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貞 谷許輝
【摘 要】在國民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煤炭作為人民生產和生活的主要資源,其重要性日益凸顯。而另一方面,煤礦礦井下環境的復雜性也導致了事故的頻出,因此,安全監測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保證監測的可靠和連續性,監控設備的備用電源必須擁有良好的性能。為保證監測分站備用電池的性能,需要每月對電池完全放電一次。該文針對傳統手工放電模式費工費時的問題,進行了檢測分站自動放電測試技術的研究。
【關鍵詞】自動放電測試技術;煤炭;煤礦礦井
1 監測分站自動放電測試技術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六十條規定“當電網停電后,系統必須保證正常工作時間不小于2小時。《煤礦安全監控系統通用技術要求》第2.21規定“電源箱:將交流電網電源轉換為系統所需的本質安全型直流電源,并具有維持電網停電后正常供電不小于2小時的蓄電池”。《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第8.4.8條規定“電網停電后,備用電源不能保證設備連續工作1小時時,應及時更換”。
當井下突發電網停電事故時,為了使監控系統能夠持續監測礦井環境信息,更好的掌握有毒有害氣體的涌出情況,監測分站必須有后備電源,而后備電源采用連續浮充蓄電池構成,蓄電池的工作性能至關重要,必須定期對電源箱蓄電池進行放電測試試驗,及時發現達不到放電時間的電源箱,監測分站電池直流供電時間﹤2h時3d內更換電池。
為達到監測分站電池放電測試目的,我單位采取逢單月技術人員到機電科電管組開停、送電單,監測工專人持單現場人工放電的方法測試監測分站電池性能,浪費工時,勞動效率不高。
2 監測分站自動放電測試技術研究的主要內容
為了做好監測分站放電測試工作,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我們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決定通過中心站操作員使用軟件對監測分站進行控制,實現監測分站自動放電測試功能。通過研究決定把監測分站電源箱交流127V電源線在電源箱內部串接到電源箱自帶的本地斷電R7(或者R8)的常閉接點上(繼電器接點容量足夠),通過地面中心站軟件來控制該分站的R7(或者R8)的通、斷,來切斷或連接交流電源,達到蓄電池充放電測試的目的。
3 監測分站自動放電測試技術研究的實現步驟
3.1 監測分站類型
該分站類型須是甲烷風電閉鎖類型,通過中心站分站類型定義和井下分站通訊撥碼實現,監測機房中心站軟件必須定義R 7(或者R8)為無故障閉鎖類型繼電器。使R7(或者R8)在分站有電和無電的情況下不發生翻轉,只有中心站下發控制命令時才起作用。
3.2 KJ2007F型井下分站的功能
KJ2007F井下分站是防爆電氣設備,是煤礦安全生產監控系統中的一個重要配套部件,用來監測礦井下煤塵及瓦斯等爆炸性氣體。在地面監控中心站的管理下,將井下分站、電源箱、傳感器、繼電器等設備緊密配合在一起,能夠完成對礦井下各環境參數及工作狀況的實時監測。
3.3 KDW6B電源箱的功能
KDW6B礦用隔爆兼本安型電源箱為單隔爆腔體,上蓋可拆開式。腔體內有一個線性變壓器、一組蓄電池、一塊接線板、一塊指示燈小板及兩路本地斷電繼電器,一個內框。內框中有一塊底板、一塊充電斷電板、三塊+21V輸出板(每塊板均分為兩路)、一塊+12V輸出板等組成。為實現電源自動放電,將KDW6B電源箱的改接線,方法為:把電源箱交流127V進線串到R7(或者R8)中心抽頭和常閉接點上。注意:R7,R8在電源箱底板的位置不能插反。
3.4 軟件控制自動放電
利用KJ2007F1型分站、KDW6B電源箱的自身的硬件設備和KJ2007N監測系統軟件的一些功能,通過地面中心站軟件控制KDW6B電源箱中的繼電器的常閉接點的打開與接通,就能實現KDW6B電源箱的自動放電 。當放電時間達到要求后,再手控復電,R7(或者R8)由斷開轉為閉合,電源箱轉為交流供電,放電結束。
4 監測分站放電期間出現的幾種情況的研究
4.1 監測分站無電關機
當手控斷電期間,電源箱蓄電池電量供完后,則分站會因為無電而處于關機狀態,R7(或者R8)繼電器線圈同時因失電釋放,接點由斷開轉為閉合,交流127V電源接通,自動改為交流供電。
4.2 監測分站通訊中斷
當手控斷電放電,在此期間,如果出現通訊中斷,而交流有電的情況下,蓄電池電量供完后,分站將自動重啟,交流自動供電。
4.3 監測分站交流停電
當手控斷電放電,直流供電,在此期間,如果出現交流停電,蓄電池電量供完后,通訊將會中斷。當送上交流電后,分站啟動,交流繼續供電。
4.4 特殊情況的處理
可能出現的一種特殊情況:地面中心站軟件通用顯示和監測點上當前狀態為手動復電,但軟件定義上繼電器顯示為斷電,這時操作軟件把R7(或者R8)改為手動解除。
5 監測分站自動放電技術達到的主要目的和效果
經過在修理間多次長時間試驗,KDW6B電源箱運行穩定,能夠實現由中心站軟件對KDW6B電源箱進行充放電自動控制。經過對礦井下戊-31140尾巷KDW6B電源箱也改成了自動放電,該電源箱也運行正常,并能夠實現自動放電。該技術的研究有效的減少了人員的投入,提高了工時的利用,經估算,創經濟效益達0.96萬元/人·月。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