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
【摘 要】針對醫學留學生在普外科臨床實習期間存在的問題,總結教學體會,提出改進措施,加強教師留學生雙語學習,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廣科室師生見習培訓、推廣“PBL”教學方法、推廣“標準化”課件,加強留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培養,強化責任感與行為規范,形成正確的臨床思維,提高醫學留學生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醫學教學;留學生;臨床實習;普外科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留學生教育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重視,來華留學生醫學教育發展迅速,留學生教育的規模和質量也成為評價大學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1]。石河子大學醫學院自2004年以來,從巴基斯坦、印度、南非等國家召收11屆約1000多名留學生,如今這些留學生已順利完成學業。筆者親自參與了留學生的普外科臨床實習教學工作,結合5年來帶教留學生約200人次的工作經驗,對普外科臨床見習教學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提出一些個人建議,為留學生教育提供參考。
1 留學生普外科臨床實習期間存在的問題
1.1 語言問題
我校的留學生大多來自巴基斯坦、印度、印尼、南非等國家,他們的發音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帶教老師與留學生之間存在語言交流溝通障礙,而留學生的漢語水平欠缺,在工作時,無法用中文書寫病歷、無法看懂病人資料,與工作人員及病人的溝通也存在障礙。
1.2 師資問題
外科是實踐性和經驗性極強的學科,這就要求實習帶教老師必須具有高尚醫德、高超醫技,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的聽說水平也必須能夠滿足教學要求。作為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本院的教學力量并沒有與大學醫學院的教學水平同步增長,臨床科室普遍特別缺乏有豐富專業知識而又有扎實英語功底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帶教老師。 1.3 教學方法問題
教學查房、病例討論、實習講課、示范教學是留學生實習過程中常見的四種帶教方式,但實際教學過程中,留學生對于病例討論和教學查房的認可度、參與率較高,而實習講課、示范教學參與率較低[2]。實習帶教中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仍使用針對理論內容編寫的英文版外科教材。
1.4 臨床實踐問題
見習期,本科室一位帶教老師要帶10個甚至更多的留學生。留學生在臨床實習期間動手實踐的機會很少,看得多而做得少,臨床操作技能得不到充分的提高。
1.5 責任感與行為規范
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家庭條件各不相同,受教育程度也參差不齊,他們有較大的自由度,教學中遲到早退現象十分普遍,甚至無故缺席。部分留學生學習態度散漫、工作積極性差、不能嚴格約束自己。
2 提高教學質量的對策
2.1 語言問題對策
教師方面:在留學生臨床實習期間,以英文為主、中文為輔進行雙語教學;學生方面:將留學生與本國實習生以1:2的比例進行分組。使本國實習生成為留學生與工作人員、患者溝通的語言橋梁,使留學生能更好地深入病房,在實踐中更好地提高醫學素質。
2.2 師資問題對策
留學生進入到臨床見習實習之前,我科室進行人員和工作調整,內容如下:第一,盡量保證實習帶教老師與學生的比例為1:4。第二,要求帶教老師學習醫學英語原版《外科學》、并制定教學大綱和講義。第三,科室采用英文進行交接班、病例討論。第四,指導留學生用漢語對患者進行問診和查體、填寫相關申請單、采集病史、搜集相關檢查資料、書寫病歷、進行病例分析、進行鑒別診斷。
2.3 教學方法問題對策
2.3.1 推廣“PBL教學法”
PBL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1969年起源于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經過多年發展,現在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教學方法。它的核心是通過提出問題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能很好的促進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PBL教學方法應用在普外科教學程序如下:(1)按照每班具體人數設置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選定一名組長和書記員,由書記員全程記錄討論問題。(2)設計教學問題。傳統教學之后,帶教老師結合臨床實際選擇較簡單的問題。(3)提出問題。臨床見習后,由帶教老師提出問題,由各組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充分調動每一個成員的積級性。(4)學生自主學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小組各成員充分利用圖書館或社交網站,通過專業書籍、學術期刊、臨床病歷及網絡資源搜集資料,書記員負責整理記錄這些資料,并與帶教老師聯系溝通,帶教老師再對這些問題進行反饋。(5)最終討論:各小組表達解決問題的思路,列出引用的資源,證明獲得書本及網絡知識的可靠性,討論中分享獲得的新知識和信息,闡明如何解決問題,最后進行自我評估,找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資源的不足。討論中,書記員全程記錄。這是最能體現學生解決問題及解決能力的關鍵環節,老師以傾聽為主,隨時加以引導[3]。
2.3.2 推廣“標準化課件”
改編后的英文教材文字多,圖片少,非常難以理解,為此,由本科室組織全體教職工參與制作本學科“標準化課件”,通過對現有國外教材進行整合、自行錄制、網絡下載等方式制作多媒體教材、普外科常見手術操作錄像,包括手術器械、特殊耗材等。“標準化課件”的應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不僅規范了我科室的教學研究活動,加強了教學團隊和課程建設,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留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4 臨床實踐問題對策
科室定期組織留學生臨床操作技能培訓與考核。考核前,科室將帶教老師、本國實習生與留學生以1:4:2的比例組成培訓小組,每周進行一次培訓,培訓內容是小組本周臨床操作中普遍出現的問題。培訓開始時,小組成員提出問題,由其它成員先進行討論,最后由帶教老師進行評價和做出規范性示范。當留學生在普外科的實習結束時,我科室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考核和評分,給予分數最高的小組獎勵。“實踐——理論學習——實踐”學習方式,使學生們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技能。診療中,適當安排留學生對病人查體,換藥拆線,手術打結縫合等,科室努力創造一切機會讓留學生參與臨床工作,迅速提高他們臨床實踐能力。
2.5 責任感與行為規范對策
因為醫療行業的特殊性,自身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在醫學人才培養中尤為重要。目前我們所欠缺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與引導[4]。首先要培養留學生珍視生命,關愛病人。為此,我科室邀請退休返聘的老專家給留學生做講座,與他們交流從醫多年來的心得和體會,培養學生高度的責任心和良好醫德;其次針對留學生紀律差的弱點,進行職業自豪感、行為自律性教育。教導他們要行為穩重、舉止端莊、遇事冷靜、穿著整潔、努力建立患者信任感。
總之,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擴大,來華學習的留學生也將日益增多,留學生外科實習帶教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還很多,只有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正確把握普外科學的課程特點和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夯實臨床醫學理論知識,培養科學臨床思維,掌握臨床基本操作技能,滿足普外科留學生教學的需要,培養合格的醫學留學生,適應醫學教育國際化的大趨勢。
【參考文獻】
[1]林真,徐順華,王書奎,王長青.導師制在留學生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383-386.
[2]黃曉嘉,徐珊,王心如.留學生臨床實習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468-471.
[3]裴靜,王本忠,劉弋.PBL與傳統教學結合在留學生普外科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醫藥,2014,12:2419-2421.
[4]鄧昌明,黃晶,劉地川.留學生內科學教學體會和思考[J].重慶醫學,2009,05:610-611.
[責任編輯:鄧麗麗]