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坐落于紐約市曼哈頓第53街(在第五大道與第六大道之間),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當代美術博物館之一,與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法國蓬皮杜國家藝術中心等齊名。博物館最初以展示繪畫作品為主,后來展品范圍逐漸擴大,包括雕塑、版畫、攝影、印刷品、商業設計、電影、建筑、家具及裝置藝術等項目。目前藝術品數量已達15萬件之多。
坐落在曼哈頓中城繁華地段的現代藝術博物館,是現當代藝術收藏、展示和研究的最著名機構之一。現代藝術博物館同時也是將攝影藝術納入館藏的重要機構。在第一任攝影部主任愛德華·史泰欽的主持下,收入不少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的杰作,并由約翰·札考斯基擴大規模,將電影、電影劇照等也納入收藏,使得此館成為美國電影與影片收藏的重鎮。該館也針對設計作品開始典藏,包括由野口勇的設計產品、喬治·納爾遜、保羅·拉茲洛、埃姆斯夫婦等設計的椅子和燈具。收藏品范圍相當廣,小到第一個能自動調整角度的滾珠軸承,大至一臺貝爾47D1型的直升機。

比起其他在建筑外觀多加夸飾的新興博物館,MOMA外觀可謂簡約內斂、沉靜穩重。它的設計師谷口吉生說,“建筑物就像是一個容器,如果沒有藝術品和欣賞它們的人進來,這建筑就不算完整。”“博物館就像一只茶杯,它不會炫耀自己,但當你為它注入綠茶時,它就會顯示出雙方的美好。”
由于大片落地窗的設計,自然光輕易就能流進有著六層展覽廳,高約34米的主展館室內,而大量白墻的運用,更可讓MOMA盡情地展示無價收藏。為了秉持MOMA鼓勵當代藝術的初衷,之前礙于場地限制所不能展出的六十年代之后的近代藝術品,都一一現身。在挑高的二樓大廳,莫奈的《睡蓮》就在白墻上延伸超過50公尺,越往上層你越會被更壯觀的藝術品所懾服,例如波普藝術家詹姆士·羅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在1965年的畫作F-111Fighter Jet)所占據的六樓白墻長度。透過落地窗,便可欣賞在新舊館之間的艾比·埃德瑞琪·洛克斐勒雕塑花園。谷口吉生將這座著名的花園保持原來的大小,但更著重建筑和花園在視線上的相互延伸,使民眾也可享受在戶外欣賞藝術的閑情逸致。

當然,藝術不僅止于繪畫和雕塑,MOMA在視覺與聽覺方面的藝術收藏,也可謂是首屈一指,并且更積極投入藝術教育,像是擴大的圖書館、檔案室、閱覽室、大講堂、劇場、工作室,讓藝術愛好者有更多的學習機會,如癡如醉地流連于如此多功能的空間中。如果在這座巨大的藝術殿堂逛累了,MOMA也新設了兩處咖啡廳和一間雅致的餐廳。臨走時,別忘了到MOMA的禮品店和書店挑選一兩件紀念品,為這一天的藝術之旅,畫下完美的句點。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MOMA)
藝術指數:★★★★★
收藏指數:★★★★★
歷史指數:★★★
館藏精品:
梵·高《星月夜》;畢加索《亞威農的少女》;達利《記憶的永恒》;莫奈《睡蓮》;馬蒂斯《舞》;彼埃·蒙德里安《百老匯爵士樂》;保羅·塞尚《沐浴者》;卡蘿《斷發的自畫像》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于188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占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
該館的展覽大廳共有3層,分服裝、希臘羅馬藝術、原始藝術、武器盔甲、歐洲雕塑及裝飾藝術、美國藝術、R.萊曼收藏品、古代近東藝術、中世紀藝術、遠東藝術、伊斯蘭藝術、19世紀歐洲繪畫和雕塑、版畫、素描和照片、20世紀藝術、歐洲繪畫、樂器和臨時展覽18個陳列室和展室。服裝陳列室是從原來的服裝藝術博物館發展而來的,1946年并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單獨成為一個部門,藏有17-20 世紀各地服裝1萬多件,并設有圖書資料室和供專業服裝設計研究人員使用的設計房。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每年迎接超過500萬人次的游客,是紐約市最熱門的旅游景點之一。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呈現給每個參觀者特別的藏品和展品——從古代埃及的花瓶和羅馬的雕塑,到蒂凡尼彩色玻璃和倫勃朗的油畫,這里幾乎有每個人的興趣所在。如果你對博物館如此龐大的規模和范圍的藏品無所適從,那就參加館內的“精華游”,絕對可以讓你感覺一飽眼福。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藝術指數:★★★★★
收藏指數:★★★★★
歷史指數:★★★★
館藏精品:
歐弗洛尼奧斯陶瓶、華盛頓橫渡特拉華河、神奈川沖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