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
【摘 要】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的實施,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鑒于目前多數地方高校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很好地滿足地方經濟發展戰略和地方產業的需求,原有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與企業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土木工程專業如何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有所作為,實現中原經濟區建設與土木工程學科專業發展的互利共贏,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筆者結合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在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實際,提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中原經濟區;人才培養模式;土木工程
《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為河南未來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指導意見》指出,要調整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布局和學科專業結構;加快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同時,教育部2012年頒布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的文件,文件明確指出高校要“優化結構,調整學科專業、類型、層次和區域布局結構,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文件精神充分體現了高校學科專業建設在當前高校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1-2],同時也更加明確了高校學科專業建設要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要求。
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中原經濟區建設對我省高校土木工程學科專業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土木工程學科如何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有所作為,實現中原經濟區建設與土木工程學科專業發展的互利共贏,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1 地方高校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
作為地方高校,尤其是行業類地方高校,其基本定位是服務于行業、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區域地方經濟發展培養人才。其畢業生主要是面向行業和地方,直接到地方企業就業。隨著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地方高校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關系愈來愈密切,為了實現“走自主創新之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滿足企業、社會對應用性創新人才培養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地方高校面臨的主要任務。但目前,大多數地方高校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很好地滿足地方經濟發展戰略與地方產業的需求,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與企業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一方面,大批畢業生找不到就業崗位;另一方面,大量的企業招不到符合企業需求的適用人才,“就業難”和“人才荒”同時存在,成為困擾地方高校乃至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2 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舉措
2.1 面向地方需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堅持“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高素質”的培養宗旨,在土木創新人才培養方法和模式上進行探索與實踐。
(1)構建以培養質量為根本的專業教學體系。采用工程實踐問題教學法,利用問題解決過程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實行了課程單位負責制和課程教授負責制。鼓勵和支持集體備課等各類教研活動,精選課堂教學用書,考核教學用PPT制作質量及培訓使用三維數字化教學手段。成立了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專家督導組,不定期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進行檢查。大部分課程實行了教考分離,建立了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和監控體系,保證了課堂教學效果。
(2)推行以能力為中心的實驗與實踐教學方式。強調實踐教學和現場工程生產實際、科學研究、探索創新的有機結合。依托高標準建設的“深部礦井建設省級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力學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平臺,設立了一批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項目和學生可自主設計實驗的開放實驗項目。實驗課程單獨開課,并鼓勵和倡導采用教學模型、仿真模擬、三維信息技術等模擬和重現現場環境。
(3)創新開展土木工程專業第二課堂活動。把第二課堂活動納入進了教學計劃,統籌安排,依托學院科研平臺及項目,開展品牌和特色活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積極開展思想教育、科技學術、技能培訓、科技咨詢服務等不同類型的第二課堂活動,并制定了相關政策以提高專業教師第二課堂指導的積極性。通過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極大提升了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綜合素質,學生多次獲得了技能大賽、科技作品比賽、創業大賽等全國或省市級獎勵。
2.2 發揮學科優勢,搭建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
學科建設是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基礎,而人才培養過程也會促進學科建設的進一步發展[3]。我們通過加強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科建設,搭建高水平科學研究平臺,積極營造良好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環境。
(1)搭建高水平教學科研平臺,培育高層次土木人才。我們堅持“科研與教學并重”的指導思想,不斷加快高水平學科創新平臺的建設步伐,為適應新形勢土木工程學科專業的發展要求,依托土木工程、力學省級重點學科,學院建成“深部礦井建設省級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力學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多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及教學平臺,為創新性土木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深部礦井建設省級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為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不斷整合、重組和優化現有資源,對研究方向和內容進行了及時地調整、拓寬,使實驗室更加適應區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
(2)組建高水平學術團隊。人才資源是建設一流學科強有力的支撐力量,要建設好土木工程學科專業,首先要培養和造就一支適應土木工程新形勢的高水平學術團隊。建設學術團隊重在營造良好的學術交流氛圍,團隊成員通過定期召開學術研討會、座談會、學術前沿動態報告會以及有關課題進展情況等有實質性質疑和答辯的學術研討活動,形成智慧互相啟迪、學術相互促進的良好氛圍,鼓勵學科成員以團隊方式來進行聯合申報課題,協同開展研究攻關,共享創新知識和成果,形成和諧、寬容、開放的學術氛圍。
(3)著力提升服務社會能力。土木工程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專業,建設過程中必須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使學科專業成為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基地,成為行業技術改造創新的服務站。
2.3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實驗室建設步伐
實驗室是高校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一方面,積極爭取政府的專項投資,做到信息渠道暢通,積極反映學校情況,爭得主管部門的支持;鼓勵和調動校內和社會辦學的積極性,爭取每年有一定的財政經費用于改善實驗室基礎條件和建立實驗室開放基金;學校每年在經費預算中安排一定數量的實驗室運行經費,保證實驗室的正常運行,使實驗條件不斷改善。另一方面,在加大對實驗室資金投入的同時,對其使用情況的監管力度也應進一步加強。要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管理創新,規范經費的使用方式,大力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從而使實驗室能夠持續向前發展。
中原經濟區建設給河南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發展帶來了極其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土木工程學科專業要以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為出發點,結合學校土木工程學科建設實際, 把握自身特色、 發揮學科優勢,進一步凝煉學科專業方向,注重與企業聯合、 促進優勢互補,全面拓展服務領域,實現中原經濟區建設與土木工程學科專業發展的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張洪濤.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河南高校學科專業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8).
[2]趙衛東.優化專業結構提升教育質量服務中原經濟區建設[J].河南教育,2012(7).
[3]盧保娣.河南高等教育與中原經濟區建設協調發展問題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2).
[責任編輯:鄧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