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強

2013年初,我在網上看到志愿者探望國民黨抗戰老兵的信息,就萌生了為抗戰老兵留下影像的想法。這些曾經為民族解放與日本鬼子拼過刺刀,灑過熱血的老兵,如今都已進入耄耋之年。他們命運多舛,有些沒有條件成家,或者家人因為怕受到牽連,導致親情淡漠,晚景凄涼。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國家承認我們是抗日的兵”。隨著抗戰老兵的人數越來越少,作為一名攝影人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
整個2013年,我幾乎把自己全部的業余時間用在了拍攝老兵的艱苦工作中。行走在村莊、小鎮、縣城,尋訪著一個又一個昔日的抗日英雄。
由于年代久遠,大部分老兵生活在條件較差的農村,為了找到一位老兵需要多方求證、反復核實。有時幾經周折終于找到了村莊,卻被告知“早已拆遷搬走了”;有時候歷盡萬苦終于尋到了街巷,卻被告知“老人已經去世了”。我的緊迫感越來越強烈,知道老人們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
老兵們大都年過九旬,已是風燭之年,不少老兵的身體都是每況愈下。因此,在每一位老兵的拍攝采訪過程中,我盡量縮短時間,拍攝時,我選擇用環境人像的形式來表現,由于很多人已病重臥床,坐起來都想當費勁,所以,他們目前的身體狀態不允許再換一個場景拍,我就根據他們居住的實際情況,不修飾、不掩蓋,真實記錄老兵當下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狀態,希望觀者通過照片可以感受到抗戰老兵的生活,親近他們的內心,知道那些曾經用血肉之軀筑起中華民族抗戰大堤的人在如何活著。我堅信一個道理,一張能打動人心的好照片,首先要感動自己,用心拍出的作品才是感人至深的。這是我拍老兵過程中最深的體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