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霞
業(yè)余體校的學生大多在青少年時代,身體發(fā)育旺盛時期,具有活潑、好勝的心理特點,思維方式比較單一,運動技術不穩(wěn)定,如果在訓練中方法不當,可能使運動員產生厭學情緒,所以在訓練中采用傳統(tǒng)的練習方法的同時,要改變訓練方法,經(jīng)常用快樂的訓練的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 業(yè)余體育快樂訓練的應用
訓練中既要嚴格又要調節(jié)快樂氣氛:
在訓練中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是必要的,但教練員過于嚴厲,使訓練緊張,反而壓抑了運動員的個性發(fā)展。教練員要多關心和愛護運動員把他們當朋友和知己。在訓練中教練員要用贊美的語言鼓勵學生,用幽默的語言來調節(jié)學生的緊張情緒,少用批評諷刺的語言去刺激他們,不要把發(fā)脾氣、斥責甚至體罰等簡單粗暴的方式帶入訓練之中。要讓學生在訓練中感覺教練員既嚴肅又慈祥可敬,幫助運動員在學習和掌握動作技術時樹立自信心,身心愉快地投入到訓練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日常的訓練中,經(jīng)常會碰到運動員水平不一、接受能力有差異,在學習一個新動作時,就會出現(xiàn)一時難于掌握的現(xiàn)象,這時教練員就要有耐心、細致地分析其原因,多用鼓勵的語言激勵他們,如“你真笨”或“你的動作太差”,甚至動手體罰學生,其結果會導致運動員產生逆反心理,產生不想練等現(xiàn)象,所以教練員的言行舉止十分重要。在訓練中教練員、運動員只有好的心情,才會有好的結果,在訓練休息期間要善于用幽默的“玩笑”來調節(jié)運動員的疲勞和緊張情緒,使之起到精神放松的效果。
2 訓練手段多樣化
2.1 音樂法
音樂能調節(jié)緊張情緒,緩解疲勞,起到放松肌肉和加強動作節(jié)奏感的作用,如在中長跑訓練的準備部分播放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使學生在準備活動時提高興奮性,在整理放松階段,可選擇節(jié)奏柔和、優(yōu)美的音樂,讓學生消除疲勞,享受音樂,娛樂身心。
2.2 輔助法
中長跑比較單調,如果單純的重復跑、跳練習,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到厭煩。因此,課時的安排要別具一格,有新鮮感,能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感到乏味。如長跑的間歇練習可設計800m+600m+400m+200m金字塔式的練習。另外,練習時可以經(jīng)常改變路線讓學生在事先繪制好的路線上跑,如螺旋形、圓形、三角形等,并在這幾種圖形上不斷轉換,在跑的過程中改變節(jié)奏、方向、姿勢等。這樣,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發(fā)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性。
2.3 比賽法
比賽能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所以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這一特點,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競爭和參與,如中長跑練習的追逐跑。在比賽分組時教師應注意到分組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要把學生按性別、成績等分成運動能力、水平均等的幾個組,只有在公平的條件下,才能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讓比賽更精彩、更激烈。
2.4 游戲法
體育游戲一般具有趣味性和娛樂性,并使人在游戲中得到快樂和滿足,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要求,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長時間高熱情的參與練習。在組織游戲前應講明規(guī)則,讓學生完全理解并按規(guī)則進行游戲。在練習的間歇安排一些針對性的較強趣味游戲來達到積極休息的目的,也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強的游戲放松,如“傳笑游戲”接力,讓學生在愉快、放松的笑聲中結束,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放松手段。
2.5 提問法
中長跑訓練中,教練員要有計劃地講解和設問,讓學生掌握和鞏固相關的知識。如決定中長跑的因素是什么?要保持體能必須做到什么?跑動過程中的節(jié)奏和呼吸頻率怎樣調整?使訓練與所需知識結合,比單純的理論和實踐課更能使學生接受。 其中練習的強度是運動負荷構成的主要成分,決定練習對運動員有機體的作用方向和程度,同時練習的強度還影響小青少年的心里緊張度.在訓練時運動員對于各個任務完成的要求是相當敏感的,在安排訓練時要重視這一點。顯然,任一因素的改變都將改變運動負荷的性質或大小,特別是休息時間的掌握上對青少年運動能力的問題是很重要的。
3 訓練計劃安排須合理化、多樣化、科學化
田徑訓練比較單調,如果單純地重復跑、跳、投練習,久而久之運動員們就會感覺厭煩,并易產生疲勞枯燥,導致消極情緒。教練員要多動腦筋,安排訓練要多樣化、科學化。不同的訓練方法,可有相同的訓練結果,達到同一個目的。讓運動員感到訓練安排有特色、有新鮮感,更容易接受訓練安排,這才是最成功的訓練計劃與實踐。比如,中長跑訓練,不要總是在場地跑道上跑,可安排聽音樂跑、變速跑、追逐跑、野外跑、林間跑、上山跑等方法,都能起到提高奔跑能力,發(fā)展耐久力和提高專項成績的作用,采用不斷變換訓練環(huán)境和方法還能克服單調、枯燥的情緒。在大自然中訓練,開闊了視野、心情舒暢愉快,運動員就能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完成訓練任務。又如,在短跑的起跑疾跑練習時,可采用起跑上臺階,利用自制訓練器材和抗阻訓練法、起跑上坡跑等方法,既能較快的糾正起跑上的身體抬起過早的錯誤動作還能發(fā)展兩腿起跑蹬地力量。
4 實施的策略
運動負荷的確定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在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的同時必須對青少年的體能及技術儲備有全面的掌握,切不可以照搬某個模式。
4.1 青少年田徑訓練是基礎訓練階段的基礎訓練
目前現(xiàn)代競技體育中多周期,以賽代練頗為流行,而傳統(tǒng)的大周期理論對于我們青少年訓練是比較適合的,因為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增長、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必須有足夠的時間做保證。我認為根據(jù)比賽時間來制定一年為一個訓練周期較為合理,而且各階段中量與強度的安排交替增加為好。比賽的安排不應頻繁,一方面容易對學生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影響素質及技術的有序發(fā)展。
4.2 處理好量與強度的關系
我們都知道訓練中量是基礎,強度是核心,但對于青少年必須要慎重。
第一,應抓住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在此期間可適當采取一些專門化的手段。如7~13歲是青少年速度力量發(fā)展的敏感期,因此,我在訓練中這一方面的安排是較為豐富的:多級立定跳,跳臺階,擺臂等,但都要保證在ATP-CP供能的時相內。
第二,高強度強制性的間歇訓練及低強度長時間工作的訓練一定要慎用,方法手段的選擇上要靈活多樣,但都應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的年齡特點,負荷的增加應循序漸進。
5 正確安排恢復的時間及方式
訓練是一個能量轉化、消耗的過程,若沒有適宜的恢復,將會導致機能水平的下降,有效的訓練必須重視負荷與恢復的協(xié)同效應,訓練中有了間歇時間,才能保證機體的恢復。因此必須把恢復考慮入訓練的組成部分。由于人體內環(huán)境功能的差別、運動強度和運動項目的差別,所需要的間歇時間也是不同的。
5.1 根據(jù)運動主要的供能性質的不同預測性地安排間歇時間,以ATP——CP為主要供能方式的練習,必須采用充分間歇的方式,一般每次練習間的間歇時間可安排1~2分鐘,具體應結合訓練水平加以確定。
5.2 訓練中,計劃的落實與實際往往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運動負荷的臨場調控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訓練得以健康進行的保證。
1)教練員必須隨時注意學生的身體反應(精神狀態(tài),排汗情況等)及動作的協(xié)調性,及時判斷學生承受負荷的情況,并加以調整。
2)心率指標是課余訓練中廣為采用的一種監(jiān)測手段。基礎心率的測試應作為訓練中的一項常規(guī)。運動后即刻心率的測試是訓練中評定負荷強度的一種有效手段。
6 小結
6.1 青少年訓練是基礎訓練中的基礎,也必須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應以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為宗旨,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長。
6.2 科學、合理的訓練負荷是必須的,但這個度的把握需要我們認真的探索,積極的實踐,并必須以遵循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田徑運動的規(guī)律為前提。
7 結論
快樂訓練有助于運動員緩解疲勞,減少受傷,身心愉快,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快樂訓練能最大程度地激發(fā)人體潛在的活力,塑造人體可觀的精神狀態(tài);“快樂訓練”能全方位地推動人體身心健康,而人體理想的活動是對“快樂”很好的體現(xiàn),體現(xiàn)出“快樂”對人體的影響與該項目的影響,依然能提高運動成績,更能提高人體的競技意識,激發(fā)人體的競技欲望;快樂訓練能使教學方法個性化和多樣化,充分體現(xiàn)了當代體育教學的發(fā)展趨勢與新時代人文體育精神——以人為本的原則。快樂訓練法還需要在業(yè)余訓練與實踐中進一步完善,有待于教練員們去發(fā)揚、去實踐,總結出一套適合本地特色、科學可行的方法,為提高業(yè)余訓練水平做出貢獻。
[責任編輯:鄧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