去了。
稀飯點點
正如書中所說:你有孩子了。從此,你擁有了一份絕對特殊的、一天24個小時全天侯的工作——父母。
初為人母,是個艱難、困苦、煩躁、恐懼、焦慮、怨恨、無助感、矛盾、嫉妒、并承擔如此重的心理責任的過程,身心疲憊。在沒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我兒意外八個月早產,住進保溫室九天,出院的第一天因為我們兩個都血氣不足導致我兒臉色發紫,那時凍得,是婆婆用自己身體溫暖了他,然后我辭職在家細心照顧,熬過這些疲憊的日日夜夜,早產的他奶量、出牙、走路、說話都要比同齡來的慢,雖長得瘦小但是體質很好,對比了書中的一些育兒方法,慶幸自己做對了大部分,提倡科學育兒,理智育兒,掌握小孩心理和生理的成長規律,才能少走很多彎路,才能和孩子走的更長更遠。
圖小寶媽媽
我家圖小寶現在快3歲了,每天,小腦瓜里有各式各樣的問題:“媽媽,冬天為什么冷啊”“媽媽,草莓為什么開花啊”“媽媽,我為什么會感冒啊”……對于孩子的問題,其實我知道這是孩子愛思考的表現,對于自己知道的問題,我盡量多給他解釋一些??蓪τ谧约阂膊恢赖膯栴},可能就放棄或蒙混過關了。
看了這本育兒圣經,我知道自己沒有用一個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提問,有時候我們會埋怨孩子。現在覺得,在埋怨孩子之前,需先反思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做錯吧。我以后必須和孩子爸爸一起學習,想讓孩子好,孩子成長,父母必須自己先懂得學習。
淘哥淘氣
教育孩子從媽媽開始,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寶是五歲男孩,二寶三個月女孩。老實說,在二寶沒有出生以前,關于二寶出生后的場景在心里假設了無數遍,也給兒子做了很多的功課,可以說,整個孕期,尤其是后期基本上都是兒子在照顧我,關于胎教,他也分擔了很多,一直憧憬著小生命誕生后的美好。但是自從二寶出生后,我們從出院回到家,一切都發生了變化,與我想象中的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尤其是大寶的一些變化讓我措手不及。因為之前做了很多功課,所以做什么事都會考慮到大寶的感受,但他還是明顯地很失落,因為寶寶畢竟小,對她的照顧多一點是肯定的,大寶就會吃醋,說我們不愛他。
育兒從來沒有變得如此焦頭爛額過,恰巧看到了《道森博士的育兒圣經》有試讀活動,就毫不猶豫地申請了,非常幸運地是拿到了育兒寶典,絕對是育兒圣經啊,道森博士是三個孩子的父親,有自己的心理研究所和幼兒園。此書是道森博士根據開辦兒童心理診所的經驗以及為人父的真情實感寫成的,精確描繪了孩子六歲前的心理發展地圖,書中提到的育兒方法高效、實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