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曉紅
【摘 要】建筑施工企業屬工傷事故多發行業。因建筑施工周期長、工人流動性大、露天及高處作業多、勞動強度大、施工機械多且防護裝置較少,極易發生坑壁坍塌、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和機械傷害等事故,應引起我們高度關注,并采取有效措施杜絕其發生。
【關鍵詞】施工現場;坑壁坍塌;高處墜落;機械傷害
眾所周知,建筑施工企業屬工傷事故多發行業。由于建筑施工的特點是施工周期長、工人流動性大、露天及高處作業多、手工操作多、勞動強度大、產品變化多,加上施工機械型號繁多,其安全防護裝置相對較少,因此,施工作業時具有一定危險性。建筑施工的安全隱患多存在于高處作業、交叉作業、垂直運輸、基坑(槽)土方作業以及使用各種電氣機械設備和手動、電動工具上,因此,安全事故主要發生在坑(槽)壁坍塌、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事故、機械傷害等五個方面,稱為五大工傷事故。從施工特點看,多數是由于基坑(槽)及模板工程支護不牢、高處作業防護不嚴、腳手架搭設不規范、現場臨時用電不規范、施工機械和電動工具使用不當等造成的。要深究事故根源,主要是施工企業領導對安全教育和培訓不力、安全管理不到位、現場不文明施工等。
1 坍塌事故
1.1 原因分析
(1)施工人員安全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差。(2)基坑(槽)施工時未按規定設置排水溝和集水坑。(3)在基坑(槽)邊坡和樁孔邊隨意堆放棄土和建筑材料、工具等。(4)深基坑施工時支撐系統搭建不牢或失穩。(5)圍墻(欄)一側棄土堆放過高,致使圍墻坍塌。(6)拆除舊建筑或圍墻時,未按規定順序拆除,而是采取底部掏挖后整體推倒。(7)施工機械作業和停放時距基坑(槽)邊坡、樁孔太近。(8)雨季和春季解凍期施工時,缺乏對坑(槽)邊和冬施墻體的檢查和支撐加固。
1.2 應對措施
(1)加強對施工人員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和培訓。(2)施工前,項目部應按建筑施工安全技術標準和相關規范編制安全施工方案,制訂安全技術措施。(3)基坑開挖前必須做好降(排)水工作,并按規定采取支撐保護措施。(4)基坑(槽)邊坡和樁孔邊堆置棄土及各類建筑材料時,應按規定距離堆置。(5)坑(槽)壁支護模板應按規定加設立柱和縱橫向水平支撐和剪刀撐,以確保其穩定性。(6)圍墻(欄)一側禁止堆放棄土;如因場地狹小不得已堆放時,堆土高度不得超過1.5m。(7)拆除作業現場周圍應設置禁區圍欄、警戒標志,派專人警戒,嚴禁非作業人員進入現場;拆除建(構)筑物應按自上而下順序進行,嚴禁數層同時拆除或底部掏挖后再整體推倒。(8)各類施工機械距坑(槽)邊和樁孔的距離,應根據機械重量、坑(槽)邊坡和樁孔支護情況及土質等確定,但均不得小于1.5m。(9)雨季和春季解凍期施工時,應對坑(槽)邊和去冬新砌墻體進行全面檢查和支撐加固,確認排水暢通和無異常情況后方可繼續施工。
2 高處墜落事故
2.1 原因分析
(1)施工人員患有不適合高處作業的疾病,如高血壓、貧血、心臟病、恐高癥等。(2)施工人員不注意自我保護,如坐在防護欄上休息、在腳手架上睡覺、在無圍欄平臺上操作等。(3)氣候原因,如突遇大風、暴雨,夏季高溫中暑暈倒墜落,冬、雨季、霜凍腳手板打滑摔倒墜落等。(4)安全防護設施和用品材質差,或不按規定安裝和使用。(5)垂直運輸機具限位裝置失靈,或帶“病”工作。(6)洞口、臨邊防護措施不到位或根本未設置。(7)井架吊籃違規載人上下;人貨混裝或超載。
2.2 應對措施
(1)對高處作業人員在上崗前必須進行技能和安全培訓,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崗證后方可上崗;上崗前還必須經過體檢,合格者方可上崗。(2)項目部應對施工人員進行自我保護教育;作業班組應設兼職安全員,隨時檢查、糾正不安全行為。(3)五級以上強風、濃霧、暴雨雪天氣不得進行高處作業;雨雪天必須采取防凍、防寒、防滑措施,并隨時將冰、霜、雪及積水清除;夏、秋高溫季節,工地應避開中午最熱時段施工,并設防暑降溫飲品,謹防工人中暑。(4)購置質量合格的安全防護設施和用品,并按規定安裝穩妥、正確使用。(5)按規定設置洞口、臨邊的防護裝置,并不定時檢查其可靠性。(6)定期檢查垂直運輸機具鋼絲繩和限位裝置完好情況,發現問題,立即整改。(7)嚴禁利用吊籃違規載人上下,杜絕人貨混裝超載。
3 物體打擊事故
3.1 原因分析
(1)交叉作業時勞動組織不合理,未搭設防護設施。(2)拆除工程未設置警示標志,被拆工程周圍未設防護隔離柵。(3)攬風繩、地錨埋設不牢或纜風繩不合格。(4)起重吊裝時,吊車司機未按“十不吊”規定執行。(5)違規從高處向下拋擲建材、雜物、垃圾、模板或向上拋遞工具、零件和小件材料。(6)腳手架上材料過多、過高或碼放不穩。
3.2 應對措施
(1)交叉作業時在垂直方向應錯開操作;不能錯開時應搭設防護棚。(2)拆除工程應有施工方案,并設警示標志,被拆工程周圍應設防護隔離柵和警示牌。(3)攬風繩要確保質量;地錨應認真埋設牢固,確保安全。(4)嚴格遵守“十不吊”規定。吊運材料要捆扎牢靠。(5)嚴禁從高處向下拋擲物料、模板、垃圾等;嚴禁向上拋遞工具、零件等物料。(6)腳手架上堆放的材料應做到不超重、不超高、不亂堆亂放;腳手板外側應設擋板。
4 觸電事故
4.1 原因分析
(1)擬建建筑或腳手架距高壓線太近,且未設防護裝置。(2)現場臨時用電線路、電氣設備、電閘箱、電動機械等安裝不規范、無接地接零和漏電保護裝置。(3)未按規定設置防雷、避雷裝置。(4)電氣工程施工人員未按規定穿戴勞動保護用品。
4.2 應對措施
(1)開工前應將高壓線撤離至建筑或腳手架安全距離之外,并按規定架設好現場臨時用電線路。(2)按《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供用電安全規范》要求,對現場電氣設備、電動機械、電閘箱等的安裝和使用做到規范化,以杜絕觸電事故發生。(3)加強對電氣工程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和防護設施的監督、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4)建筑主體封頂后立即按規定設置防雷、避雷裝置。(5)在潮濕、粉塵及有爆炸危險的氣體的現場,要分別使用密閉式或防爆型電氣設備。(6)定期進行電氣安全檢查,對電線老化、絕緣失效的機電設備或線路應及時維修或更換。
5 機械傷害事故
5.1 原因分析
(1)機械設備超負荷運轉或帶“病”工作。(2)機械高速轉(移)動部分,如砂輪、齒輪、鋸片、傳動帶及接近地面的聯軸節、皮帶輪等,未設防護裝置。(3)機械運轉時,操作者將頭、手伸進機械行程范圍內,或戴手套在機械運轉部位操作。(4)木工平刨無護手裝置、電鋸無防護擋板、手持電動工具無斷電保護器,起重機械未設置卷揚機行程限位器、起重量控制器、聯鎖開關等裝置。
5.2 應對措施
(1)安裝機械設施時,應按規定設置安全防護裝置和斷電保護裝置。嚴禁機械設備超負荷運轉或帶“病”工作。(2)機械操作手應經培訓,考試合格后并取得上崗證方可上崗操作;應按操作規程操作,嚴禁違章作業。(3)對機電設備應定期進行檢查、保養、維修,消除機電設備的不安全因素,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4)操作工人嚴禁將頭、手伸進機械運動部位;要檢修必須先停電(機);嚴禁戴手套操作轉動部位。
[責任編輯:鄧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